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牟钟鉴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真七子与齐鲁文化》(批准号为01叠窜闯008),于2001年立项,2004年3月结项,其最终成果为同名专着。课题组主要成员有:白奚、常大群、赵卫东、白如祥、叶桂桐。现将该成果的主要内容摘编如下:
全真道在道教史上的地位,类似于禅宗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和宋明道学在儒学史上的地位,禅学、道学和全真学代表着中国哲学的叁个理论高峰。目前齐鲁文化研究中,儒学的研究最为繁荣,墨家、兵家、管子学派以及文学家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等研究亦很活跃,惟独全真道与“七真”(即马钰、丘处机、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研究尚被冷落,而全真道与“七真”对于齐鲁文化有过重大影响,以宗教的社会安定功能而言,丘处机不仅是中国道教史上第一人,也是中国宗教史上第一人,所以评价全真学与丘处机是中国思想史研究的重大问题。该成果对此作了深入研究,并提出自己特有的见解,有利于思想史学术的争鸣和推进。
一、齐鲁文化与全真道的关系 全真道发端于陕西关中,而创立于山东的胶东,它与齐鲁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陕西关中,王重阳革新了道教思想,使道教由鬼神崇拜之教提升为身心解脱之道;高唱叁教一家,力促叁教融合;性命双修,而主先性后命;全真道于是成为中国后期道教的主流和代表。由于关中道教老化,故王重阳无法在那里传道。胶东地临大海,齐文化有深厚神仙崇拜传统,又有鲁文化与之互补,既传统又开放,有利于新道派生长。王重阳在胶东选培全真七子,形成全真骨干,然后又在叁州(宁海州、登州、莱州)成立五会,标志着全真道正式创立。当全真诸子外出于陕、豫、冀等省传教时,胶东成为稳固的后方。七子中的丘处机是全真道兴旺发达的扛鼎人物,他以超常的见识和巨大的人格魅力,感动成吉思汗,止杀救民,积无量功德,也借着元朝的支持,使全真道发达兴旺。丘处机的西行雪山传道,可与佛教玄奘法师西行印度取经相比美,同为宗教史上的伟大事件。七真之后,其弟子道行坚毅,继续开拓全真事业,可视为齐鲁文化的余绪不绝。由此可见,“全真道在山东的兴起及其向全国的流布,乃是齐鲁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的生机创发和对中国文化的新贡献。由重阳祖师开端,由七真全力建设,由七真弟子继续开拓的全真道文化,集中体现了齐鲁文化固有的特质和精神。一是仁爱无私,二是尊道贵德,叁是包容通和,四是坚毅忠勇。”
二、齐鲁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道教文化传统 全真道创立于胶东地区有着深刻的地域文化根源和背景。山东西部为鲁文化,东部为齐文化,两种文化互渗互补,既有深厚的德治主义和礼乐传统,又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灵活性,战国时期已是百家争鸣的地方。胶东一带有悠远的道教文化传统。汉代黄老之学与神仙方术相结合,演变为黄老道,成为道教的前身。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神秘成分与方术合流,演变为燕齐一带的方仙道,成为道教的重要滥觞。齐国早就流行叁神山的故事和不死之国的传说,故秦皇汉武于东海求仙。《太平经》诞生和流行于齐地,对民间道教的出现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叁、全真道诞生的社会政治背景和文化态势 全真道诞生于金与金元之际。金朝占领北方和山东以后,难以维持社会安定,需要扶助新道教教派,以安抚汉族民众,故有真大道、太一道、全真道的兴起与流行。成吉思汗领兵打败金兵,征服广大北方土地,并向西亚进兵,期间亦需要利用各种宗教稳定汉族地区。其时广大北方民众,在战乱中生灵涂炭,流离失所,需要精神的安慰和社会团体的救助。儒、佛、道在北方已普遍流传,但缺少民间组织化的形态直接为民众提供帮助,全真道的兴起恰逢其时。
