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天津市委党校杨升祥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与科学发展观》(项目批准号为06叠顿闯004),最终成果为同名专着。课题组成员有:刘树森、李亚东、李志。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艰辛探索,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项成果重点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阐明这些宝贵经验与科学发展观是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的整体,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该成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如下:
一、党领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历程
新中国建立后,党领导人民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和道路进行了不懈探索,并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第一,党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初步探索。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就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问题。195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着名的《论十大关系》,着眼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出一系列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观点。党的八大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这些重要论断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党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历史性飞跃。党的十一届叁中全会深刻总结了过去20多年的经验教训,果断地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党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施现代化建设“叁步走”发展战略,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第叁,党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丰富和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创立“叁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明确提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发展是贯穿“叁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为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制定和实施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第四,党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邓小平理论和“叁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在党的十六届叁中全会上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到十七大,党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一系列新部署。科学发展观是同党的叁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有机统一和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开创了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二、党在改革开放中科学总结的宝贵经验
第一,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关键,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种结合,推动了人民思想观念的不断解放、制度体制的改革完善和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第二,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显示出蓬勃生机,就在于它是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这种结合,使改革开放坚持正确方向,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创造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创造了进一步关注民生、造福人民的社会主义。
第叁,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同时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与时俱进地改善党的领导。既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又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这种结合,使中国在社会深刻变化和利益多元化的形势下,有效地保持国家统一和推进社会整合。
第四,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这种结合,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既符合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和运行机制的经济体制,又符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的新型制度模式。
第五,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我们既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又要推动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在内的上层建筑的改革,促进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巩固和发展。这种结合,创造了兼具民主、法治、统一、高效等优点的发展模式,使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适应、协调发展。
第六,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既要注重生产力的发展,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把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与提高人民的文明素质紧密联系起来。这种结合,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统一于现代化建设之中。
第七,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我们在改革开放中,适时地把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提高效率同注重社会公平、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使社会主义社会既充满创造活力,依法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在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进程中,避免两极分化而达到共同富裕。
第八,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经济上相互合作、共同发展。既要坚持独立自主,又要参与经济全球化。这种结合,使我们同时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平等竞争中实现互利、普惠、共赢。
第九,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中,要正确处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关系,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发展措施的协调性,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叁者关系的结合点。这种结合,既避免了许多转型国家出现的经济严重衰退和社会剧烈震荡,又使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使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始终得到人民的真心拥护和全力支持。
第十,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党把改造客观世界同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这种结合,既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取得重大成就,又推动了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取得显着进展。
贯穿这些基本经验的主线,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实践中开创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符合中国的国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把这些重要经验与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实践发展的新任务、理论发展的新成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
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践的新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外国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一,深刻认识科学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其一,科学发展是当代世界和中国的主题。任何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必须切实解决科学发展问题。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增强综合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其二,科学发展是党的历史方位和执政使命变化的必然要求。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对执政党提出了科学发展的新课题: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实质。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科学发展是谋求以人为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是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增强国力的持续发展。坚持普惠于民、普利于民、普权于民、普教于民的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第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的主体和动力。一要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主体的新变化,掌握发展主体变化的深层原因及发展主体的历史定位,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二要正确认识理论创新是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制度创新是实现经济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文化创新是促进经济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把握科学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激发人民的创造活力,充分发挥和有效整合科学发展的基本动力。
第四,准确把握科学发展的阶段和规律。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推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阶段,这是党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阶段的新定位。遵循客观规律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艰辛探索和重要经验表明,把现代化的普遍规律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把握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殊规律,是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点。
第五,着力抓好科学发展的机遇和制度安排。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必须抓住和利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制度安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党对经济社会制度的探索和经验证明,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必须推动制度和体制创新,进行科学的制度安排,清除阻碍科学发展的制度和体制障碍,完善资源有效配置、经济有效运行的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全社会创新能力的机制。
第六,坚持探索科学发展的新战略和新道路。深入落实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解决“叁农”问题为重心,建立城乡统筹、区域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深入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坚持均衡普惠、互利共赢,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责编:高巍)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