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站内搜索&苍产蝉辫;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成果选介>>项目动态

2010年度重大项目(第二批)开题报告之十叁: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2011年07月11日10:24&苍产蝉辫;&苍产蝉辫;来源:

2011年2月26日,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招标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批准号:10锄诲&补尘辫;075)开题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召开。
会议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史研究中心副主任瞿商教授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当代中国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山西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江汉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武汉市社会科学院、湖北省委党校、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的40多名教授、专家和学者参加此次开题会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徐敦楷、副校长刘可风、科研部部长姚莉、校学科办主任邹进文、经济学院党委书记胡江滨、经济学院院长卢现祥、副院长陈银娥出席开题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校党委书记徐敦楷在致辞中指出,经济史研究中心成功申报2010年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这不仅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荣誉,也是湖北省高校科研的又一重大成果,学校将对经济学院和经济史专业在人力、财力上给予倾斜,并希望各位专家在经济史研究方面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经济学院院长卢现祥代表经济学院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莅临开题会议。他指出,作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经济史专业也是学校的重点发展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发展势头很好,特别是2010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申报成功,极大地提升了该校经济史在国内的地位和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学院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课题研究,并希望课题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学校科研部部长姚莉代表科研处表示将认真完成课题的管理,全力配合课题组课题的各项工作,并对课题研究和管理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要求课题组就课题研究的进展建立数据整理和简报制度。
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苏少之教授对课题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介绍了课题申报的经过,对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价值、课题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及课题研究的总体框架、基本内容。他说,这个课题的申报成功,得益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多年的研究,取得的丰硕的成果,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以中国经济史学会名誉会长、赵德馨教授为首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史研究团队从20世纪80年代通过对新中国成立30多年的经济发展的经验进行总结,揭示出的规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启示,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的发展,为我们的课题申报和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巨大进展,同时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和矛盾;人们对中国经济现代化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特别是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深刻、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重大举措,为我们课题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研究取得了众多的成果,我校经济史专业培养的几十名共和国经济史方向的博士,丰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的内容,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以的董志凯研究员为首的团队搜集了大量档案资料。这是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良好条件。他提出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1、讨论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主线、主题、分期、结构和总体进度。2、对共和国经济史第一到第五卷的完善与补充。3、对第六卷的撰写。4、第七卷的启动。最后,他要求各位专家和学者对课题研究提出更好的建议和思路。
课题组成员、博士生导师赵凌云教授对第六卷提出了撰写和修改意见:一是要把握好阶段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表现在确立和构建社会主义市场;二是要把握好主题和主线,主题是通过主线贯穿的,有些章节缺乏主线。因此,要在每一章节和全书中突出主题和主线;三是注意内部阶段性的凸显问题;四是对于研究的历史指向,要内涵到每一个章节中。第六卷卷要体现经济社会发展中累积的矛盾,使原有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这是导致决策层改变改革策略的的动因,从而为新世纪头10年的发展,即第七卷设下伏笔;五是要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撰写的一条暗线,贯穿在书稿写作中。对于第七卷的撰写,赵凌云指出,一是整体性断限比较明显,即我国到201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完善。二是主题应该是接轨,但是这种接轨仍然是初步的,因此,这个时期两种体制的摩擦仍然存在,尽管有的摩擦减缓了,但有的摩擦还在发展和深化。当前的摩擦主要表现在部门内部、公私部门之间、宏观经济运行、中央与地方之间、经济结构调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城乡之间、内外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等10个方面。三是周期起落明显,因此,表现了很强的阶段性,即2002年到2010年应以2006年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构建和谐社会为阶段性标志。赵凌云教授还对总结卷的撰写提出了增加撰写总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完善”和“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及其历史启示”以及新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演变及其历史启示中要介入台港澳地区的经济发展 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抬升,以呼应新世纪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民族的复兴等意见和建议。他还要求每一章的撰写都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把握和贯穿经济现代化的主线,全面总结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的历史,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即理论化。
课题组成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史研究中心副主任瞿商教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七卷撰写的指导思想、断限、主题和时间要求等进行全面安排和部署。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七卷撰写的指导思想,他指出十六大以来,中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既是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和中国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归宿。从国内来说,经济发展方式还没有从粗放型转变到集约型,经济结构不合理,使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内资源紧张,环境生态的破坏导致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不断恶化。为此,中国政府提出建设两型社会的和谐社会发展的主张。从国际来说,经济高速发展对国际资源需求强烈,影响了国际资源的价格上升,直接推动了中国制造业成本的上升,削弱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客观上要求中国在发展上要更加去注重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再次,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的碳排放量也是影响国际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低碳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备受关注的焦点。因此,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接轨的逻辑联系是整个第七卷书稿撰写的指导思想。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七卷的断限,他指出,历史分期要体现经济社会的整体质变或部分质变。前者使用于整个经济社会形态的变化,后者主要适用于具体某一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划分的分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分期主要适用于后者。这个部分质变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2000年中国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说明中国已经完成了转轨(或并轨)的历史任务。二是中国宣布完成了小康社会的建设。叁是2001年底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四是,2002年中国宣布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五是提出了了科学发展观,这是这一阶段中国改革、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和原则。而和一阶段的下限定在2010年,主要是基于这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2011年初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国家的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二是2011年经济发展可能是一个拐点。因此,这一下限断限还不是很明确。目前,这一断限只是初步的,有待于时间来检验,并根据时间检验结果来进行修正。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七卷的主题,他提出,主题是体现时代发展的最主要的特征。1992—2001年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向时期,也是中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或并轨)的时期,到2000年中国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说明中国已经完成了转轨(或并轨)的历史任务。所以,2002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进入到了一个与世界市场经济接轨的历史时期。接轨概括了2002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特征,形成了中国同世界市场经济接轨的新局面,并需要对不适合接轨的体制进行改革。这一时期的体制改革进一步进一步扫除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障碍,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表现为开放促改革,开放促发展。中国骋顿笔从2002年的10万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0多万亿元,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二。最后,他对课题研究的进度进行了部署,要求按照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招标项目的要求按时、高质量地圆满完成。
校学科办主任邹进文教授要求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时,要置于当时的环境和历史长河中去看,即历史的深度;要把中国的经验和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相结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提炼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来,即理论的高度;要把中国经济发展放在世界经济变迁的角度去研究,即站在国际的视野圆满完成课题的研究。同时,他表示学科办将大力支持该课题的研究,并尽力为课题研究提供方便。
课题组成员郑有贵研究员(当代中国所经济室主任)首先提出第七卷的撰写大纲需要进一步提炼,要在风格和形势上保持一致。其次,第七卷的撰写要放在经济全球化下大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背景下,同时要充分总结大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后发优势的历史经验,如国内市场优势、人口优势、跨越式发展优势、资源弹性变化优势等。肜新春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代表协作个人表示将圆满完成课题组分工的任务。
杨祖义副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六卷大事记编写的经验。向新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七卷大事记的编写提出了要求、意见和建议。
最后,中国经济史学会名誉会长赵德馨教授对课题的研究提出要在真、精、准、论上下功夫。他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要形成大事记、资料长编、专题研究和书稿相结合的系列研究成果,要写成一部对历史负责的、对经济学理论有借鉴意义的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信史。对于指导思想问题,赵德馨教授指出,新中国前50年的发展是不科学的,因此,在新世纪中国提出了了科学发展观。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整体观察中国经济发展的60年,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去看待历史,不要就事论事;要实行主编负责制,一统到底,认真负责;要以“经济现代化”为主线,每一卷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要有详细的影视资料、课题简报记录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课题组供稿)

(责编:刘冰、秦华)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