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站内搜索&苍产蝉辫;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成果选介>>年度项目成果>>应用经济

连锁复制与流通公司规模扩张

——《提高流通公司规模效率研究》成果介绍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2011年05月10日15:00&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湖南商学院李陈华副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提高流通公司规模效率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6颁闯驰029),最终成果为专着《流通公司规模效率研究》,2010年1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课题组成员有:刘汉中、许敏兰、戎素云、杜焱、唐红涛、尹元元、王娟、张杰飞、胡德宝。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逐步深入到微观层面,产业国际化、公司国际化、市场国际化、竞争国际化等开放经济特征已经落到实处。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中国流通产业和流通公司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日益成为政府、公司界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特别是中国流通产业2004年12月11日开始对外资商业全面开放,使这一焦点问题被迅速放大,许多国际流通巨头对中国商品流通领域的渗透逐渐加快,成为中国流通公司短期生存和长期发展所面临的一种巨大挑战。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隆、特易购等国际流通巨头的快速规模扩张,无一不是依赖于强大的分店复制及控制能力,这不仅意味着一种值得中国流通公司借鉴的经验,而且从理论上看,这也反映了公司规模解释上的某种空白——连锁复制也是一种非常现实且有效的规模扩张模式。

  一、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一)主要内容

  在理论部分,这项成果首先通过详细的历史文献回顾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前沿进展,找出“流通公司规模效率”这一空白地带,然后从分工和专业化的角度集中研究了流通公司特殊的经济性质和技术性质,进而分析流通公司的规模约束和规模扩张模式。这项成果特别关注了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颈濒濒颈补尘蝉辞苍等人提出的“复制与选择性干预不可能”假说,并从理论上提出质疑,从实践中寻找证据,根据流通公司的连锁扩张(复制)事实,阐释了流通公司的分店复制与分店控制(选择性干预)的有效性。

  在经验部分,这项成果首先把沃尔玛作为流通公司的典型,做了一个深度案例研究,根据沃尔玛1970-2008年间经营绩效变化来考察其规模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从而验证理论部分所提出的流通公司复制、粘贴假说,然后根据全球“流通革命”的产业背景,在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比较中讨论中国流通产业在体制层面、行业层面和公司层面的发展。最后,基于中国流通公司(连锁百强、零售百强和上市公司)的历史数据和截面数据,测算其规模效率,检验理论部分所提出的命题,同时揭示中国流通公司规模扩张中的效率问题。

  在对策部分,根据理论研究的框架和经验分析的结论,主要从品牌、制度(经营模式)和信息技术叁个方面提出中国流通公司规模战略,以及具体的对策措施。

  (二)主要观点

  1.现有公司规模理论把公司统称为工商公司所造成的理论空缺,不适于解释流通公司规模问题。有关公司规模理论问题的现有文献,无论新古典主义、新制度主义或是新兴古典主义,都把公司统称为工商公司(产耻蝉颈苍别蝉蝉&苍产蝉辫;蹿颈谤尘),而没有在流通公司与生产公司之间做出区分。相应的经验研究,也都是在这些理论框架中展开,对于公司规模与效率之间关系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证据。这项成果把流通公司与生产公司在性质上区分开来,引出许多有趣的学术讨论,这是这项成果的主要出发点。

  2.流通公司与生产公司在经济性质和技术性质上都存在明显差异。从经济意义看,流通公司专职于交易,谋求交易的专业化利益,是交易的专业化提供者、生产者,它的产出直接表现为交换效率;生产公司主要从事生产,谋求生产的专业化利益。从技术意义上看,流通公司从事的交易活动属于“类似活动”——需要相同能力的活动,各项交易活动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互外部性;而生产公司从事的生产活动在技术上属于“互补活动”——各个阶段需要相互协调的活动,生产领域里的各个阶段之间、各道工艺之间都存在时序、节奏、数量等方面的协调要求,某一环节的故障可能导致整个生产过程无法继续。

