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主持的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中华南方民族的起源及形成》(05&补尘辫;窜顿012),自2005年立项以来,认真开展调研工作,各子课题进展顺利,取得一批有份量的阶段性成果。
一、项目研究进展情况
1、充实必要的研究队伍。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适时吸收专门从事台湾原住民历史文化研究的厦门大学博士后罗春寒同志及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余光弘和高致华教授等研究人员,加强课题组的整体力量。
2、全面展开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搜集工作。一年来,课题组先后在福建、广西、云南、江西等地进行了六次共有23人参加的专题田野调查工作。2006年5月,陈支平教授赴台湾原住民聚居区进行为期10天的社会调查;7月,余光弘教授和课题组的9位成员在台湾进行了一周的田野调查工作。此外,课题组先后从南方各省收集复制了近万张的相关文献资料。目前,课题组搜集的研究资料包括叁大类:一是田野调查问卷资料、访谈口碑资料和影像摄影资料等;二是民间文书资料,包括契约文书、碑刻等,其中以民间族谱的数量最多;叁是文献资料,包括历史文献资料和现代研究成果资料两个方面。课题组正在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进行电脑数字化处理,着手建立“南方民族史研究资料数据库”。
3、开展专题性研究。一是开展以福建为中心的百越民族史,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壮、傜、畲、苗等民族关系史的研究;二是对较具现实意义的台湾原住民的历史文化及其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叁是对现在客家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进行社会调查和研究分析,以期从不同角度的了解中国南方民族的早期性格风貌。
二、项目研究的主要阶段性成果
1、在南方百越民族史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壮、傜、畲、苗等民族关系史的研究方面,主要成果有专着《百越文化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该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内学界对于百越民族史的最新研究成果,不仅对百越民族的源流和关系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还从百越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习俗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多视野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百越民族史的研究进程。另外,陈支平教授在深入福建畲族乡村从事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搜集到一批十分珍贵的畲族民间契约文书,发表论文《清代闽东畲族社会经济的一个个案分析》。
2、在台湾原住民研究方面,主要成果有课题组成员罗春寒副教授发表的4篇学术论文,分别是:《清代以来台湾平埔族研究述评》、《台湾平埔族文化变迁及其原因试探》、《罗大春在台史事及有关问题初探》、《清代台湾平埔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其影响》。在这些系列论文中,作者的学术注意力集中在台湾原住民的文化变迁史上,时有新见。特别是对台湾平埔族群文化变迁及其原因作出了比较深刻的解释,对于厘清包括台湾原住民在内的中华文化大融合的历史进程,批驳台湾当局别有用心的“去中国化”的险恶阴谋,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3、在南方客家民系研究方面,主要成果有陈支平教授和周雪香博士主编的《华南客家族群追寻与文化印象》(黄山书社2005年12月出版)。此书是课题组主办的“客家区域文化研讨会”的论文集,反映了国内外学界对华南客家民系研究的最新动态。这些论文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论述了华南客家的起源、文化变迁与社会结构,特别是注意到客家民系在民族史上的典型意义。
(责编:秦华)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