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毅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日本制造业演进的创新经济学分析:对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的一种新认识》(项目批准号为08叠闯尝058),最终成果为同名专着。
对后起国家日本从落后的农业国走向世界工业强国的历程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究,具有典型的经济史意义。因为现实中存在的对创新的认识误区和对日本产业发展的认识分歧,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日本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一)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这项成果以经济学与历史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日本制造业演进的历史观察与分析,对技术和组织创新的实质与作用给出了一种衡量和评估的框架,对日本产业创新的经验与教训给出了一种新的解读,以尝试阐述产业创新复杂系统的结构特征和演进规律。具体说,是以前近代以来日本制造业的整体演进为研究对象,以支持其制造业实现自主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为重点,尝试通过对以创新为核心的连贯的日本制造业发展史的研究,来回答技术及组织创新为什么能成为和如何成为一国制造业自主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这项成果在下述四个相互联系的层次上展开。首先,对包括创新经济学在内的演化经济理论的特征及其主要观点、以及与该理论相关联的日本产业演进研究的若干进展进行综述与评析,以此奠定研究分析框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其次,从分析当代日本产业创新活动的特点出发,考察形成该特点的技术创新历史轨迹。研究和探讨这种连续性的创新,对日本制造业自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提出对技术创新问题的经济史认识。第叁,用动态的观点认识组织及其组织结构在连续性创新中所承担的角色。通过考察和解释历史上日本制造业组织结构的多样性,以及在市场结构的不稳定和多变条件下的结构调整和演化路径,来探讨组织结构的选择条件和选择过程,以及其与创新效率的关联。第四,进入以产业为中心的创新系统分析。通过从整体上把握创新过程所在系统的结构特征,来认识技术变革和结构变迁在产业创新中的相互作用机理,认识系统内各行为主体如何通过竞争与协调推动系统的有效运行。结合日本特色的网络组织分析,尝试建立能够反映其内在规律的、简约的产业创新系统模型。
这项成果构建了一个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创新的产业系统的分析框架,理由是:第一,技术创新是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这种推动力要在产业连续的创新变迁中才能得到深刻的观察和认识;第二,连续性地创新是借助于对创新的有效组织加以实现的,技术创新运作中对组织的这种依赖关系是我们研究所关心的;第叁,前近代以来日本制造业丰富多样的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活动,是以不断进化的产业创新网络为平台逐步展开的。研究产业创新系统,可以使我们有机会通过分析技术与组织创新的相互关系,以及系统各部分的相互作用,来认识产业创新的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结构性特征及其演进规律。
(二)研究思路和重要观点
选择以研究复杂事物的动态变化为特征的演化经济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由于传统理论对日本问题的解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认为动态的非均衡分析可能更符合日本制造业发展的历史事实。以综述演化经济理论的兴起及其方法论特征为起点,这项成果围绕日本创新的国家创新系统研究,以及以理论与历史结合的新经济史学的相关研究,对以创新为主线的产业技术发展史的研究和创新的组织及其以结构变化为中心的组织演进研究,作了概要的梳理。并由对上述成果的简要评述,进入这项成果的核心内容——对日本制造业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产业创新系统。
1.由日本制造业连续性创新轨迹的研究,得出技术创新的经济史认识
由于创新具有路径依赖性,这项成果考察了日本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历史轨迹。对近代制造业建立期的技术创新考察,显示前近代的创新积累是其近代制造业建立的基础;对现代制造业发展期的技术创新考察,揭示了战后创新与历史上创新活动的联系;对当代日本制造业转型期技术创新的历史考察,则集中分析了日本90年代技术创新的教训和它在这一时期创新方面的探索性实践。
