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站内搜索&苍产蝉辫;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成果选介>>项目动态

2010年度重大项目(第二批)开题报告之十四: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百年)史研究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2011年07月11日10:27&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2011年3月26日,南开大学王先明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百年)史》(批准号:10锄诲&补尘辫;076),在南开大学举行开题报告研讨会。会议由南开大学社科处、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组织,特邀该研究领域的着名专家朱汉国教授(北师大)、王奇生教授(北大)、刘国新研究员(当代中国史研究所),李红岩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姜胜利教授(南开大学)参加指导,并邀请相关专业学者和主要课题成员20余人参与讨论。
会议由王慧副处长主持,历史学院陈志强院长出席了部分会议。王慧副处长向专家们介绍了重大课题的基本状况和学校对于重点课题的支持情况。首席专家王先明教授作开题报告,主要就课题设计思路及方向、课题的总体框架、预期目标和基本内容向专家作了较详的陈述。同时,根据答辩专家意见和新近思考,课题组又重点陈述了新调整的研究思路和拟订的撰写方案。李金铮教授、江沛教授、张利民教授、宣朝庆教授等,对开题报告内容从各自的子课题角度分别作了补充讲述。
专家们对“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百年)史”的课题设计和前期研究作了充分肯定,对这一研究的学术价值、理论意义和现实启迪,也作了多方面的阐述和发扬。学者们普遍认为从思想史的视角展开研究,可谓是史学研究的学术旨归和现实吁求的完美呈现。通过研究梳理百年中国的乡村建设思想,不仅是对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的一次深度挖掘,更为开启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深刻的历史经验和路径选择。正如《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副主编李红岩所说:“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仅要描述,而且要影响下一步的走向”,因此它“既是基础研究,也是应用研究。”
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重点,是学者们普遍关心的话题。鉴于目前学术界对于乡村建设的研究现状,大多数专家认为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思想丰富,但是由于大多是社会力量的实践,故而影响相对较小;而建国之后的乡村建设,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似乎没有民国时期那样显着,但是从实践层面来看却是力度最大、效果最为显着的。所以对于“建国后的乡村建设思想要加强研究。”另外,在具体研究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挖掘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要总结中共的乡村建设经验,充分发掘乡村建设中的生产力思想,立足于“建设”的视角,一以贯之的以“建设”为主线来展开研究。
专家们就研究路线和方案展开了建设性学术研讨。主要强调:一,在总结前五十年乡村建设思想研究成果基础上,可适当加重后五十年乡村建设思想的研究,这方面研究有待开拓的内容甚多,期待着学术突破和学理建构。二、当代的乡村建设思想更多体现在各项政策、措施、方针和实践模式之中,如何从中提升和凝炼出具有特色的新时代的乡村建设思想或理论,并将之系统化,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总之,学者们普遍认为乡村建设问题是一个意义重大、内容丰富、头绪较多的大课题。但是无论如何,抓住“叁农”问题,就抓住了中国历史的奥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仅是为了描绘乡村建设的思想历程,更重要的是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使这项研究能成为进一步开展“叁农”建设的思想宝库。
课题组在与专家的深入讨论中,对即将展开的研究计划和技术路线有了更清晰、更完善的思路。相信能够在充分吸收专家真知灼见的基础上,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一重大研究项目。
参与开题报告会的还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他们也积极参与讨论,认为开题报告会无疑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深感学术收获甚丰。
(课题组供稿)

(责编:刘冰、秦华)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