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宋周尧教授主持的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项目《马克思的环境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批准号为&苍产蝉辫;03叠窜齿052),最终成果研究报告《马克思的环境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课题组成员有:戴启明。
该成果阐述了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体系中的地位,探讨了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形成的基础,揭示了马克思分析环境问题的基本方法,解析了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基本观点,并立足于推进我国环境伦理学研究的现实需要,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探讨了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该成果由六个部分组成,主要观点如下:
一、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体系中的有机内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理论整体,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体系中的基本内容。环境伦理研究是马克思进行伦理问题研究的一个基本领域,并取得了原创性的成果。马克思的一系列着作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环境伦理思想。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出场”,必定会进一步强化马克思理论的当代性,必定会进一步凸显出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当代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会显示出马克思的理论在生态环境这一当代人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上的有效的阐释力和解决力,有助于将马克思贡献给人类世界的这一优秀的精神遗产得以传承和发展。
二、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形成具有深厚的基础。该成果认为,马克思的环境伦理思想的形成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第一,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形成是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新唯物主义人的主体性理论。这一科学的世界观理论阐明了人的需要是一种合理中的需要,人的能动性是受动中的能动性,人的活动具有社会性。主体性原则是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原则,也是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应贯彻的基本原则。第二,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构建,是马克思对解决十九世纪的生态环境问题所作出的伦理回应。马克思对十九世纪的生态环境问题作了具体揭示,十九世纪的生态环境问题表现为:对土地资源的滥用;对森林的滥伐;气候变化异常;人居环境遭到破坏;环境被破坏已危及到了人的生命存在。尽管十九世纪还只是生态环境问题的初发期,但马克思对生态环境被破坏和污染的严重后果深表关切和忧虑,并促动他深入研究人与自然关系,探讨消除人与自然对峙的现实路径。第叁,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对人类生存发展理想状态的探解中所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马克思的一生及其理论始终充满着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关怀,关注现实的人是马克思理论的基本立场,他视人与自然的融洽和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理想状态之一,也是人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尺度和内涵。第四,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形成,是基于马克思对近代工业社会中物欲主义的分析批判。物欲主义是一种以自我利益为核心、以贪欲为指向的生存价值观。物欲主义的盛行颠覆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合理关系,造成了对人和自然的双重毁损,因此,必须消除物欲主义,确立人的合理的生存价值观和生存方式。
叁、马克思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生态环境问题。该成果阐述了马克思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方法,认为马克思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方法有:整体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社会分析方法。整体分析方法是马克思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基本方法。马克思从人与自然交互作用所构成的整体出发研究人与自然关系,指出人是自然类存在与社会类存在的统一体,探讨了人与自然万物共生共荣的机制。历史分析方法是马克思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又一基本方法。马克思从历史尺度的视角考察了人与自然交互作用史,将人与自然关系置于特定的历史时代中来考察,将人置于特定的人与自然关系中来认识,提出了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叁种历史形态理论。社会分析方法是马克思研究人与自然关系所独具特色的方法和视角。马克思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视角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运用社会分析方法探讨了人的社会存在方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揭示了人的劳动生产方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分析了社会制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整体分析方法、社会分析方法及历史分析方法的提出和运用,为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四、马克思对环境伦理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基本规范作了具体阐述。该成果认为,马克思已明确地提出了环境伦理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及基本规范。