基于对日本制造业创新的连续性历史考察,这项成果得到了一种对技术创新问题的经济史认识。首先,它使我们思考以引进为杠杆构建创新的经济学意义。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的学习和知识融合过程。发展所处的内外环境,使日本历史性地选择了以引进为杠杆,通过合理整合资源实现技术创新的路径,并将自主创新建立在高水平的国际起点上。而传统技术优势的发挥成为日本以引进为杠杆构建创新的支点。其次,认识连续性创新对制造业实现自主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技术创新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日本经验在于,它能在这一过程中把握完整的工业技术基础上的发展主导权,掌握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的发展主动权,坚持发展模式的灵活选择权和保障技术与产业发展的自主权。第叁,对技术创新本质的一种经济史意义上的理解。技术创新也是经济主体凭借以往的学习与技术积淀实现的一次技术推进,乃至有质变意义的技术突破。作为一个产业发展的内生过程,能够促进增长的创新必然是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并以符合本国经济发展实际为特点的。在这里渐进式创新是重要的,它是从历史到现代、从引进到自主创新的桥梁。
2.由日本制造业组织结构的多样性演进,认识其与创新效率的关联
连续性创新是借助于对创新的有效组织加以实现的。由于与技术创新联系的组织状况通常都是通过组织结构的角度来观察的,这项成果以结构问题为观察日本制造业组织演进的中心,展开对日本产业组织创新及其结构变迁历史地研究,尝试给出一条较为完整的以创新为中心的制造业组织结构演进历史轨迹。
以产业史实的分析为基础,这项成果着重讨论了与组织创新密切联系的叁个相关理论问题。
第一,作为创新机制的组织结构形成是产业发展中的动态选择结果。它包括微观层面的组织结构选择条件,即制约选择的多重因素。它们的影响来自不同方向和不同层次,并且由于产业本身的成熟程度、创新活动深度及创新方式不同,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也包括宏观层面的组织结构选择过程,即它是一国历史的传统优势选择、现实的结构合理变革和对未来趋势的一种认识过程。
第二,组织创新在推动创新效率提高上存在两条基本途径。组织结构在推动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是通过它对创新的引入速度和引入方向的影响,以及它的激励与协调对创新效率提升和创新价值实现的影响来体现的。不同的组织结构对创新发生的频率、创新实施的方向和它采取的形式的影响是不同的,同时它对决策中的分工和劳动分工的效率影响也是不同的。
第叁,组织结构调整时机与调整路径对创新竞争产生实际的影响。要获得以创新效率的提升和创新价值的实现所反映的组织结构优势,关键在于组织结构的适时调整以及调整路径的合理选择。前者是指调整能为深度创新提供合适的组织架构,为产业提供适度的扩展空间;后者则指调整的方式和过程能够注意到其国情和产业的特点,同时能够反映产业成长的时代方向。在调整和选择中提升的组织创新能力,是制造业从事竞争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
3.由整体上把握创新过程所在系统的结构特点,认识产业创新系统的本质特征
由于技术创新及其对创新的组织是在整体的产业系统中运行的,产业创新系统的研究自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
这项成果对产业创新系统内涵的界定及其分析框架的搭建,是从分析它与国家创新系统的关系入手的。因为“经济系统具有结构性的特征”,这里依然把其结构演进作为研究的中心。这样的产业创新系统分析是一种非均衡分析。作为分析工具,我们尝试一种基于分工演进的产业网络分析方式,并在分析创新之所以依赖于网络结构进行时,提出产业创新的网络结构具有叁大功能性特征。对以网络结构反映的日本产业创新系统演进过程的历史考察,是产业创新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主要是因为通过对产业创新系统的动态观察与分析,可以为探寻其规律性的认识积累经济史的知识。
这项成果提出了制造业的产业创新系统是一个不断进化的生态系统的观点,并尝试给出一种对产业创新系统性质的演化经济学认识。作为创新及其组织运作的平台,制造业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其本身所具有的生成、演化特性,启发我们把它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考察和研究。作者得出的结论是,技术创新使产业创新系统处于多样化的生成变化状态。组织创新使产业创新系统处于多重的适应性选择过程,系统借助各部分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实现创新的自组织。
借助上述研究,这项成果尝试揭示由产业内部各要素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创新有序展开这一经济现象所具有的规律性特征。
二、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这项成果运用演化经济理论对以创新为中心的日本制造业演进进行了史论结合的分析与研究,这在目前的国内外相关研究中是无现成的例子可以参照的。由于成果在理论方法、框架建构与内容研究方面所做的创新努力,使课题组有可能找到一条走出创新认识误区的途径,以及对日本制造业创新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给出一种合理解释的理论与方法。这项成果的社会价值则主要体现在运用其研究成果分析现实问题和突发事件,以及基于其研究积累从事学科建设工作方面。
(责编:高巍)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