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站内搜索&苍产蝉辫;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成果选介>>项目动态

“百年易学研究菁华集成”进展顺利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2012年01月16日14:23&苍产蝉辫;&苍产蝉辫;来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0年度重大招标项目“百年易学研究菁华集成”(批准号:10窜顿&补尘辫;060)立项一年来,项目组在首席专家刘大钧教授的统筹安排下,各项工作全面起步,进展顺利。
  自2010年12月立项以来,项目组在《百年易学研究菁华集成》初编的基础上,总结前期工作的经验,并制定了总体的工作思路和时间安排。2011年4月9日,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举行了《百年易学研究菁华集成》开题论证会,邀请专家学者对课题进行指导。在此次会议中,项目首席专家刘大钧教授就项目的总体工作思路作了详细发言,指出了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以及工作的重点和存在的问题。与会专家则就自身所长为项目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对编纂《百年易学研究论着总目》、搜集文章、论文编选范围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在总体工作思路的指导下,项目组在具体工作中不断调整、完善工作方案,逐渐形成一套成熟的项目管理方法。至今为止,项目进展顺利:
  (一)编纂《百年易学研究论着总目》,包括《百年易学研究论文总目》与《百年易学研究着作目录》。在《百年易学研究论文总目》方面,课题组《初编》时借鉴学界已有的目录学成果,主要有:台湾中央研究院林庆彰主编的《经学研究论着目录》(1912-1997)、武汉大学高桂芬编订的《周易研究论文索引》(1901-1986)、吕绍纲主编的《周易辞典》附录二《易学论文索引》(1901-1991),制作完成《1901-2007年易学研究论文总目》,辑成论文目录13000多条。在《续编》工作中,课题组一方面要将《百年易学研究论文总目》更新到2010年,补入2008年至2010年叁年内的易学类文章,另一方面要对1998年至2010年的论文目录进行完善。2011年上半年,2008年至2010年大陆方面的论文类目录已初步补充完毕,但当时并未依据《全国报刊索引目录》编纂,而是通过中国期刊网、人大复印资料等进行制作,因此《目录》并不完善。2011年下半年,课题组依据《全国报刊索引目录》进行逐条检索,对1998年至2010年的《论文总目》进行补充。而1998年至2010年台湾方面论文类目录的完善工作还有待展开。此时段内,在《百年易学研究着作目录》方面,至2011年底,已基本完成1949年至2000年目录的编纂。
  对于目录的编纂格式,课题组咨询文献学方面的专家,依照国内目录制作的习惯,初步统一了目录编纂的格式。自2011年下半年至今,已完成1901年至2003年的论文核对工作。同步进行的统一目录格式的工作,前期也已进行了一部分,但因费时较多,考虑到需尽快确定未有文章以便开展搜集文章的工作,现暂时搁置,留待日后进行。
  (二)在论文搜集方面,《初编》时,已辑成论文目录13000多条,但搜集到手的文章只有9500多篇,尚有3600多篇文章未能搜集,其中以海外易学论文占绝大多数,均为大陆学界难以见到的珍贵研究资料。因此,搜集这部分文章是《续编》中的一项重要工作。2011年上半年,课题组按照《初编》辑成目录,通过中国期刊网、独秀、百度文库等文献数据库及国家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等国内主要图书馆对这部分文章进行了搜集。由于某些原因,部分文章虽然已经查明馆藏地,但未能复印。对于这部分文章,课题组成员已经于目录中做出了标记,并标明了详细的馆藏处。具体说来,1949年之前民国时期的文章已基本找到,约有20余篇尚未找到,但已于目录标明此文章在国家图书馆的馆藏处。1949年至1979年之间大陆和台湾方面的文章基本未找到。1980年至1987年之间大陆和台湾方面的论文已基本找全。1988年到1995年之间大陆方面的文章未找到的约有25篇,台湾方面的文章基本未找到。1996年至2000年之间大陆方面未找到的文章约有70余篇,台湾方面的文章基本未找到。2001年至2005年之间大陆和台湾的文章已基本找到,台湾少数几篇由于当时校蒋震图书馆尚未开馆未能搜集,但已查明馆藏处。需要说明的是,这部分工作都是在原《总目》的基础上展开的,而1998年至2010年的论文目录并不完善,因此除原《总目》标明未搜集到的文章外,仍有大量文章需要收集。这项工作将在《百年易学研究论文总目》完善之后继续进行。
  《初编》辑成目录对于已有文章和未有文章进行了标明,但《初编》后期由于某些原因,导致部分文章遗失。因此,2011年下半年,课题组对所有文章进行编年存档,并在原《总目》的基础上进行了清理查实,明确已有文章和未搜集的文章,将未搜集到的文章按大陆和港台进行搜集。其中,大陆部分的文章经2011年上半年的搜集,除去1949年至1979年的论文未搜集外,其他年代的还有百十余篇尚未搜集到手。港台方面尤其是台湾方面的文章,只有1980年至1987年、2001年至2005年的论文基本搜集完成,仍有大量文章没有找到。因此,搜集台湾方面的未见文章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对此,课题组将分成叁类进行搜集:一、台湾《中华易学》自创刊以来所刊登的易学类论文,课题组将与《中华易学》方面进行联系,复制中心未有的《中华易学》期刊。二、再次核对着名汉学家倪策先生赠送易学文章与目录,查找部分台湾未见文章。叁、其他能够在台湾期刊网上查到的论文,课题组将与台湾方面的专家学者联系,中心提供论文目录,由台湾方面依照目录在期刊网上进行下载,并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至我中心。其他较难见的文章最后汇集统一收集。
