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杨国昌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经济学体系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指导作用》(批准号为96础闯尝001),最终成果为《马克思经济学体系的继承和创新》。课题组成员有:成保良、张钟朴、马健行、刘明运、侯廷智、顾海良、张旭、丁冰。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基本框架结构。它以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和政治经济学方法为指导,在批判和继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总结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经济学体系。学习和继承马克思经济学体系的科学遗产,认真总结当代资本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借鉴西方经济学体系的有价值的因素,提出建立符合当代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创新见解,对推动当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和建立科学体系,有着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经济学体系的原貌
该成果打破了人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即马克思的《资本论》的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上世纪50年代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就是这个体系的标本。研究指出,《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心血写成的伟大的经济学着作,但并非马克思原先构想并计划写作的政治经济学着作体系的全部内容。在政治经济学史上,马克思第一次设计了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政治经济学的宏伟体系。该成果从马克思留下的大量着作、手稿和书信中,经过缜密梳理和归纳,概括出马克思对于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想,包括1857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首次提出的“五篇计划”和1858年提出的“六册计划”。马克思说:“全部着作分成六个分册:(1)资本(包括一些绪论性的章节);(2)地产;(3)雇佣劳动;(4)国家;(5)国际贸易;(6)世界市场。”这一计划涵盖的内容,是深刻反映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体系。后来马克思写成的《资本论》“四卷结构”,是从“六册计划”第一分册《资本》第一篇“资本一般”扩展和演变而来。不过,《资本论》“四卷结构”的产生,并不意味着马克思已经放弃了原先的“六册计划”。现在看来,“六册计划”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思路,是马克思留下的重要科学遗产。
二、马克思恩格斯以后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历史演进
在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的一百多年里,人类社会历史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众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为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研究成果,是后人依以前进的出发点。该成果研究了列宁、希法亭、卢森堡、斯大林、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和苏联东欧理论家,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取得的重要成果,系统评介了他们对构筑广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以及它的资本主义部分体系和社会主义部分体系所作的探索。该成果着重评述了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有重大影响的、由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体系,指出以它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上的一种教条化的倾向,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在理论体系上将政治经济学局限于对抽象的、本质的经济关系的研究,忽视对许多具体的经济关系的研究。这在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表现得尤为明显,受其影响,社会主义部分也是如此。这就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觉,误以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只研究抽象理论,不研究现实问题。这种认识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和实际应用。
叁、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特点,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创新的关系
1.新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提出的新问题。研究指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更加宽泛,不仅要揭示经济现象之间本质联系的经济规律,而且要揭示一定经济制度下经济运行的规律,以及在经常运行中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运动规律,以达到从本质上全面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性的认识。
2.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关系。现代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特征,诸如资本社会化所引起的资本主义产权关系的重大调整,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发展和经济生活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资本主义社会中孕育着的某些社会主义因素等。这些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都有着巨大影响,并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部分调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对此必须予以反映和概括。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关系。该成果比较系统地概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内容,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外部条件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强大生命力,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提出的新课题和首要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学体系。并提出建立这一体系的基本范畴,应当是价值、商品、货币和市场等。
4.经济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的影响。该成果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特点、成因、性质、作用和矛盾,指出这将对世界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必须把经济全球化趋势纳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尤其要着重研究经济全球化的性质、运行和增长这叁个问题。
四、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变化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的借鉴意义
研究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理论体系,二者有着原则性的区别,但这并不排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可以批判地吸收西方经济的某些分析方法和一些论点,以丰富和发展自己。该成果着重分析了资产阶级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以及二战后西方经济学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研究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西方经济学史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实践。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过去侧重于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必然被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取代的规律性,对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和资源配置等问题,较少地进行细致的和量化的分析。在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在创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时,应该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市场经济理论的某些合理因素和成分。为此,该成果考察了西方经济学各主要流派的市场经济理论,以及可资参考和借鉴之处。
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该成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的基本框架。这一框架有叁个特点:一是突破了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叁大部分的传统体系,提出了结构和内容互相统一和互相联系的体系。它包括六大部分:(1)导论;(2)构建广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理论依据,自然经济形式的特点及其发展阶段;(3)商品经济形式的产生、发展过程和一般原理;(4)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分叁个层次阐述,即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般原理,古典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6)当代经济全球化趋势。二是拓展了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更加完善。提出建立广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时,应该将马克思所说的五种经济社会形态和叁种社会形式结合起来,这就为构建广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提出了新思路。叁是从当代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把经济学中具有一般共性的原理,如商品经济形式、经济全球化趋势等问题,分别抽出来独立成篇加以论述。
六、政治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
该成果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史论结合,既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又结合体系结构的研究,顺理成章地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领域的许多重大的或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给人以启迪的,如:强调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既要阐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和对立,又要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平衡和统一,以及生产关系的局部变革和调整;结合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研究了劳动价值论和无产者的历史地位;依据资本所有制形式的变化来划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结合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分析资本产权关系的变化和某些社会主义因素的孕育;发达市场经济是当代普遍的经济形式的论断和市场经济的共有范畴;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过渡时期”理论;等等。探讨这些问题,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研究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责编:陈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