第一,马克思阐释了人的自然的本质与自然界的人的本质相统一的环境伦理理念。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原本就是共生共荣的关系,因为,人与自然万物同根同源,人与自然万物互依共存,人与自然万物皆受自然规律的制约。马克思提出的环境伦理理念,蕴涵着马克思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所持的基本的价值立场和善恶判断。马克思主张在人与自然的交互作用中,应确认并实现人的价值及福利,并同时确认和实现自然万物本身的价值及福利。由此,他明确提出了人的价值包含人本身的价值和人对自然界的效用价值,同时充分肯定自然界的价值和尊严,明确提出了自然界具有本身的价值的重要命题,自然生命物具有生存权利的重要观点。
第二,马克思阐述了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与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相统一的环境伦理原则。他认为,理想的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状态,是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人道主义得到充分实现的社会。在马克思看来,理想社会是万物一体、物我同类的社会,人与自然内在地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和合共生,人实现全面发展,自然界复活再生,人的自然主义以自然界的复活和新生为价值取向,它显现的是人对自然的尊重、仁爱、善待、护育的伦理道德品性。马克思将自然界的为人的品格,称为自然界的人道主义。自然界的人道主义的实现,以人的自然主义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马克思提出,自然主义的贯彻,以生态劳动实践为基础,由此,他详尽地阐述了生态型劳动实践理论,生态型劳动实践既是人利用自然的基本方式,也是自然系统实现稳定、平稳及进化的机制。
第叁,马克思阐明了人利用自然界所应遵守的基本的环境伦理规范。该成果将马克思所阐明的环境伦理规范概括为六个方面:一是善待自然。马克思批判了蔑视和贬低自然界的观念和行为,否定了荒谬的、虚置的人对自然具有所有权的观念,提出要恢复人与自然之间的温情脉脉关系。二是依从物道。马克思提出人对自然的利用中,既应贯彻人的内在尺度,又应贯彻物的外在尺度,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人与自然的关系。他指出人对自然的利用所体现出的创造性,不只是使自然界发生合乎人的目的的改变,还在于创造了物质的新的生产能力。叁是保护资源。马克思提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人应该像关爱自己的有机身体那样,仁爱善待自己的无机身体。他主张应将土地改良后传给后代,人对自然的利用中,保护自然界处在优先位置。四是循环生产。马克思主张人在生产中只能像自然界那样发挥作用,人的生产应该遵循生态规律,做到没有浪费和污染。他提出了循环生产和清洁生产的重要主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应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对生产过程的废物,要实现再利用,使其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五是节制消费。马克思批判了近代工业社会中的浪费现象,否决了拥有、所有式的生产观念和消费观念。他提出自然万物不仅是人们利用的对象,而且是与人共生一体的存在。他主张人应该合理地消费。六是联合利用。马克思主张人们联合起来利用自然,消除人利用自然过程中的盲目性,人应该共同地、合理地调节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使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既合乎人的本性,又合乎自然界的本性。
五、马克思的环境伦理思想对推进我国的环境伦理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该成果认为,马克思的环境伦理思想对解决当代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极强的理论效用。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之所以没有过时,是因为这一思想所要分析和解决的问题没有过时,这一思想赖以形成的方法论没有过时。该成果以马克思的环境伦理思想及其构建方法为指引,对我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并提出了以下观点:环境伦理学应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环境伦理学应以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和以自然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为研究对象;环境伦理原则和规范的构建应以人与自然相依共生、互动一体为基础;人对自然的伦理责任和义务的根据在于自然界具有本身的价值;环境伦理中的人际伦理的构建应以公正性为基本原则。
六、马克思的环境伦理思想对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该成果认为,环境友好是一个环境伦理意蕴极为显现的范畴,环境友好型社会内含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互动。从一定层面看,今天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正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所提出并期望达到的人与自然的本质统一的社会状态。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必须以马克思的环境伦理理论的基本精神为指引,确立科学的自然价值观念和人与自然关系观念;构建内含环境伦理理念的生产方式;制定实施包蕴环境伦理精神的制度、政策及规范;倡导合乎环境伦理要求的消费方式;推进全社会的环境伦理教育。
该成果通过系统化的分析和解读,充分确认了马克思的着作中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环境伦理思想,从而有助于消除环境保护问题上对马克思的某种偏见和误解;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的研究,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体系的内涵,有助于人们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通过对马克思环境伦理理论中的一些基本命题和观点的解读,有助于人们科学地把握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中的基本命题和原理,有助于彰显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当代的价值及意义,进一步显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性。同时,加强对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推进我国的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和环境伦理学科建设,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责编:陈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