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赵军秀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国对土耳其海峡政策的演变》(批准号为03叠厂厂011),最终成果为专着《英国对土耳其海峡政策的演变》(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
该成果以英国中近东战略为线索,集中论述和分析了英国对土耳其海峡政策的源起和演变。18世纪末,俄国向南扩张并发动两次俄土战争,揭开了列强在中近东地区争夺的序幕,“东方问题”随之产生。出于维持“欧洲均势”、维持地中海地区战略平衡的需要,也出于确保英国通向东方之路的畅通及英印帝国边界安全的考虑,英国历经几代政治家,从小威廉·皮特、乔治·坎宁到亨利·帕麦斯顿(18世纪末叶到19世纪30、40年代),传统的中近东政策逐渐形成。这一政策有两个最显着的特征:第一,英国竭力主张维持奥斯曼帝国的独立与领土完整,以此遏制欧洲其他大国特别是俄国在中近东地区的扩张;第二,英国坚持土耳其拥有对黑海海峡的主权,宣称“当土耳其处于和平时期,海峡对外国战舰关闭”,限制俄国战舰随意出入地中海,破坏地中海地区的现状。在帕麦斯顿担任外交大臣期间,英国利用中近东的动荡形势和土埃战争的有利时机,于1841年与法、俄、普、奥四国签订了《伦敦海峡公约》,公约集中体现了英国在中近东地区的利益要求,公约所确立的原则,在1856年《巴黎条约》、1871年《伦敦条约》、1878年《柏林条约》中多次加以肯定和重申,成为数十年英国对土耳其海峡政策的主旨。
然而,19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德国统一后迅速崛起并成为世界强国,国际关系及大国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显着变化。在新形势下,英国中近东战略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完全坚持传统政策已不可能,也不再符合英帝国的整体利益。从1875-1878年近东危机到1923年《洛桑条约》,英国政策发生了有意义的变化,其演变趋势大体如下:
第一,1875-1878年近东危机期间,英国意识到奥斯曼帝国内巴尔干半岛诸国的独立已是大势所趋,若继续固守传统政策将限制自己在中近东地区的行动,因此逐渐从坚持土耳其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立场后退,开始将海峡问题与整个东方问题、特别是与巴尔干问题区别开来,英国全力维护自己在海峡和亚洲土耳其的利益,并通过1878年的《柏林条约》基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一时期,英国对土耳其海峡政策的演变初见端倪,英俄在近东和海峡地区的对峙加剧。近东危机后,英俄在中亚的矛盾进一步激化,1885年在阿富汗边界发生了“平狄危机”,两国濒临战争边缘。为阻止俄国势力通过中亚地区向印度边界的推进,英国试图使自己的战舰获得进入黑海打击俄国的权利,当这一愿望遭到欧洲诸国的联合反对时,英国陷入极度的外交孤立,为摆脱孤立,英国于1887年2月和12月两次与奥匈、意大利签订了《地中海协定》,并使土耳其成为地中海联盟的一员。英国在欧洲采取有限合作政策对抗俄国,保卫自己在地中海和海峡地区的利益。但英国只想享受同盟的优惠,却不愿承担同盟责任的策略,使地中海协定从一开始就十分脆弱。随着19世纪90年代法俄同盟的建立、1894-1896年亚美尼亚危机的发生以及地中海协定续签谈判的失败,使英国的政策未能完全奏效。英俄在海峡和近东地区的矛盾依然十分尖锐。
第二,20世纪初德国迅速增长的海上实力,逐渐威胁到英国的海上霸权,英德对抗加剧。在新形势下英国政府开始考虑调整英国与法、俄的关系,在与俄国就解决中亚争端的商谈过程中,英国首次提出以土耳其海峡为交易,促使俄国在中亚问题上让步,并于1907年8月与俄国签订了协约。但该协约的条文实际并未涉及海峡,英国只送给俄国一张日后按俄国意愿修改传统的海峡规则、解决海峡问题的空头支票。没有在海峡问题上的默契,即便有了英俄协约,英俄关系仍然是紧张和有裂痕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从未放弃过向波斯和中亚的进一步扩张,英印边界始终处于不安宁状态。海峡和中亚问题共同构成大战前英俄关系中的“良性肿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最终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为使俄国能够全力以赴在东线作战,减轻西线及海上的压力,英国才与法国联手,于1915年3-4月与俄国签订《君士坦丁堡—波斯协定》(海峡协定),应诺战争结束后,俄国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安排海峡和君士坦丁堡的命运。但海峡协定并不是英法对俄国单方面的让步,英国不仅得到了波斯中立区以及把埃及变为保护国,还使俄国接受了英法对奥斯曼帝国亚洲领土的其它补偿要求。《海峡协定》揭开了列强全面分割亚洲土耳其领土的序幕,战时一系列秘密协定随之出笼。海峡协定的签订,虽然使英俄长期以来的对立和矛盾在战时特定条件下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却不能成为解决海峡问题的最终归宿。随着战局的发展和变化,中近东战场出现僵持局面,英国政府开始考虑利用阿拉伯人反抗土耳其,以建立新的阿拉伯王国取代土耳其帝国,继续充当自己在这一地区利益的维护者。但英国试图在中近东地区实行双轨外交、将战时盟友法国及阿拉伯两方面都纳入自己战略安排的意图,在动荡变化的形势下,不仅不切实际和无法实施,而且为战后“东方问题”的解决留下诸多后患。
