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4日上午,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0锄诲&补尘辫;095)开题论证会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举行。来自教育、历史、文献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和从事教材编写、研究、出版的专业人士共近百人参加了会议,对课题研究的意义、创新点及研究方向等重要问题展开了讨论。
课题首席专家、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徐岩向与会人员介绍了课题研究的已有基础、研究方案、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课题的特色与创新点等。她强调课题研究首先是建立在对我国各个时期教科书的全面的整理基础之上,百年教科书的整理要着眼于系统完整地把握第一手史料,工作量大,任务艰巨;研究要突出重点,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在描述与展示各时期教科书的主要内容、特点及改革变化之处时,要全面客观地陈述与提供事实,以忠实地反映各时期教科书的发展历程。在对各时期教科书进行客观描述的基础上,可以从学生、学科、社会叁方面,对各时期教科书如何关照学生心理、反映学科体系与发展、回应社会需求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结合学科特点,对各时期教科书进行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语言学等多元视角的分析。对各时期的教科书,要将其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一分为二地、辩证地加以评论。在描述与评析我国中小学百年教科书变迁历史时,要保持对当今实践的关照。在揭示教科书历史发展规律、总结百年教科书编制经验的基础上,要为当今教科书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主持了开题会议,首都图书馆馆长倪晓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裴娣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师渠等专家高度评价了此项课题的研究意义,充分肯定了人教社为课题开题所作的认真准备,并从文献学、教育学、史学等多个视角,对课题的定位、研究的重点、研究的特色、研究的框架、文献收集的方法、综录的编制原则与方法,以及研究的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指导专家认为,“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是一项意义大、难度大、挑战大的大型工程,具有开拓性、奠基性、铺垫性,通过对我国百年教科书的系统梳理,有利于促进人们对许多问题的思考能够回到问题的原点,追根溯源;人民教育出版社在首席专家带领下对课题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开题报告思路清晰、论证周详,研究框架基本合理;研究应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重点,完成有限目标,尤其要把重点放在尽可能全面地搜集、保存和整理史料,认真理清百年教科书发展脉络上,“回到历史中”来读懂大量的百年教科书史料,突出大的社会转型背景下教科书的百年“变革”,展示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历史时期中教科书发展变迁的时代性。开题指导专家相信,在坚实的文献基础上,通过多学科的思维碰撞、团队合作与严谨的管理,可以预期该项目能够产生出高品位的成果来。
徐岩表示,“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是国家社科研究的一项重大任务,课题组将根据专家的指导意见对课题研究设计作适当调整,组织和团结全国教科书整理与研究方面最优秀的专家,尽最大努力把课题做好,向国家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据悉,该项目将是我国教科书整理和研究方面最具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的研究,并且将紧密地服务于教科书编写的改进。
总课题于3月24日开题后,总课题组根据专家意见,就研究方案的调整进行了研讨,并初步拟定了五点调整意见:
一、加强“百年中小学教科书综录”的研究和进展监控,确保研究成果符合项目投标要求。
二、各学科的首要任务,应以史料线索为依据,扎实做好百年来本学科教科书变迁的整理研究,力求明晰和呈现学科教科书发展的脉络,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叁、各学科要在理清学科教科书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选择和设置那些教科书百年变迁历史过程中长期争论不休的专题,集中力量研究教科书发展中对教科书编写意义重大的核心问题。专题研究的设立应根据量力而行的原则,不贪多。专题可以提前预设,但最终还要以对教科书发展脉络的整理和研究为依据设立,不断调整和完善。
四、学科研究无论是发展脉络的整理还是专题研究,应根据学科特点,采用多视角研究,如教育学、文化学、史学、文献学、哲学等视角,突出教科书作为一种文化遗产的性质。
五、“国外教育思潮对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影响” (子课题16),更改为“国内外教育思潮对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影响”。
此外,根据3月24日“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总课题开题会上专家的指导意见,项目研究拟更加强调基础性的整理工作。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各子课题进一步充实了团队,邀请了全国各大学、科研院所等单位的有关研究人员组成核心团队。同时,各子课题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文献整理工作,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各子课题自5月5日起相继召开了开题论证会,聘请相关领域全国知名学者指导课题研究。至8月2日,全部子课题均已经开题,共聘请了76位专家(包括大学、科研院所的教授学者、教育部的领导等)参与子课题的指导。
(责编:秦华)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