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站内搜索&苍产蝉辫;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成果选介>>年度项目成果>>党史·党建

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后的村级党组织建设研究

——《农村社会阶层分化与村党组织建设问题研究》成果介绍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2011年04月21日14:52&苍产蝉辫;&苍产蝉辫;来源:www.npopss-cn.gov.cn

  中共龙岩市委党校林炳玉副教授主持的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项目《农村社会阶层分化与村党组织建设问题研究》(批准号为03叠顿闯012),最终成果为同名研究报告及系列论文。课题组主要成员有:嵇美珍、黄晚霞。

  一、农村社会阶层分化促使村级党组织建设状况发生新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新变化:传统的农业劳动者已经分化成农业劳动者、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私营公司主、农村管理者等阶层。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引起村级党组织建设状况发生新变化:干部队伍中从事传统生产方式的农业劳动者人员在减少,采用新生产方式的私营公司主、个体工商户、种养大户在增加,形成新阶层、新群体人员加入干部队伍的趋势;党员队伍中私营公司主、个体工商户的比例在上升,农民工党员在增加,农业劳动者党员仍占党员队伍的绝大多数;各阶层群众对党组织的依赖性减弱;党组织的领导作用集中体现为如何凝聚各阶层群众。

  二、农村社会阶层分化条件下村级党组织建设面临新问题

  第一,村级党组织的领导能力不能适应社会阶层分化出现的新形势。一是创新体制机制的能力不强。传统的按行政村为单位设置党组织的方式,以集中学习为主的教育形式,以流出地为主的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党员流动分散的特点。二是引导农民合理分化的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引导农民合理、有序分化的意识不强;引导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路子不宽;提高农民素质的措施不到位。叁是化解贫富分化所带来的各阶层矛盾的能力不强。引导和激励先富阶层富而思进、带动更多的人致富的能力显得不足;教育和引导相对较贫困阶层正确看待先富群体的措施显得不力。

  第二,村干部队伍的素质不能适应农村社会阶层分化提出的新要求。一是思想状况不适应。社会分层较明显的地方,村干部的思想问题突出表现为不能更好地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体现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社会分层较慢的地方,村干部的思想问题突出表现为不能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村务和私务的关系。二是能力状况不适应。社会分层较慢的山区,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不适应;社会分层较明显的地区,干部的协调能力还不适应,集中表现为群众集体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叁是人员结构不适应,干部中的党员比例在下降。

  第叁,农村党员队伍现状不能适应社会阶层分化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出的新要求。一是党性观念淡化。部分先富阶层党员的群众观念下降,自我致富意识强,带领群众致富意识淡薄;流动党员中的“叁不党员”(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分配的工作)、“口袋党员”(党组织关系接转证明长期放在个人身上,造成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都不能管理)在增加。二是先进作用弱化。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的群体在党员中占大部分;部分党员特别是农业劳动者阶层的党员参与到农村赌博、封建迷信活动中;部分管理者阶层的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党的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与群众的联系和沟通、廉洁奉公等方面还有差距。叁是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分布在不同阶层的党员的比例不合理,农业劳动者党员占绝大多数,而新阶层的党员人数比例较少;贫困党员占有一定的比例。

  第四,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要求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一是党在农村传统的依靠基础未能得到有效的巩固。突出表现为在占农村人口绝大多数的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农民工阶层中发展党员存在一定的困难。二是党在农村新领域的基础没有及时拓展。叁是党在农村新的阶层中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扩大,许多先进分子没有及时吸收到党内来。

  第五,党组织整合各阶层利益关系的物质基础不能适应社会阶层分化出现的新需要。目前,约占30%的村处于零收入状态。集体经济薄弱,群众公益事业投入不足,从而使化解贫富差距拉大所产生的矛盾、调控社会风气、减轻农民负担失去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这也影响了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造成农村社会各阶层对党组织的认同感有所减弱。

  叁、在农村社会阶层分化条件下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对策

  第一,把代表农村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村级党组织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实现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一是要着眼于大多数人的利益,特别是要关注占农村绝大多数的农业劳动者和农民工阶层的利益,提高他们的素质,提升他们的社会参与和竞争能力。二是要处理好农村各阶层共同利益和不同利益的关系。从根本上说,各阶层的利益是一致的,不存在不可调和的利益关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是各阶层的共同利益,要充分调动各阶层积极性,搞好这些建设。叁是妥善整合农村各阶层的利益关系。通过发展生产力、加强各阶层的思想教育、增强各阶层的利益表达机制、建立阶层之间良性互动关系、协助全社会建立各阶层公平竞争的机制等手段和方式,实现各阶层利益的整合。

  第二,以巩固党在农村的组织基础、阶级基础、群众基础为着力点,增强村级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巩固和强化党在农村的组织基础。要强化村党组织的领导地位,积极引导农村朝着有序、合理的方向发展;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配好村班子成员,特别是要加强对新阶层新群体人员思想政治素质的考核;要拓宽选拔干部的渠道,把视野放到农村各个阶层,以私营公司主、个体工商户阶层和农业劳动者中的种养大户群体为重点,同时也要重视外出回乡的农民工阶层;要加强干部的培训,针对农村富裕阶层任村干部不断增加的现象,特别是要促使他们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要创新干部管理机制,抓好“双培双带”、“素质工程”等活动载体,努力实现“一把手”专职化制度。二是巩固和加强党在农村的阶级基础,重视吸收农村新的阶层和群体中的优秀分子入党。要创新吸收党员的机制,如对先富阶层中为了家乡的变化、为村民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人,可作出一些灵活的规定。叁是巩固和扩大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要加强与流动分散群众的联系,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加强党组织在农村新领域的工作,善于依托农村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来联系群众。

  第叁,以提升村级党组织在社会阶层分化条件下的发展能力为侧重点,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缩小贫富差距。村级工作要以有利于经济发展为标准,善于对阶层分化中迸发出来的各阶层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对不断涌现出的各类人才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加强各地经验、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的不断交流互补,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二是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真正让最广大的群众得到实惠。叁是引导农民有序合理分化。要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大力推进乡村集体经济的改革和调整,大力支持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加强小城镇建设。四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要发展新的集体项目,大胆探索集体经济形式多样化的路子。

  第四,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切入点,不断改进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提高党组织建设的实效性。一是增强服务职能,改进领导方式。要提高服务意识,改进服务形式,适应民主化进程,采用参与式服务;改变传统惯用的“领导”管理的方式,把做好服务和协调好阶层利益结合起来。二是坚持民主管村、依法治村的方式。要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坚持村务公开制度;提高选民素质,特别是在富裕阶层竞选踊跃的情况下,真正把能带头致富,又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人选进班子。叁是改进党员管理方式,提高管理质量。要认真研究各阶层党员的特点,制定出分类管理的办法;党员管理的内容要由传统的思想管理、行为监督为主,转向思想管理、行为监督、生产服务、生活关怀等多层次管理;积极探索党员双重管理方式。

  第五,以改革和完善领导体制及运行机制为根本点,大力营造村级党组织建设的良好体制环境。一是调整村级党组织设置。要把党组织覆盖到农村产业、行业新经济组织中;根据流动党员的特点设立流动党组织;完善传统的村党组织设置,根据党员的特点,重新划分党小组。二是完善村党组织建设中的法理依据。主要是新设立的村级党组织的定位、具体职能等方面需要党的法规层面上进一步明确。叁是为村级党组织提供治村理事的各项保障,包括经费保障、各部门支持、上级党组织加强管理和工作指导等。

(责编:高巍)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