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王元龙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金融全球化与我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批准号为00叠闯尝038),其最终成果为专着《中国金融安全论》。这项成果就维护我国金融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一、正确认识金融全球化的两重性,即利益和风险共存。如果只看到金融全球化的利益,而忽视风险防范,就有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如果片面夸大金融全球化的风险,在对外开放中裹足不前,或者如果因为存在着利益分配不公平而拒绝参与金融全球化,就会贻误发展的时机,将导致经济发展缓慢,最终反而影响金融安全。金融全球化既不是“陷阱”,也不是“馅饼”,只有积极投入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充分利用金融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会,同时又注重防范和控制金融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并且与发展中国家一起维护自己的利益,才有可能在不均等的利益分配中得到尽可能多的利益,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不公平的分配格局。
二、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战略选择。当前我国金融领域仍然潜伏着隐患,由于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我国正在孕育着潜在的金融危机,主要依据为:严峻的国际经济金融环境、金融调控的直接作用力降低、股票市场持续缩水的负面影响、超低利率环境的负面影响、对一些行业的过度投资对银行资产质量构成巨大威胁、高度的经济信息化将加大危机的蔓延效应、公司“带病”运行、金融风险显现。正确选择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战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际资本流动的风险控制;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与强化;货币政策的协调;制定与实施合理的汇率政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国际收支政策的调整;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维护我国金融安全,最重要、最紧迫的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应对新情况需要新思路,确保金融稳定运行,促进公司健康发展,制定新的风险控制措施,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
叁、建立资本流动风险的监控体系。这一体系至少应包括资本流动风险控制的政策体系和资本流动风险的监测体系。建立资本流动风险控制的政策体系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包括反周期措施、结构政策和资本管制,减少国际资本流动的负面影响。建立资本流动风险监测体系的主要作用是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管理目标,并对跨境资本流动进行有效的统计、跟踪、预测和分析。另外,我国应继续实行审慎的外债政策,把安全性放在首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外债风险。比如保持适度的外债规模,完善转贷和担保机制,控制外债使用环节的风险,加强外债偿还风险控制等。
四、采取制度性措施改革银行业。我国银行业的改革要坚持加强领导、整体设计、循序渐进的原则。贯彻好这一原则,应成立专门的银行业改革领导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整体方案和进行制度设计。银行业的改革要多管齐下。首先,要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尽快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银行组织结构和精简高效的决策组织,建立风险综合监控系统和具有前瞻性的管理信息系统。其次,要通过重组上市完善银行公司治理,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形成具有刚性约束的资本经营机制。再次,要为银行业改革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主要是:国有银行改革应与国有公司改革同步进行;建立规范、完善的资本市场;以市场化方式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彻底解决冗员的消化问题。
五、加快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要重新确立我国金融监管目标:维护金融稳定,保护债权人利益,提高金融监管水平,确保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当前金融监管体制亟需改革的内容应包括金融监管政策的非行政化、加强银行公司治理标准的监管、执行符合国际标准的审慎会计制度、建立银行危机救助制度、加强不同监管主体之间的合作等。监管重点应由合规转向经营性风险。此外,应选择合适的时机设立金融监管委员会,对金融业实行全面监管,建立集中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这既能有效行使金融监管职能,又能保证监管机构的独立性,也符合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
六、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从长远来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应是增强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从近期和中期来看,改革的方向应是建立真正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即货币政策完全独立,汇率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逐渐放松对资本和外汇的管制。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应把握的原则是:真正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采用多样化的管理方式和手段,适当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改革的操作思路是: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和形成机制,健全和完善外汇市场,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
七、不断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是我国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必须坚定不移。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既要防止通货紧缩,又要防止通货膨胀。为此,要继续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健原则,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特别是要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促进经济增长的关系,既要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又要提高贷款质量,保证金融稳健运行。同时,要加强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明确汇率政策是货币政策的组成部分;引入创新政策工具,提高调控目标集最优解实现的可能性等。从中长期看,加强政策协调的根本出路在于稳步、深入推进结构改革,实现各类市场的有效衔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
八、正确把握资本账户开放。对任何国家来说,是否开放资本账户都是一项重大的经济决策。我国不可在条件尚未成熟时匆忙开放资本账户,要审时度势,充分权衡利弊,始终坚持有利于增强我国主权经济(包括主权金融)发展和维护我国经济金融安全的原则,从经济发展、国计民生、主权安全等方面来决定资本账户开放的步速。对于先开放哪些子项、后开放哪些子项,应考虑国际资本流动的期限效应、投资者的特点、证券市场的工具种类、证券市场结构等因素。开放的步骤可选择先长期投资后短期投资,先机构后个人,先债权类工具后股权类工具和金融衍生产物,先发行市场后交易市场。
九、进一步改善我国国际收支。目前,我国国际收支调节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持内外部经济的“两个平衡”;如何正确处理“双顺差”与保持“两个平衡”之间的关系;如何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基本平衡;如何进一步加快我国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提高资金利用效益,解决资金软约束,以及资本和金融项目的信息披露和有效监管等。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国际收支政策取向应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开放型经济”,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和“以质取胜”战略,逐步实行对国内外投资者和生产者的国民待遇与公平竞争原则,健全外汇市场体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和外汇管理体制。
十、外汇储备的合理规模与有效管理。我国外汇储备合理规模的政策选择应是:稳定外汇储备规模与加强外汇储备管理并举。我国外汇储备应保持2001年的水平,即200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不宜再继续增加。主要依据是:我国外汇储备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国际警戒线,表明已具备维护金融安全的能力;我国外汇储备来源的可靠性逐步增强;外汇储备高速增长,我国将无力承受巨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当前,重要的是管好、用好外汇储备。一是要创造最佳的外汇储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要提高外汇储备运营效率;叁是要合理选择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四是要加强对外汇储备的风险管理。
(责编:陈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