四、王重阳在胶东传教的成功和全真道的兴起 王重阳从陕西转向山东胶东传道建教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和人生历程。王重阳青年时两次应举,并非出于民族思想,而是出于救人济世的情怀,但现实生活使他的理想破灭,转而探讨生死问题和生命的意义,于是走上求道修道之路。陕西为道教楼观道之重镇,但宋以后统治者喜符箓而轻炼养,故楼观道衰落,又不能接受新思想,所以王重阳在陕多年,只找到两个同道,收了两叁个弟子,并且皆无大作为。王重阳知识渊博,通儒修禅,又了解山东有道教传统而无新道派活动,且地处偏远,非战乱中心,相对安定,易于开展传教活动,故东来山东。王重阳在马钰家修“全真庵”,是用“全真”专称之始,但非全真道创教标志,因为尚无信徒、组织、制度、礼仪,只有建立“叁州五会”,才算正式创教。王重阳的传教方式,一是坚持民间传教,二是在云游中传教,叁是建会收徒。其《重阳立教十五论》是重阳全真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全真道修炼和立教的基础。
五、全真七子在山东的修道和传教活动 该成果充分利用古文献和地方志资料,对于王重阳选收马钰、丘处机、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七大弟子过程中一系列历史事件,进行了认真的考辨,澄清了许多有歧义的说法。如指出“王重阳度化马钰所用方法,主要有阳神出窍、分梨十化与托梦显异叁种。”对于丘处机的出身,成果指出应是少时“家境贫寒”,“未尝读书”,其拜师时间应在金大定七年。昆嵛山烟霞洞开凿于金大定八年,丘处机、谭处端、马钰、王处一随重阳祖师来此修道,其间郝大通来入道,王重阳使马钰断绝尘缘,并决定西行回陕。详细论述叁州五会的建立。指出在七真中,丘、刘、谭、马是王重阳四大弟子(四哲),而郝、孙、王叁人则是“四哲之亚”。但王处一坚守山东全真道基地,后来振教金廷,有特殊贡献。马钰与丘处机在陕传道遇到困难,先后回到胶东休养生息。丘处机审时度势,应成吉思汗之诏请,从山东出发,携十八弟子,西行雪山,劝戒大汗敬天保民,以实现其救民于水火的悲心大愿。
六、全真七子的思想特色 全真七子的思想特色,一曰修心,全真道认为人生是假是空,真性是本来面目,人生暂短,速修为要,修心要锁心猿意马,去俗行尘情,要忍辱苦行,还要孝行、慈悲、济世、救难。二曰清净,王重阳认为,“只要心中清净两个字,其余都不是修行”,性命双修,而以性功为主。叁曰内丹,马钰的内丹功法,强调无为虚静,一心清净,养气全神;丘处机的丹法体系在《大丹直指》一书中,分九步炼法,有小成、中成、大成叁个层次,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合道;郝大通则是卦爻周天丹道,用《周易》原理指导炼丹法度火候;孙不二则有女丹功,照顾到女性生理特点。四曰叁教合一,这是全真道的突出特点,全真道吸收儒家的孝行,佛家的见性,在道家内丹功的基础上,融佛摄儒,以达到成仙超度的目的。
七、全真道由山东走向全国 全真道在山东创立之后,逐步走出山东,走向全国。王重阳携丘、刘、潭、马四大弟子西行,仙逝于开封,四子葬师于陕西重阳故里刘蒋村。守葬毕,马钰在终南山一带修道、阐教,丘处机则在磻溪、龙门苦修十叁年,陕西遂成为全真道新的基地,鉴于陕西在历史上的中心位置,全真道由此走向全国最为方便。谭处端、刘处玄、孙不二则宣教伊洛一带,郝大通行化河北。这样,全真道就在北方流行开来,并引起金廷重视,后来又受到成吉思汗关注。丘处机与成吉思汗的历史性会见,一方面实现了全真道济世救人的理想,另一方面也成为全真道发展的重大转折点,从此全真道迅速繁荣,并流布到全国,实现了王重阳“使四海教风为一家”的原意。
八、明清山东全真道概况 全真道走向全国之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山东地区全真道总的说来是走向衰落,尤其全真道发祥地昆嵛山一带更是萧条。但崂山道教兴起,并有相当的发展,全真龙门派在崂山创鹤仙派、金山派和金辉派叁大支派,有兴旺景象。全真道在泰山、五峰山、峄山等地亦有活动。
(责编:陈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