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陈嘉明教授主持的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项目《当代知识论前沿问题研究》(批准号为02叠窜齿042),最终成果为专着《怀疑论与确证论——当代知识论前沿问题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有:吴开明、曹剑波、陈英涛等。
“确证”论是当代知识论的核心。该成果从“怀疑主义”这一知识论上的棘手问题入手,进入对知识确证理论的研究,尤其是对“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这两大确证论前沿问题的探讨。
自从20世纪60年代“葛梯尔问题”提出以来,当代知识论的研究论题与理论现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主要表现在知识论的研究重点已经不再是认识的主客体关系及其“求真”的发生、发展过程,而是转向对知识的要素与条件、尤其是其中的“确证”问题的研究。1995年出版的《剑桥哲学辞典》就把知识论界定为有关“知识与确证性质的研究,特别地,有关(补)知识与确证的确定特征,(产)实质条件,以及(肠)它们的界限的研究。”
怀疑主义问题,在西方哲学史上源远流长,它构成知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它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有如当代怀疑主义研究权威帕普金所说的,“怀疑主义一直是思想史的主要动力来源。”着名科学社会学家默顿,则把有条理的怀疑主义看作是科学研究主体的四大精神气质之一。在哲学史上,康德曾对怀疑主义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把它的未决看作是“哲学的耻辱”;奎因则指出,“休谟的难题就是人类的难题”。对怀疑主义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对于中国哲学界来说是尤其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在思想史上,我们的哲学特别缺少这种怀疑的意识与精神。
该成果对怀疑主义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依据怀疑主义所怀疑的论题、对象、范围、结论和目的等,对怀疑主义进行分类。例如,从怀疑的论题方面,将怀疑主义区分为本体论的、知识论的和方法论的怀疑主义叁类。又如,从怀疑的范围或普遍性方面,将怀疑主义区分为全面的(驳濒辞产补濒)怀疑主义与局部的(濒辞肠补濒)怀疑主义。再如,从怀疑的目的看,怀疑主义可分为实践的(或行为的)怀疑主义和哲学的(或知识的)怀疑主义,等等。本成果所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否认我们有对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的怀疑主义上,这种怀疑主义既是知识论的怀疑主义,又是哲学的否定型怀疑主义。
在怀疑主义的论证方式方面,成果中将其概括为四种主要的方式,即“闭合论证”、“来自经验的论证”、“来自标准的论证”和“来自错误的论证”,并指出“闭合论证”是怀疑主义的基本论证方式,其它叁种方式都是以它为基础的,都可以部分地还原为“闭合论证”。人们听说较多的当代怀疑主义的最重要的论证——“缸中之脑”的假设论证,也采用了“闭合论证”的形式。因此,该成果对“闭合论证”给予了重点的研究,包括论述了来自“相关选择论”方面的分析与解决方式。
怀疑主义的上述论证方式直接与知识的确证紧密相关。自柏拉图以来,确证即与真、信念一起,被认定为知识的叁个基本要素。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属于在知识确证问题上的不同流派。一般而言,内在主义把确证看作是属于认识者内在的心灵活动,外在主义则否认这样的观点,认为至少有一部分确证的因素是外在于认识者的。
该成果将当代确证论的内在主义概括为具有如下叁个主要特征:义务论、可把握性要求、以及内在状态要求。首先,义务论主张是把确证作为一个规范的概念,要求认识者从认知或理智的观点出发,把追求真的或有可能成为真的信念,以及拒绝假的或有可能为假的信念,作为他自身的责任或义务。其次,对信念、命题状态的可把握性要求。内在主义断言,任何信念的确证的性质必须是内在于持有该信念的主体的心灵的,亦即主体总是能够通过纯粹的内省、记忆以及(直觉和演绎的)推理知道这些信念的性质的。再者,内在状态的要求,即构成认识者的“内在视角”的东西,它主要由齐硕姆所说的“认知原则的集合”所构成。这些原则决定了什么样的信念是在确证上有所保障的。
外在主义与内在主义是直接相反对的。外在主义认为确证的内在主义是错误的,其错误的根本原因有两个:其一,义务论的前提是错误的;其二,内在主义的把握性要求有着极其明显的局限性。因此,外在主义主张信念的确证并不需要义务论、把握主义以及内在状态要求,认为这种确证仅取决于该信念是否来自一个可信赖的认知过程,这个可信赖的认知过程能够产生高比率的真信念。
该成果论述了外在主义在如何说明什么是“可信赖的过程”上遇到的困难,包括在这一理论上的一次次的修改。先是提出“规则信赖主义”,用“规则”来替换“过程”,用以保障确证的可信赖性;而后又提出了“强与弱的双重确证理论”,试图通过修改对于“过程”的界定来实现其“可信赖性”要求。
围绕着上述的主要论题,该成果还论述了摩尔、普特南对怀疑主义问题的解答;以基础主义、一致主义面貌出现的内在主义;来自功能主义与德性视角主义的对内在主义和外在主义的批评,等等。
(责编:陈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