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乐峰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俄国宗教史》(批准号为01叠窜闯010),最终成果为同名专着。课题组成员有:郑天星、李英男、戴桂菊、张百春、黄陵渝、张雅平、徐风林。
这一研究成果对俄国社会和人民有影响的诸多宗教历史和现状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着重研究了俄国宗教的多元化、宗教的地位和作用、宗教与国家的关系、宗教与民族的关系、宗教与科学、文化、艺术的关系、新兴宗教以及东正教在中国的传播等问题。该成果分导论、俄国多神教、俄罗斯东正教、天主教在俄国、基督新教在俄国、犹太教在俄国、伊斯兰教在俄国、佛教在俄国、俄国萨满教、新兴宗教在俄国等十个部分。
研究成果的基本内容
一、“导论”部分。该部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了宗教的社会本质、宗教存在的根源、宗教的社会作用、对于宗教的消亡以及我国的宗教学研究等问题。
二、“俄国多神教”部分。该部分探讨了多神教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东斯拉夫多神教形成的环境、东斯拉夫多神教的基本特征)、多神教对古罗斯的影响(原始信仰的发展、基辅罗斯多神教全盛时期、术士阶层的社会作用、罗斯受洗后的多神教)、多神教的内容与宗教活动(对自然界的崇拜、对祖先的崇拜、多神教的神话内容、对鬼妖的信仰、宗教活动方式)、多神教对俄国社会与文化的影响(对民间文化的影响、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对民族心态的影响、当代俄国社会的多神教)、俄国学界对多神教的研究(多神教研究的基础、多神教研究的发展及现状)等问题。
叁、“俄罗斯东正教”部分。东正教作为俄国第一大宗教,是该课题的研究重点。这部分内容包括古罗斯人的基督教化(基督教传入古罗斯的历史背景、基督教传入古罗斯的经过、罗斯受洗、基督教在古罗斯公国的传播、基督教与多神教的混融、基辅大公为古罗斯教会的独立而斗争、封建割据时代的东正教、东正教会与蒙古鞑靼人的入侵、莫斯科地位提高时期的东正教)、沙俄时代的东正教(俄国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时代的东正教和“第叁罗马”的出现、俄国国家伊凡四世雷帝扩张时期的东正教和百条宗教会议、俄国国家君主专制时期的东正教会和沙皇与牧首尼康的冲突、沙俄帝国统治时期的东正教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东正教会)、苏联时期的东正教(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东正教会、苏联20世纪30年代的宗教政策与无神论、苏联卫国战争年代的东正教会、赫鲁晓夫时期的宗教政策、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宗教政策与教会、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宗教政策与教会活动)、当代俄国的东正教(俄罗斯东正教的基本情况、俄国前国家领导人叶利钦对东正教的态度、俄罗斯东正教发展现状、俄罗斯学者对东正教观点的变化、俄罗斯东正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东正教与现代俄国社会、俄国国家领导人普京对东正教的态度、对当代俄罗斯东正教的探讨与展望)。
与此同时,这部分有16章对东正教作了深入浅出的专题研究,主要包括俄罗斯东正教的基本内容、俄罗斯东正教的组织机构、俄罗斯东正教在国外的教会、俄国传统的民间宗教——东正教旧礼仪派、俄罗斯东正教改革、俄罗斯东正教修道院、俄罗斯东正教裁判所、俄罗斯东正教神学、俄罗斯东正教的特点、俄国政教关系、东正教会在俄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俄罗斯东正教与文化、俄罗斯东正教圣像画艺术、俄罗斯东正教与科学、俄罗斯东正教在中国、俄国学界的东正教研究等。
四、“天主教在俄国”部分。由于天主教是外来宗教,这部分重点研究了天主教在俄国的传播(天主教在早期俄国、莫斯科时期的天主教、圣彼得时期的天主教、苏联时期的天主教)、俄国合并教会及其命运(教会合并的原因、教会合并的过程、合并教会的传播、合并教会的命运)、俄国天主教徒的产生及其发展、天主教在俄国的现状(天主教在当代俄国的复兴)、俄国学界对天主教的研究等。
五、“基督新教在俄国”部分。该部分重点探讨了作为外来宗教的基督新教在俄国的传入与形成、俄国基督新教各派别(路德派、浸礼派、五旬节派、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基督新教在俄国的影响及现状(历史回顾、俄国基督新教的现状、俄国基督新教与东正教的关系、俄国基督新教与国家的关系、俄国基督新教的国际联系、俄国基督新教未来发展趋势)、俄国学界对基督新教的研究等。
六、“犹太教在俄国”部分。该部分详尽地追溯了犹太教在俄国各个时期的历史情况,考察了犹太教在当代俄国的现状以及当局对待犹太人和犹太教的政策,叙述了犹太教教育在俄国的情况。
七、“伊斯兰教在俄国”部分。伊斯兰教作为俄国第二大宗教,也是全书重点研究的部分。这部分内容有:伊斯兰教在沙皇俄国的传播、苏联时代的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分布和民族、伊斯兰教教派和组织、伊斯兰教教育、伊斯兰教中的“热点”问题)、伊斯兰教在当代俄国的复兴(复兴的原因、莫斯科是复兴的火车头、共和国紧随其后、复兴运动的政治化等)、俄国的伊斯兰教组织、俄国伊斯兰教与民族关系(民族与宗教问题的历史回顾、伊斯兰教在车臣的传播,从车臣“革命”到车臣战争)、俄国学界对伊斯兰教的研究等。
八、“佛教在俄国”部分。这部分内容有:佛教在俄国布里亚特、卡尔梅克、图瓦的早期传播;佛教的革新运动、苏联时代的佛教、俄国佛教历史上的两个重要人物、佛教在当代俄国的复兴、俄国的佛教组织以及俄国学界的佛教研究。
