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祝黄河教授主持的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项目《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新贡献研究》(批准号为06叠碍厂016),最终成果为《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有:李康平、张吉雄、王员、艾清萍、冯霞、冯琳。
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该成果从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结合这一视角来深化科学发展观的研究。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不仅改造客观世界,也同时改造着主观世界,人们对包括自身在内的社会有机体的发展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观念和看法,这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观。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审视以往的发展历程,谋划自己未来的发展战略。不同的发展战略后面,又是以不同的社会发展观作为其支点的。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扬弃传统的发展观确立符合中国发展需要的新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前景,认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一个从低级文明到高级文明、从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的客观过程,而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列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俄国的实际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可贵的思想观点,并进行了实践,丰富和发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和改革开放的新实践,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叁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叁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于发展的思想路线、根本目的、根本动力、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的理论;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二、科学发展观是对于发展的科学理论的新体系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新成果。党的叁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围绕时代发展特征对发展问题进行了探索,形成了对于发展问题的重要思想。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和时代特点,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全面科学地回答并形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了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新成果。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坚持,也是对党的叁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于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创新。
科学发展观是对于发展的科学理论的新体系。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叁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于发展的立场、观点、方法,同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观点,构成了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逻辑严密比较完整的对于发展的科学理论新体系。它涉及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环节,贯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发展理论,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叁、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
科学发展观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用发展与改革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进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统筹兼顾,总揽全局,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当前都遇到了一些重大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核心问题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问题,重点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问题,难点问题则是公平与效率问题。这些都是当前以至将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问题。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这些问题的根本指导方针。
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一场全面的社会变革,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而且触动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还要波及政治、思想等一系列相关的领域。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及其主要任务,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辨证关系是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
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重点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昭示人们不论在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的情况下,不论在人们价值取向发生了怎样变化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不能动摇。同时要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建设和谐文化和全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结论,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和矛盾凸显期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辩证统一的。以人为本是两者统一的价值取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两者统一的前提。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同时科学发展观必须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服务,二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百年梦想和渴望。新世纪新阶段,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面临新形势新机遇,它又一次强烈呼唤着理论的创新。科学发展观是顺应这一社会发展要求而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科学理论体系和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指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过程,也将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个历史阶段。
(责编:高巍)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