  (叁)在编纂目录与搜集论文的同时,项目组也进行了论文的初审工作。2011年上半年完成了易学史专题(主要为《初编》后期收集的台湾方面的文章)的初审工作,具体包括《连山》《归藏》研究、春秋易学史、西汉易学史、东汉易学史、魏晋南北朝易学史、隋唐易学史、北宋易学史、南宋易学史、元代易学史、明代易学史、清代易学史、近现代易学史12个专题。另外还完成了易与佛学、易哲学及易与中国文化的部分文章的初审工作。但此部分文章的专题划分不够科学,课题组将对此做进一步的研究。
  自2011年下半年至今,课题组已基本完成经传研究专辑93个子专题的初审,初步预计此专辑最后收录文章量与《初编》经传研究专辑大致相当。课题组在将文章分为精选、待审、不选叁类完成初审之后,小组成员还就个人负责的子专题作总结报告和专题目录。总结报告主要包括此专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并对审阅文章作出分析评论,提出审阅意见,做到论文审读的专业化、细致化。专题论文目录主要汇集1901年至2010年此专题的研究论文与着作目录。以专题审阅文章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专题的划分。专题划分不合理,就可能遗漏某些问题,导致专题目录的不完善和部分文章的漏选。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文章审阅组在参考林庆彰《经学研究论着目录》与《百年易学研究菁华集成》初编中的专题分类的基础上,对经传研究专题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共分为大约93个小专题,制作了经传研究子专题目录。
  (四)在档案管理方面,课题组依照文章发表时间和专题,一式两份,对文章分别按年份和专题进行归档。按年编排的论文作为底稿存放,课题组成员按负责审阅的专题取用论文,并由专人负责登记论文的借阅情况,做到论文保存的清晰明了,防止出现论文遗失的情况。同时,设专人管理所有人员成果报告的电子文档。按照档案管理的工作方案,课题组现已将中心已有文章按照年份分别归入文件盒进行存放,下一步将对所有文章进行复印并按专题进行归档。这项工作所需时间较长,预计12月下旬完成。
  (五)召开《百年易学研究菁华集成》研讨会。2011年12月27日至29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百年易学研究菁华集成第一次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隆重举行。
  大会围绕“百年易学研究回顾与展望”、“百年易学经传研究反思”、“百年易学人物及思想研究”叁个主题进行。各位发言人据自己对议题的理解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对“百年易学研究菁华集成”的编纂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林忠军教授围绕当代易学现代化问题展开发言,指出当代易学从内容上表现在哲学思维彰显和众多学科的交叉及中西话语的交会叁个方面。并就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应如何推进易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发表重要看法,提出我们应崇尚科学方法、坚持文理交叉研究、运用西方语言、概念和思维,以及象数兼顾义理的方法来推动易学研究的新发展。
  杨亚利教授就百年来山东易学的发展进行了发言,在《百年山东易学综述》一文中指出20世纪山东易学的一个最大特点是研究范式的转换,除在象数、义理两方面继续深入探讨外,呈现以现代科学理论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综合交叉研究的趋势。这个时期的山东易学可划分为晚晴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十七年时期、“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粉碎“四人帮”以来新时期四个阶段,曾出现两次繁荣,特别是叁中全会以后山东省的易学研究走向新的辉煌。杨教授并就每个阶段的易学研究特点和取得的成果作了详细介绍。
  刘保贞副教授则就《百年易学研究菁华集成》的资料搜集工作提出了宝贵建议,如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新业务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加强与海外学者的合作,让他们承担本国或地区的一些业务等,并就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条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与会人员还就百年来易学界在孔子与周易、周易释名、经传关系等问题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张丽丽在《百年“孔子翼”研究回顾、反思与展望》一文中指出“孔子翼”研究在这百年来经历了古史辨派的问诘期、回应质疑的过渡期和整理帛书的理性期,呈现出疑古过勇与护孔守旧、感性直观与理性推理、已有材料互证和新材料辅证的复杂性与丰富性,认为百年“孔子翼”研究已然形成古史辨派专题、“孔翼”创制及其后学专题、“孔翼”与出土材料专题叁大内容,而回应古史辨派的余疑、葆有研易之怀疑精神、勾画古代大《易传》图景的责任便成为百年“孔子翼”研究在当代展望中的题中之意。尹辰霆在《周易释名研究小考--以百年易学研究为进路》一文中指出百年来易学界对于“周”、“易”二字的解释虽然复杂歧义,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路径:一是字源考据的方法,一是义理解释的方法,认为探讨“周易”名义的各种观点、各种研究方法都是在不同维度观照易道。刘霞在《〈周易〉经传关系研究概述--兼谈解易方法》一文中从探讨经传文本形式的变迁、经传关系研究状况两个大的方面入手揭示经传关系的大致面貌和诸学者的基本立场,继而引申出易学研究的部分方法论问题,希图通过探讨诸学者在对待“以传解经”问题上的立场,揭示出恰当合理的解易路径。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