  3.流通公司与生产公司的性质差异造成了它们不同的规模约束和不同的扩张模式。生产公司规模约束主要在于组织成本递增,其规模扩张通常与垂直一体化问题有关。新制度主义公司理论在交易成本、契约、资产专用性、遏制(丑辞濒诲-耻辫)、机会主义、产权(剩余索取权)、不完全信息等概念基础上对垂直一体化做了非常详细的解释。流通公司规模约束主要在于本地市场容量,其规模增大通常表现为异地分店扩张。尽管流通公司难以通过垂直一体化进入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但它可以通过品牌、统一经营模式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分店复制和分店控制(选择性干预)。这种连锁复制现象在现代公司理论中完全被忽视了。

  4.针对沃尔玛规模效率的描述统计分析,证实了流通公司以连锁复制进行有效规模扩张的理论命题。基于36个效率指标,用沃尔玛1970-2008年间的相应财务数据进行计算,并总结出9项投入-产出效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沃尔玛的经营效率在近40年来的规模扩张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明显下降,而是保持基本稳定。这项成果基于扩展顿贰础(数据包络分析,顿补迟补&苍产蝉辫;贰苍惫别濒辞辫尘别苍迟&苍产蝉辫;础苍补濒测蝉颈蝉)方法,从纵向来考察沃尔玛各个历史年度的相对技术效率,这等价于在39个“不同的沃尔玛”之间进行横向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是以营业额、雇员人数还是以总资产为公司规模的代理指标,沃尔玛的规模与效率之间都不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针对沃尔玛的案例研究证实了流通公司连锁复制有效性的理论命题。

  5.中国流通公司的规模扩张模式呈现多元化特征。中国流通公司的规模扩张模式有叁类:第一类是集团化运作,如上海百联、武商联;第二类是通过兼并收购,如国美、大商;第叁类是独立发展,如苏宁电器。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流通公司规模扩张速度较快,与国际流通公司的规模差距逐渐缩小,但这种扩张步伐非常不稳定、波动性大,普遍出现大起大落;(2)中国流通公司的专业化程度较低,许多公司倾向于跨行业规模扩张,在这项成果所考察的66家中国零售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构成中,有15家涉足房地产,10家涉足旅游,9家涉足酒店,7家涉足广告,7家涉足餐饮,5家涉足物业,更何况在样本选择中就排除了一些主业模糊的公司,如果考虑到一些公司把这些非商品流通业务列入“其他业务”,那么中国零售上市公司的主业实际上可能更加分散。

  6.中国流通公司规模效率的度量与比较。由于中国流通公司真正走向市场化运作的时期较短,甚至当前许多公司仍然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经营,这是宏观经济体制的大背景决定的。因此,要准确度量这些公司的经营绩效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数据可得性限制。这项成果根据中国零售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中国流通公司的规模扩张效率进行了初步度量,并与国际流通公司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中国流通公司规模扩张速度较快,但这种扩张步伐不稳。(2)中国流通公司规模扩张过程中的盈利性并不低,而是高于国外的行业平均水平,但波动性大,这不仅表现在公司间分布不均,而且表现在同一公司不同年度的差距。这项成果特别把沃尔玛作为一个参考基准,对66家中国零售上市公司的绩效进行了初步度量,结果显示,中国流通公司当前的规模效率表现大都不尽人意,很少有公司能够在量(增长率、盈利水平)与质(稳定性)上同时获得较高的分值。

  7.中国流通公司提高规模效率的对策思路。通过理论分析和经验考察,特别是针对一些中国流通公司在“复制、粘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项成果提出了中国流通公司要实现有效的规模扩张,首先,要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打造出一个强势的、具有市场开拓力的品牌,这是分店复制的重要前提。其次,要打造一个高效率的“原文档”(经营管理制度),否则复制越多,失败越快。再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实现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这样才能保持对异地分店的有效控制。最后,要坚持专业化的发展战略,抵住其他行业(如房地产)的短期利益诱惑,这样才有可能像沃尔玛那样保持长期稳定的增长。

  二、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从理论上看,这项成果结合现代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为中国传统的流通经济理论注入了新的内容。同时,针对流通公司的连锁复制问题提出的系统性解释,有助于填补现代主流的公司规模理论的某些空白。一些阶段性成果已在《财贸经济》、《经济科学》等刊物上公开发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贸易经济》多次转载,得到了学术界有关专家的肯定和认同。

  从实践上看,这项成果特别关注了中国流通公司在规模扩张中的绩效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国流通公司提高规模效率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责编:高巍)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