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1日,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新疆喀什地域文化研究》(批准号:10锄诲&补尘辫;068)开题报告会在新疆大学举行。努尔夏提·朱玛西副校长主持会议,新疆大学党委书记李中耀教授出席并发表讲话。首席专家刘志友教授、子课题负责人以及部分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开题报告会。
李中耀书记首先对本课题的社会意义做出了充分肯定,并保证学校会从各个方面保证课题顺利、高效地进行。他指出,只有科学研究的发展,教学才会获得无尽的源泉和力量。针对本课题,李书记强调:关键在于如何高质量落实预期目标,如何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如何将六个子课题凝聚成有机的整体。研究当中,要突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思想,要将历史文化与现实文化相结合,这是研究的灵魂、核心,是一条贯穿始终的红线。研究喀什文化不仅仅在于挖掘历史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要找出文化转型的特征和规律。要看到,任何文化都在变迁之中,不变迁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喀什文化同样处在变动之中。研究要有全局的眼光,不能只关注固化的而忽略变动中的文化现象。
首席专家刘志友教授表示,虔诚地而不是客套地、求教性地而不是商讨式地恳请到会专家批评纠谬。他首先对本课题的研究计划、阶段性目标以及研究方法提出要求,明确了研究重点和主体思路,并反复强调本课题的社会意义、文化意义和重要性。课题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有效展开,以期更好地为新疆多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要充分认识本课题的开拓性。由于做地域文化研究尤其是新疆地域文化研究在新疆社科界还是第一次,新疆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决定此项研究的难度和重大责任。国内相关地域研究很难为本课题提供可以参照的学科先例,因此,必须首先在思想意识上有清晰的认识。要牢牢把握喀什在中国历史中的共性和特殊性,聚焦于喀什的文化融通性和现代化进程。
二、加强认同观的研究。认同观的研究要在国家认同、地域认同、文化认同等方面展开。要充分认识:第一,文化认同理论和实践的困惑;第二,认同论与包容论的关系;第叁,传承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文化现代转型的理论障碍和践行中的难度;第四,对喀什文化中伊斯兰价值观辨析和影响的真实评价;第五,对民族文化政策进行反思的可能性问题。
叁、突出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转型研究。正确分析具有较稳定结构的喀什文化进行现代转型的积极意义和现实可能性,同时对转型的难点、障碍和复杂性做出客观、深入的研判,提出克服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和城市化之间矛盾的设计方案。强调文化转型是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种必然。
四、明确国家共同体是现代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文化转型一定是建立在现代国家体系之内,也因此,其文化必然与国家之需要和发展相一致。中国地域文化研究的主要意图是证明中华文化多样性的存在,发现和描写中华文化版图中各地域文化的独特面貌,寻找中国各地域文化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揭示作为亚文化的各地域文化自身的独立价值。
来自新疆社科院、新疆师范大学、自治区文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就刘志友教授的发言和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如何更好完成本课题的几点共识。
第一,要突出研究重点。对喀什地域文化的研究,与物质文化调查相比,价值观的变迁和精神文化的建构是课题研究的重中之重。如何转型和适应现代文化是关注的焦点。
第二、要深入研究、辩证看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文化建设中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关系,是认识文化发展的规律和环节的不可缺少的维度。要努力做到以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哲学批判与法制观念打破传统文化宗法观念、特权思想、以群体取代个人主体性发展趋向等核心内容和价值尺度,同时要批判吸收其合理性的内容。
第叁、广泛吸收国内外地域文化研究的先进理论。喀什地域文化研究应有更开阔的视角,不能只停留在行政区划范围内,要结合实际进行跨区域的、全球化的研究,要从纵向、横向的维度关注喀什文化的流动性、并置性、模糊性等特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规划办主任高兴堂同志对本次开题做了总结发言。他高度肯定了课题的总体构想和研究计划,指出喀什地域文化研究的课题牵动着全疆学者的心,课题研究要充分利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要做前人没有做的调查。本课题的重心不仅在于搜集、调查,更是个重新描述的问题,既要“厚描”,又要“解析”。他表示,自治区规划办保证在各方面为研究提供最便利的条件,并预祝课题在高标准、严要求的研究中出精品、出名品、出力作。
(责编:秦华)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