九、“俄国萨满教”部分。该部分内容包括:俄国学界对萨满教的界定、俄国西伯利亚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萨满教与其他宗教的相互关系、萨满教从泯灭到复兴以及俄国学界的萨满教研究。
十、“新兴宗教在俄国”部分。该部分内容包括:新兴宗教在当代俄国的兴起和发展、俄国本土产生的新兴宗教、俄国境内的魔鬼崇拜邪教(邪教的教义和仪式、邪教网罗信徒和手段、邪教的罪行和危害)以及俄国学界对新兴宗教的研究等。
研究成果的主要特点
一、指导思想明确。该成果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思想,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原则,运用综合分析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客观论述,力求做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这一点贯穿于本书的各个篇章,在分析、探讨苏联—俄罗斯各个时期宗教状况变化及其原因方面尤为突出。
二、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该成果有120多万字,涉及俄罗斯的所有宗教,对俄国多神教、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新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佛教、萨满教以及新兴宗教的历史与现状都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
叁、资料翔实。该成果引用的资料绝大部分是第一手俄文资料。仅从本书所列的参考书目看,除马列经典着作外,作者使用的参考书达170多部,其中90%以上是俄文书刊。
四、结构合理,重点突出。该成果除“导论”和“后记”外,共分9编60章。第二编东正教,它曾是沙俄帝国的“国教”,也是苏联和当今俄罗斯的主要宗教,该成果用20章篇幅(占全书35%)专门详细探讨东正教有关问题,其他宗教各占有一定篇幅。
五、理论有所突破和创新。该成果对宗教的作用和地位的论述较为全面。在“导论”中明确指出,宗教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第二编第叁章第叁节以充分的事实说明东正教在卫国战争中积极配合、支持苏联政府反抗德国法西斯;第二编第四章第四节又从7个方面论述了宗教和教徒在俄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第一,俄国不仅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在当代,俄国有9大宗教和70多个教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东正教和伊斯兰教(其信徒各占全国人口的74%和19%)。当前俄国有1.455亿人口,100多个民族,其中有1亿人信仰各种宗教,占全体居民的2/3,可见各种宗教对居民的影响之大和广,它们在俄国的历史上和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都曾起过和正在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特别是东正教,曾经作为俄国的国教,对俄国社会生活和各种意识形态产生过重大影响。
第二,苏联解体前后,政府颁布了多部《信仰自由和宗教组织法》,这些新法规使各宗教组织得以摆脱国家对宗教事务的干预,教徒们能自由信奉自己的宗教,宗教组织的威信大为提高,过去对宗教冷淡的人们开始对宗教感兴趣,并积极参加文化教育、慈善事业、社会政治、经济等各项活动。尽管俄国各宗教团体摆脱了国家干预,有了充分的信仰自由,但他们的活动只限制在宗教法范围内。俄国政府在短短几年内制定了多部宗教法,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第叁,在今天我国深入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为了加强同俄国国家和人民的友好往来、文化交流,我们有必要了解他们的各种宗教信仰,有必要研究影响他们国家历史和文化的各种宗教,否则就难以深入了解俄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伦理等精神文化,就难以认识俄国宗教的地位和作用、政教关系以及俄国宗教与民族关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第四,苏联解体后,在俄国,资本主义取代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取消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宗教教育取代了无神论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更加重视俄国宗教问题的研究。
第五,俄国有多种宗教和教派,它们不但影响着俄国广大居民,而且还影响着俄国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苏联解体后,俄国取消了无神论宣传,许多人渴望宗教,出现了“宗教热”,要求复兴宗教。随之,邪教组织也乘隙而入,从而危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上述问题正是我们要考察和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考察和研究,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产生这些问题的社会历史根源和现实原因。这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也是有现实意义的。
(责编:陈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