第叁,随着十月革命的发生和俄国退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及土耳其战败投降,协约国内部争夺日趋加剧。英国为了维持战争后期在中近东地区取得的优势地位和加强对土耳其的控制,既需要与法、意合作,共同逼迫土耳其接受被瓜分的现实以及遏制和破坏土耳其与苏俄可能的结盟;又必须防范法、意,特别是阻止法国势力在这一地区的扩张。由于战后国际局势的复杂多变,协约国与土耳其对于和平条约的签订一拖再拖,成为战后最难产的和约。1920年8月,在英国主导和操纵下,炮制了对土耳其极为苛刻的《色佛尔条约》,并迫使土耳其素丹政府承认和接受。但法、意认为该条约没有满足他们自己的利益,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同时,以凯末尔为首的土耳其民族主义组织奋起反抗,坚决抵制条约。《色佛尔条约》的夭折是不可避免的。在不断调整对土耳其政策的过程中,英国政府逐渐意识并最终承认,英国不可能随心所欲地独自安排和操纵战后土耳其的命运,而英国最为关注的土耳其海峡问题必须与整个“东方问题”一并解决。从1920秋冬至1923年夏,英国政府从现实考虑,被迫从坚持《色佛尔条约》的强硬立场后退。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英国与其盟友法、意之间历经了反复协商、明争暗斗、讨价还价和多次陷入僵局的谈判,由于充分意识到苏俄势力在这一地区的重新崛起,为争取外交主动,英国才最终放弃对土耳其所采取的激进政策,再次与法、意携手,并通过召开洛桑会议,完成了持续叁年之久悬而未决的土耳其和平条约。《洛桑条约》和《对于海峡制度公约》的签订,标志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终结。随着独立的土耳其新国家的建立,近代史上存在一个多世纪之久的“东方问题”也随之结束。
二
作者选择“英国对土耳其海峡政策的演变”为研究课题,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其一,英国的海峡政策是“东方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东方问题”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上跨世纪的热点问题。在“东方问题”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存在几方面矛盾:一是欧洲列强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围绕着如何对待日趋衰落的奥斯曼帝国所产生的矛盾和斗争(肢解它、瓜分其遗产还是维持其现状);二是奥斯曼帝国为反对列强干涉与欧洲大国之间的矛盾;叁是帝国内部少数民族为摆脱土耳其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独立,与素丹政府的矛盾。这叁方面矛盾和斗争交织在一起,使“东方问题”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错综复杂,深刻影响着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大国关系和欧洲外交,甚至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国内外学者对“东方问题”的研究,比较集中在18世纪末两次俄土战争、19世纪20年代的希腊独立运动、19世纪30至40年代的两次土埃战争、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以及1875-1878年近东危机等几个时段,且研究多从俄国对奥斯曼帝国政策的角度,主要涉及的是俄国向奥斯曼帝国的欧洲领土——黑海两海峡、君士坦丁堡及巴尔干半岛的扩张以及由此产生的国际纷争。笔者虽然将时间范围设定在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但18世纪末至1875年仅作为背景,简略回顾和概述了这一时期随着“东方问题”的产生,英国对中近东地区的关注以及英国对土耳其海峡传统政策的源起和形成。研究和探讨的重点放在1875年近东危机至1923年洛桑会议召开和《洛桑条约》签订,并以英国海峡政策的演变及演变原因为独特的研究视角。目前尚未见到国内学者对这一时段这一问题的整体性研究,国外学者虽有一些研究,但偏于概括,深入分析方面不够。笔者在借鉴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阅读了大量相关的外交文件、档案资料、书信集和回忆录等原始资料,并注重采用《英国外交事务机密文件》等颇具权威的资料,使研究建立在较为坚实的基础上,力求做到内容翔实,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可信。
其二,英国的海峡政策,在英国近代对外政策中占有显着的地位。从英帝国形成和发展的历程看,“欧洲均势”政策和“帝国防御”政策是两个互为关联、不可分割的重要问题。一部英国近代外交史,可以看作是英西、英荷、英法、英俄和英德争霸史,英国总是联合欧洲大陆的次强,遏制首强,通过维持“欧洲均势”,夺取和巩固海上霸权,并对其海外帝国进行防御。笔者力图通过对英国海峡政策的整体性研究(同时涉及到英国的埃及政策、苏伊士运河政策和中亚政策),深入具体地揭示英国中近东战略与其“欧洲均势”政策、“帝国防御”政策以及外交总战略之间的内在关系。
其叁,从国际关系史的角度看,英国的海峡政策不是孤立的。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任何一个强国想在欧洲取得支配地位,都必然要竭尽全力去控制欧洲的侧翼中近东,因此,英国海峡政策的形成和演变,集中反映了欧洲列强在中近东地区的争夺与勾结,体现了欧洲各国力量对比的变化,验证了大国外交的两个主要特征:“均势原则”和“补偿原则”。正是列强维持中近东“均势”的需要,才使行将衰亡的奥斯曼帝国又苟延残喘地生存了100余年,也正是在不能完全维持奥斯曼帝国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情况下,列强又纷纷追逐补偿。英国的海峡政策不仅从属于英国对外政策的总战略,而且与列强在这一地区的角逐及纷繁的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英国的海峡政策涉及到近代史上欧洲的主要列强,它也从一个侧面深刻反映和揭示了这一时期欧洲形势的特点及大国关系的本质和走向。
其四,当代中近东地区,包括巴尔干和海湾地区许多纷繁的国际争端乃至激烈的冲突(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等)都直接间接起源于19、20世纪列强在这一地区的角逐。列强的勾结是暂时的,争夺是永远的,列强的争夺与勾结是中近东地区动荡不安的历史根源。笔者通过分析和阐释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与俄、法、德、奥等国在中近东地区的相互争夺与勾结、共同瓜分奥斯曼帝国的实质,也想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和阐释当代重大国际问题的历史与现状。
(责编:陈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