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6日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课题《我国文化产业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批准号:10&补尘辫;窜顿065)开题报告会在清华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有课题首席专家尹鸿,课题参与人熊澄宇、崔保国、杭敏、吕宇翔、张铮等,出席会议的论证专家有: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德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陶东风、《中国文化报》编委崔成泉等。
一、破题及研究思路
1、对“我国文化产业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题目进行破题:
学科体系,属于知识分类的内容,与科学分类或学科分类有密切联系,而与事物分类、行业分类等有区别。所谓学科体系(discipline system),一是指某一学科的内在逻辑结构及其理论框架。二是指某学科的范围和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本研究所指是第二含义,即学科体系是对所属各学科按其内在联系加以归类,以符合逻辑的排列形式表述出来,它具有规范性、稳定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是一个稳定的开放系统。
一个合理的学科体系,可以较客观地反映科学研究的现状,揭示科学发展的规律,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科学发展的趋势,能对科学繁荣发展、人才培养和科研的管理、统计、学术评价、学科建设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任何一门学科都会通过理论思维形成一定数量的概念、范畴、原理、定律,然后根据科学对象的内在联系,把这些知识单元加以整理、排列、组织,使之理论化、系统化,从而形成学科体系。可见,学科体系的形成是围绕研究对象对研究内容进行研究而达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是一个学科发展并走向成熟的标志。学科体系还会随着实践的发展变化和理论研究的扩展与深化不断完善。对学科体系的理论研究包括:学科性质、理论基础(所属科学基础、临近学科基础、方法论基础)、学科历史、理论架构(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微观理论)等。
文化和文化产业本身所涵盖的内容缤纷复杂,对我国和国际文化产业学学科体系建设的相关研究也涉及到非常广泛的内容。这些研究的成果主要涉及几个方面:其一是对“文化产业学”基础理论进行的研究探讨,主要从理论架构、研究范畴、历史延革、研究方法等方面入手,探讨文化产业学的理论体系;其二是对我国“文化产业管理”等相关专业发展的分析与论证,这部分研究主要从“专业”的视角入手,重点分析该专业发展中的课程设置、实践环节、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等;其叁是对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的专业建设、学科发展进行专门分析,如旅游管理、艺术管理、影视教育、信息艺术设计等,这部分研究并未与“文化产业学”产生直接联系,但是其研究成果对于本课题的学科体系视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四是对国际相关专业的建设情况及方向进行考察;其五是对学科体系等关键概念的元研究及对其他相关学科体系的研究,这类研究给本课题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思路借鉴。综上,我国目前文化产业学学科体系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归属多样、学科领域不清晰,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强,等等。
总的来说,我国的文化产业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学的学科体系建设也应该积极应对产业发展需求及趋势,遵循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规律,目前的研究存在一些不足,这也是本课题力求解答的问题所在,主要体现在:对“文化产业学”的学科的定位与性质有待明晰;需要建立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对不同专业之间的关系要进一步理清;对学科体系的发展现状,学科发展与产业实践需求之间的关系需要全面的调查与评估;学术研究欠缺整合和全盘思考,对关键问题的研究亟待深入;对学科体系的建设思路急需科学的论证与设计。
2、对课题的设计
(1)基本任务:
理论探索:对我国文化产业学学科体系的属性、分类、定位等进行研究
现实梳理:对我国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学科发展现状、我国文化产业实践的人才需求与教育的市场契合度进行调查
经验借鉴:对国外相关的学科建设进行调查与借鉴
路径设计:对我国文化产业学学科体系建设向相关部门和教育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3)课题参与人员:
课题总负责人: 尹鸿;子课题负责人: 尹鸿、熊澄宇、杭敏、张铮、吕宇翔;参与课题的还有: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美国普度大学(Purdue University)、南京艺术学院等单位的相关专家。
3、课题的逻辑结构
4、课题的研究框架
二、子课题描述
本课题《我国文化产业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子课题一(Z1): 国内外文化产业学学科建设与产业需求现状
子课题负责人: 杭敏;参与人:崔保国、清华大学媒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相关专业博士后、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内容:这一子课题是本研究的基础,后续研究的起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国际文化产业学学科发展情况研究。(2)我国文化产业相关学科建设现状调查。(3)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状况调研。
子课题二(窜2):我国“文化产业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
子课题负责人: 熊澄宇;参与人: 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相关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内容:这一子课题是本研究的核心理论框架,其研究重点包括:(1)“文化产业学”的学科属性与定位。(2)“文化产业学”学科的内涵与外延。(3)梳理文化产业学科发展的历史。
子课题叁(窜3):我国“文化产业学”的分支学科体系研究
子课题负责人:尹鸿;参与人: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博士后,相关专业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内容:在前两个子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本子课题重点为文化产业学的分支学科体系构建,包括:(1)对照我国文化产业学的发展条件与现状,明确我国文化产业学的分支学科体系。(2)搭建文化产业学的总体学科构成框架。
子课题四(Z4):我国 “文化产业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负责人: 吕宇翔;参与人:史静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相关研究人员;内容:本子课题针对文化产业学交叉学科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需求,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文化产业全方位人才培养模式。(2)文化产业分层人才培养模式。(3)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补充。
子课题五(窜5):我国“文化产业学”学科专业设置研究
负责人:张铮;参与人: Howard E. Sypher,美国普渡大学相关研究人员;内容:本子课题研究我国文化产业学的专业设置问题,主要内容包括:(1)根据文化市场的需求,确定文化产业学的专业设置,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不同教育机构的特征设计核心课程与知识结构。(2)实现各教育机构的差异化发展。(3)在专业设置上,力求体现文化产业学交叉学科的基本属性。
(责编:秦华)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