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中国体育发展需调整战略

季浏2012年05月03日08:48来源:

  国民素质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也是国家形象的直接体现。而在国民素质中,身体素质是最基础的,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品质,而且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作为提升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方式,体育发展对于提升国民素质、增强国家形象、促进经济发展都有着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当前,中国体育应进行战略调整,真正走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调整竞技体育发展战略。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转变,竞技体育所享受的人口红利期也将结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的不断萎缩。这预示着以前那种经验式、大批量、粗放型的选材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人口发展趋势。因此,必须抓紧调整竞技体育发展战略:一是建立健全选材指标体系,提高选材成功率;二是根据区域人口发展趋势进行选材,可适当向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低的西部地区倾斜;叁是提升训练科学化水平,提高运动员的成材率;四是积极探索体教结合新形式,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把运动员放到学校体育社团里培养,以比赛为杠杆调动学校筹建运动队的积极性;五是继续鼓励有条件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化道路,根据项目特点建议或者强制俱乐部建立青训体系;六是健全运动员伤残保障体系,降低青少年从事竞技体育的风险忧虑。

  调整群众体育发展战略。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战略,群众体育发展相对滞后,经费投入不足使公共体育场地严重欠缺,经常性体育锻炼人口比重较低且增长缓慢。这种不合理的体育人口结构直接影响着劳动力人口的劳动年限与效率,并将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医疗抚养负担。因此,必须抓紧调整我国群众体育发展战略:一是增加群众体育经费投入,积极吸引社会力量投资群众体育;二是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探索场馆运营新模式,提高场馆利用率;叁是健全社会化群众体育组织网络,扶持基层体育社团建设;四是改革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由政府部门领导、体育部门负责、有关部门共同推进、社会力量积极兴办的群众体育管理体制;五是通过传媒提升人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使其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调整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大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致使学校体育始终得不到应有重视。此外,体教分离和政府垄断的竞技体育体制无法较好地促进学校体育的良性发展,“重竞技而轻群体”的导向使学校体育得不到足够的资源支撑。因此,必须抓紧调整学校体育发展战略:一是提升整个社会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积极组织各种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社会活动;二是改变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的教育制度,提升学生健康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叁是适当增加学校体育课次数,保证学生的在校锻炼时间;四是完善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改善学校体育教学效果;五是积极建立学校体育社团,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调整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当前,我国体育产业不仅规模小,而且结构也不尽合理。特别是随着“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传统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将越来越弱,要想在激烈竞争中立足,必须努力增强创新能力,加快由贴牌生产向自主生产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此外,我国长期实行政府既管体育又办体育的模式,体育发展主要依靠中央拨款而不是社会投资。尤其是在竞技体育方面,运动员的产权问题、俱乐部和国家的利益分配问题都很突出,竞赛表演市场发展受体制性约束很大。因此,必须抓紧调整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策略:一是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关系,逐步建立“管办分离、运转流畅、办事高效”的管理体制,促进体育资源合理流动;二是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加快发展体育服务业,尤其是全民健身业与竞技表演业两大核心产业;叁是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和引导一些有潜力的品牌公司逐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四是完善体育产业法律法规,制定相关产业标准,进一步开放体育市场,建立良好的投融资平台;五是建立体育产业人才培训体系,完善相关的从业标准与资格考核体系,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作者为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中国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研究”首席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责编:秦华、陈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