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钱雪亚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总资本水平及资本效率统计研究》(批准号为05叠罢闯012),最终成果为同名研究报告。课题组成员有钱晓倩、王杰、康璞、张月飞、张雪玲、徐伟红、沉国良、冯军、蒋庆荣。
资本估算历来备受关注,研究成果极为丰富。综观这些成果,主要有四大特点:一是重点着眼于物质资本水平及效率的估算,研究方法已相对一致和成熟;二是对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有了明确的认识,但在人力资本水平估算方面仍众说纷纭,影响了数据信息的可比性和应用价值;叁是除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尚有其他众多资本形态进入人们研究的视角,但是对于这些资本形态间的相互关系则莫衷一是,影响了人们对社会经济运行中资本水平的基本判断;四是实证研究中已有部分学者开始从不同资本形态比较的角度来观察资本水平、资本效率以及相关问题,但这些研究大多没有在社会总资本框架下得以开展,从而难以对一国资本的整体水平做出整体观察。该成果从社会总资本概念上来理解资本,依据资本的一般特性讨论界定总资本范畴,从资本运动过程观察计量资本水平和资本效率,并就1995—2005年中国总资本水平及资本效率做出实证估算和评价。
一、总资本范畴研究 资本理论发展到今天,其内涵已十分丰富和复杂: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制度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知识资本、组织资本……各类资本的边界交叉重迭,内容纷繁不一。
该成果提出确定社会总资本范畴的四项基本原则:第一,构成总资本的各个部分均具备营利性、耐久性、风险性等资本的一般特征,以保证总资本内涵的确切性和一致性。第二,构成总资本的各个部分必须可计量可测度,这是对总资本水平及资本效率开展实证估算的基础条件。第叁,构成总资本的各个部分之间互不交叉和重迭,以保证建立在各资本分量汇总基础上的总资本数据不存在重复计算。第四,符合国民经济核算对资本的基本界定,以保证资本水平及相关数据的可比性和应用价值。
遵循这四方面原则,该成果深入研究各种资本形态后,界定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构成社会总资本,其中物质资本反映硬件资本水平,人力资本反映软件资本水平。
二、总资本估算的框架和内容体系研究 资本要素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和贡献,取决于从“投资→积累→运行”这一资本运动过程的数量水平和效率水平。资本投资、积累、运行各层面上的数量,反映的是一国报告期内或报告期末资本的静态水平,相应地,各环节的效率水平可以反映一国资本的动态趋势:如果一国的资本投资能够有效地形成本国的资本积累,如果一国已经积累的资本存量能够高比例地投入经济运行,如果运行中的资本能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生产经营,则该国的初始资本投资将获得高水平的投资回报。
根据资本运动的这一过程和阶段特征,社会总资本水平估算的基本框架是:投资、积累、运行叁个层面,数量和效率两个方面。具体包括:资本投资水平、资本存量水平、资本服务水平;资本投资效率、资本积累效率、资本运行效率。叁个层面的数量水平和叁个环节的效率水平构成社会总资本估算的完整内容。
叁、总资本存量估算的方法与技术研究 资本存量是资本水平估算体系中的关键。在构成总资本存量的两个分量——物质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中,物质资本存量水平估算的方法论相对成熟,被广泛采用的是永续盘存法,人力资本存量的估算方法则众说纷纭,相应地估算结论也相去悬殊。该成果深入论证了总资本框架下运用永续盘存法估算人力资本存量的合理性、可行性及其现实意义,从而确立了总资本存量估算的方法——永续盘存法。
永续盘存法的核心思想是用相对效率系数序列反映不同役龄的资本品的效率水平,并作为权数将过去投资加总估算资本存量,估算中涉及初始资本存量、报告期资本投资、资本折旧、资本投资价格指数等四个中间变量。该成果遵循总资本中各分量资本相互可比、一致的原则,系统讨论了上述各中间变量的估算技术,其中在人力资本投资和折旧率确定、人力资本投资价格指数构建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和进展,建立了基于现行国民经济统计体系的总资本水平估算方案。
四、中国总资本水平及资本效率实证研究 利用骋顿笔核算、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利用人口、劳动力、教育、卫生、城乡居民收支等各专业基础统计,该成果就1995--2005年全国及各省市总资本水平及资本效率水平作了实证估算和评价,形成了以下基本结论:
