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杨怀中教授主持的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项目《科技文化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构》(批准号为05叠窜齿026),最终成果为《科技文化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构》。课题组成员有:梅珍生、王能东、夏劲、孙德忠、潘建红。
对于科技文化与社会和谐的关系问题,西方学术界有一种比较突出的观点,即在批判科学主义的同时,连同科学技术一起批判,把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紧张化问题都归因于科学技术和科技文化。在唯意志主义、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和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那里,这种观点都很明显。他们认为,现代社会诸多问题的根源就是科学技术,和谐社会的构建主要不是依靠科学技术,而是人性的再一次启蒙。这种观点对于我国学术界也有很大的影响。该成果认为,现代西方学术界这种思潮的错误在于,将社会问题的根源归结于科学技术,将科学主义与科学技术和科技文化等同,将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割裂,将科技发展与社会和谐对立。因此,立足于科技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回答:为什么说西方学术界将社会问题的原因归结为科技文化是错误的?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和人性发展是什么关系?科技文化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如何定位?科技文化与和谐社会的互动及其机理是什么?在和谐社会视域下如何发展科技文化?
该成果提出科技文化是第一文化,科技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揭示了科技文化何以成为第一文化;认为发展和弘扬科技文化的前提是科技文化必须本土化,适应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吸纳科技文化,努力建设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的融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化文化;指出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丰厚的文化底蕴上,呼唤以科技文化为核心的先进文化体系,和谐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强调科技文化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价值定位,不仅表现在促进经济的发展上,同时也表现在社会的组织管理、运作关系及机制上,表现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表现在科技文化与和谐社会的互动及其机理上。概言之,发展科技文化、建设科技文化,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技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提出的时代课题。
该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包括:
一、和谐社会构建的文化底蕴。和谐思想源远流长,和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规律,社会和谐是人类的一种美好追求。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必须建立在丰厚的文化底蕴上,必须有和谐文化的支撑。和谐文化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基本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及其理想追求的文化。在当代中国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培育与现代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人道主义精神、宽容精神、法治精神、诚信精神、创新精神等,是构筑和谐社会文化底蕴的内在要求。
二、科技文化及其当代特征。科技文化是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文化,是缘于科学技术而生成的一种文化形式,是以科学技术的发生发展为根据,并对科学技术本身和科学技术的社会运用进行认识与反思的观念结晶。科技文化以科学技术为载体,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不断作用于人、自然、社会而演化出的一种崭新的文化形式。科技文化的本质其实是人类与科学技术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有什么样的文化土壤就会培育出什么样的科技文化。中国的科技文化孕育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伴随着近现代西方科学技术的引入而逐渐发展起来,并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西方近代科技文化奠基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之中,科技文化的发展是相对比较顺利的。由于存在各种复杂的情势和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落后,传统文化还曾对抗着西方的科技文化,中国类似西方科技文化的发展转型却显得非常的艰难。科技文化在发展中呈现出独特的规律与路径,主要表现在:人文文化的导引与科技文化的全息推进、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互动与科技文化的横向演绎、创新文化的生成与科技文化的纵向进路。
叁、科技文化的生成和发展。科技文化的产生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时空特征。从人类实践活动和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科技文化并非文化的初始形态,也并非一开始就成为文化家族枝蔓铺陈的核心,它是人类实践和文化积累发展到一定条件下的产物。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高层次的人类活动,决定了科技文化是一种高层次的人类文化。主体性、自我超越性和对自由的积极追求构成了科技文化生成和发展的深层人性基础。科技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发展前提和社会生活背景,离开了这种社会背景和前提,科学和技术就仍然可能只是偶然的局部的活动和现象,而不能成为普遍的、广泛的因素对整个社会形成全方位的深入影响,即不能生成和发展为科技文化。任何文化形式的生成和发展除了受到社会、现实物质条件的基础性作用之外,都还要与文化系统中的其他文化形式相互作用。如果说社会现实物质条件的决定作用形成了科技文化生成和发展的原生环境、第一土壤,那么与其他文化形式的相互作用就形成了科技文化生成和发展的次生环境、文化氛围。人类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建制支撑,科技文化作为一种高层次的人类文化形式,尤其离不开一定的建制支撑。其内部结构所特有的复杂程度和有序程度决定了科技文化具有十分严谨而精致的自身建制,其外在功能上普遍、深刻的社会影响决定了科技文化又具有非常庞大而系统化的社会建制。
四、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与融合。自从斯诺提出“两种文化”以来,对于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和分裂、统一和融合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研究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与融合,就是要在回眸20世纪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论争的基础上,理性分析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及其根源,深入探讨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当代融合以及走向和谐文化的必然进路。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和分裂是20世纪世界范围文化领域中的一大景观,消除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和分裂理应成为21世纪人类的使命之一。顺应时代潮流,促进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和融合,人类将迎来文化发展的新阶段。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和谐文化内在地包含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和谐文化建设呼唤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和融合。
五、科技文化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价值定位。从文化建设的视野看,和谐也是一种文化境界,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和谐社会构建必须建立在以科技文化为基频的丰厚的文化底蕴上。关注文化、建设文化是人类不断觉醒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文化的进步表征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化建设内在地包含着文化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化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一种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高度融合的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科技文化所蕴涵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既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石和先导。和谐社会构建有赖于公民素质的全面提高,而科技文化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让现代科技文化的理念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渗透到大众文化的方方面面,融化到全体社会成员的素质之中,形成以现代科技文化为主体的社会文化。
六、科技文化与和谐社会的互动及其机理。要理解科技文化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价值定位,必须进一步揭示科技文化与社会的互动及其机理。科技文化与社会的互动
,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主动互动与被动互动
、表层互动与深层互动
、良性互动与非良性互动。科技文化与社会的互动首先表现在,科技文化推动人类实践方式的提升。实践是人和人的社会的基本存在形式,实践方式或实践形态的提升是社会形态变革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感性表达。和谐社会构建不仅需要提升实践方式,而且需要培育健全的社会人格,而科技文化正是以培育社会人格为中介参与社会互动的。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知识社会背景下的和谐社会构建在文化选择上有自己特定的要求,必须努力建设与时代特征相一致的现代化文化,实现科技文化与和谐社会的良性互动。
七、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科技文化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科技文化建设在取得显着进步的同时却相对滞后。我们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高度重视科技文化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战略地位,深入分析我国科技文化建设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全面、系统、具体地研究中国科技文化发展的战略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总结我国科技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借鉴发达国家科技文化建设的成功作法,我国的科技文化建设和发展必须确立明确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发展方针和战略重心,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原则,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战略措施。
该成果通过阐释和谐社会的文化支撑和与之相应的文化精神、和谐文化建设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功能和作用,进而指出了通过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当代融合走向和谐文化的实现路径;通过认真研究科技文化生成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及其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价值定位,揭示了科技文化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及其互动机理;在此基础上对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科技文化发展战略提出了若干建议和对策。
(责编:陈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