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美国外交思想史(1775~2002年)

2011年05月15日16:42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王玮教授主持的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项目《美国外交思想史(1775~2002年)》(批准号为01叠厂厂007),于2001年立项,&苍产蝉辫;2004年3月结项,其最终成果为同名专着。课题组主要成员为戴超武教授。该成果从外交思想的角度分析和探讨了美国外交的起源、形成、发展演变和未来走向的历史过程,并对美国自建国以来到2002年的外交做出了历史定位,对美国各届政府外交的特点、性质、成就以及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深入分析。现将该成果的主要内容摘编如下:

  《美国外交思想史(1775~2002年)》系统介绍了美国外交史学的发展沿革和流派分野,指出美国外交史学存在的一个要害问题,即无法解释民主经验和帝国征服之间的矛盾,无法找到帝国扩张的历史逻辑性。因此,美国外交史学本身如同美国外交一样,在理想和现实的悖论中迷失了方向,陷于困境之中。由此,引出了从思想角度探究美国外交的重要意义。外交思想作为决定外交的最为深刻的因素之一,它能在更长的时段中决定外交的形成和发展,保证外交的连续性。从思想的深度去研究美国外交的历史,可以挖掘外交最为本质的东西,追寻外交的走向。这项成果追溯了美国外交的思想渊源,指出美国外交来源于商业精神以及根植其上的民主理想、扩张意识和开放本性。这些思想渊源构成该成果论述的主要脉络,将美国外交思想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时段。

  一、美国外交的孤立主义时期

  19世纪末之前为美国外交的孤立主义时期,或称大陆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美国外交在孤立和扩张思想准则的二难选择中徘徊。就扩张而言,坚定不移地由大西洋向太平洋海岸的发展势头,代表了美国的扩张方向。成果着重剖析了杰斐逊的外交思想,指出杰斐逊是“美国历史上将视线射向太平洋的第一位总统”,“太平洋的扩张问题是杰斐逊扩张思想中的最精彩的部分”。对于19世纪40年代的大陆扩张,这种扩张具有土地扩张和商业扩张双重目标和性质,成果对两种性质扩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作了说明。就孤立而言,成果对美国早期外交中的孤立主义思想作了分析,指出它的相对含义以及它同扩张思想的辩证关系,这种关系最终体现在门罗主义外交原则。“门罗主义的实质是进一步拉开美洲同欧洲的距离”,使美洲“成为相对独立的美洲共和政治体系”,同时,它又为今后美国称雄美洲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战略方针。该成果论述了19世纪50~60年代美国外交低潮时期扩张新思潮的形成和涌动,其中对“青年美国”思潮、西沃德“帝国”思想和“新天定命运”口号的评述尤为突出。

  二、美国外交的门户开放时期

  19~20世纪之交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门户开放时期,或称海洋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美国外交的指导思想是力求建立一个美国为主导的开放型的世界帝国,也就是说,门户开放思想是这一时期美国外交的指导思想。该成果对门户开放思想作了分析与评价:第一,门户开放不仅仅是针对中国的应急举措,而是旨在建立海外商业殖民帝国的世界性“大政策”,是美国进行海外扩张的外交总原则和战略总方针。第二,美国的“门户开放”仍是一种殖民主义,本质上仍是对弱小民族和国家的征服、奴役和掠夺,但另一方面,它又是帝国主义国家在新的形势下施行的一种新型殖民主义政策,它同旧殖民主义在手段和模式上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1)反对以武力征服的方式从空间上对殖民地实行独占,主张建立“无边界”的殖民体系;(2)不主张对殖民地实行直接统治,而提倡保留殖民地原有的行政实体,实行间接统治;(3)反对垄断式的保护主义,主张“门户开放”,实行“公平”的自由贸易竞争。“门户开放”思想的核心是建立以自由贸易为基础的开放式商业体系,它的重点不是在所控制的范围内排斥它国的利益,不是搞封闭式垄断,而是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打着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的旗号,打破列强的保护主义壁垒,把全世界变成美国操纵的具有无边界外延和开放内涵的新型模式的殖民体系,它反映了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一体化的历史趋势,标志着自15世纪末开始的一体化进程跃上了一个新的层次,可以说,历史就是这样穿过洞开的门户进入到20世纪。第叁,“门户开放”是美国的利己主义政策,它所维护的只是美国自身的利益,而不是弱小国家的利益,它所体现的只是美国的民族价值观,而不具有普世性,这种利己性体现在美国式的门户开放所具有的单向性和强制性上,是一种片面的、不对等的开放。成果还详细介绍了麦金莱、老罗斯福、塔夫脱、威尔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叁届共和党政府、以及罗斯福政府为实现门户开放目标而推行的外交政策,并分析了他们的外交决策思想。

  叁、美国外交的遏制时期

  二战结束后至20世纪末为遏制时期,或称全球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美国外交的视野扩大到整个世界,旧有的孤立传统已经失去市场,世界霸权成为其主要的追逐目标,但是也使美国外交思想陷入到前所未有的深刻矛盾之中。成果首先对冷战的历史根源作了探讨,认为,冷战固然体现为不同意识形态的对立,但是,“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是具有两重含义的。第一是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信仰和判断,第二是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世界秩序构想所赖以产生的原则基础的认定和选择。从后者的角度分析,冷战实质上是二战前“门户开放”和“势力范围”两种原则的对抗和冲突的结果。面对二战后国际实力的对比变化,美国不得已选择了对苏联的“遏制”战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开放思想,陷身于同苏联争夺势力范围的较量和角逐,这正是美国的全球外交的病症所在。但是另一方面,战后和平共处局面的形成又给美国实现门户开放目标带来了最佳时机,门户开放始终是美国构筑西方世界的主导思想。

  四、美国外交的后冷战时期

  克林顿任内,美国外交完成了从冷战时期的“遏制”到冷战后的“扩展和参与”的战略转变;在“新全球主义”外交思想的指导下,美国外交实现了战略力量的重新组合。布什政府上台后,美国保守势力开始出现强盛的势头,而“9·11”恐怖袭击进一步助长了这种趋势,美国外交出现了体现“新帝国”思想的理论和行动。“新帝国论”的要旨,既不同于自由主义国际观,也不同于现实主义观,它是美国在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国际环境时,为追求绝对的安全和绝对的权力而显现出来的一种思想。这种“新帝国”思想理念的根本目的是,追求绝对的霸权,建立单极世界,以此谋求绝对安全。布什政府接连采取重大的外交行动,推行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退出反导条约、加紧部署国家导弹防御体系、阿富汗战争、朝核危机以及第二次海湾战争等等,都是布什政府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具体实施,后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开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
(责编:陈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