1、中国总资本投资增长持续稳定,增长速度超过同期骋顿笔增长;投资分布的区域集中度高,无论是总资本投资,还是固定资本投资或人力资本投资,投资最大的前五位省市区完成的资本投资占各省市区合计投资的比重在40%左右,且分布的密集区域高度稳定于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山东等省市;固定资本投资构成总资本投资的主体,人力资本投资占总资本投资的比重仅1/5左右,其中东部沿海地区人力资本投资占总资本投资的比重更低于中西部地区。但是,资本存量数据显示,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要素条件却优于中西部地区,这种资本投资分布与资本积累分布的不一致性,主要源于东部地区相对良好的集聚人力资本的环境和机制。
2、与资本投资结构相类似,固定资本构成了总资本存量的主体,所占比例在85%以上;资本要素丰裕的地区同样是东部沿海地区,且要素集中度高,总资本存量最高的前十个省市区的总资本存量累计比重超过63%,而总资本存量最少的十个省市区所拥有的资本存量则在13%左右;人均资本拥有量的地区差异程度更甚于资本总量的地区差异,尤其是人均人力资本拥有量的差异显着,各省市间人均固定资本存量的差异系数为0.6320,而人均人力资本存量的差异系数则达1.3695。无论物质资本要素还是在人力资本要素方面,东部沿海地区更为优越的资本要素条件意味着其相对更好的发展预期。
3、中国总资本投资积累率呈提高的趋势,但资本运行效率则趋于下降。从区域差异看,各省市间固定资本的投资积累率差别不大,但人力资本的投资积累率差异显着,其中北京、上海、天津叁大直辖市是人力资本投资积累率最高的区域;从相对结构看,在资本投资阶段,人力资本投资效率高于固定资本,但在资本运用阶段,固定资本的运行效率高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运行低效率与人力资本激励不足有关,如何通过改进激励方式来增进对人力资本的有效激励,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4、有两方面值得特别关注:一是固定资本投资构成总资本投资的主体,物质资本的存量大大高于人力资本存量,且物质资本的运用效率也高于人力资本,这一资本结构可能预示着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物质资本投资积累而不是人力资本的现象短期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二是资本分布区域高度集中且稳定,东部省市无论在资本数量还是资本结构方面均大大优于中西部。分析这种差异的形成,除了东部地区强大的资本投资能力外,中西部省市投资所形成的资本积累部分流向东部地区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以人力资本为主要内容、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的持续的资本流动,不仅使得中西部地区的总资本存量难以迅速增加,并且导致其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结构改善延缓。这预示着我国经济的区域不平衡现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可能还会继续,甚至进一步扩大。
由于异质品加总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实践中资本数据的统计估算非常复杂,该成果以总资本为对象开展资本估算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首先,一改国内多数学者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分别独立估算的模式,使其在一个理论框架内统一起来,使得对一国资本水平的整体观察成为可能;第二,明确了社会总资本水平以及各分量资本水平体现于投资、积累、运行叁个层面以及数量和效率两个方面,构建了十分清晰的总资本估算框架体系和具体内容;第叁,成功地解决了由于人力资本内在复杂性导致的投资及折旧确定问题,设计编制了人力资本投资价格指数,使总资本各分量的估算在永续盘存法下得到了有效统一;第四,对中国总资本水平的实证测算自始至终与我国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各专业统计体系相结合,保证了测算结果的可比性和可操作性,所提供的一套完整的数据不仅系统反映了中国的资本水平及效率状况,也将为经济增长、罢贵笔测算等相关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
(责编:陈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