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宋国定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蔡葛陵楚墓》(批准号为98叠碍骋003),于1998年立项,2003年12月结项,其最终成果为同名专着。课题组主要成员有:曾晓敏、贾连敏、谢魏、靳松安、谢辰、叶嘉林、余新宏。现将该成果的主要内容摘编如下:
“平夜君”墓位于新蔡县西北25公里处,葛陵村东北的一道南北向岗脊上,西南紧邻葛陵故城,城址南200米左右,淮河的支流——洪河自西向东流过。葛陵故城城址的始建年代为东周时期,两汉时继续沿用。根据文献记载,结合其地理位置推测,该城址很可能就是“平夜君”的封邑。墓葬向北、向东地势均比较低洼,应为文献中记载的“葛陂”。该地位于今新蔡、平舆两县交界附近,“平夜”应与今天的“平舆”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
通过对“平夜君”墓的发掘,出土了一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竹简,成果称之为“新蔡楚简”。另外从墓葬形制、棺椁结构、随葬品组合、椁室殉人等方面看,该墓具有与其他同类墓葬不同的特点。墓葬西侧发现的车马坑和周围的陵园建筑遗存,也为我们了解这一时期淮河流域楚国的陵寝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根据调查获悉,“平夜君”墓顶原有10余米高的封土,1971年平整土地时被当地群众推平。据群众回忆,封土部分为逐层夯打的红褐色黏土。墓葬开口于耕土层下,墓内填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用青灰色的河湖淤泥堆积而成的“白膏泥”层,首先填充在椁室的四周,在椁上部堆积成馒头状,主要对棺椁部分起密封和保护作用,该堆积未经过夯打,是人为有意识取来的塘泥,质地细腻,透水透气性较差,&苍产蝉辫;因其晾干后呈灰白色,故称其为“白膏泥”,堆积最厚处达7米以上;另一部分为红褐色五花土,以红褐色黏土为主,偶见黄色或灰白土粒,均经过夯打,夯层平面不太平整,夯层的厚度为0.10米左右,夯窝呈圆形圜底状,直径在0.04米左右,深0.01—0.02米,估计与原封土部分相同。“平夜君”墓平面呈“甲”字型。墓室平面近方形,东西长25米,南北宽23米,面积约575平方米。墓室东壁中部有一斜坡墓道,东西长16米,南北宽4.2米,墓深9.6米,方向103度。墓葬四壁呈台阶状内收,墓口以下共分七级台阶,每层台阶的宽度和高度均在0.80米左右。每层台阶下部略内收,第七层台阶以下即进入椁室。椁室东西长13.4米,南北宽11.7米,棺椁位于椁室中间,均木构而成,椁室周围和顶盖板以上均填充青灰色的“白膏泥”。
“平夜君”墓的葬具由两椁和两棺组成,均为方木迭砌或木板套接而成。椁室呈“亚”字型,分内椁和外椁两部分。外椁分东、西、南、北四个椁室;内椁位于外椁中部,呈长方形,用长条状方木构筑而成。内椁盖板直接迭压在外棺盖板之上。外棺呈工字型,内棺置于外棺内,呈长方形,内棺盖板的正面有朱红色彩绘图案。外棺边框用一次性浇注的铅质穿条和木质燕尾榫套接而成。外棺底板由十叁块方木拼合而成,内侧涂满红漆。外椁底板下面发现有两层垫木,呈“亚”字型,直接位于生土上,墓底近平,为发现腰坑。
清理墓葬填土过程中,共发现七个盗洞。墓内破坏十分严重,其中汉代的破坏最为严重。因为墓葬的被盗,随葬器物的葬埋位置也遭到了一定的破坏。从保存的情况看,东室以漆木器类为主,另外还发现有青铜装饰品、玉器、乐器、木质礼器如壶、豆等;西室随葬的器物较少,发现六具人骨架和零星的玉器装饰品,还发现有盛放人骨的小型木棺和丝织品等,这些骨架应与殉人有关;南室的随葬品比较丰富,依质料可分为青铜、玉石、象牙、铅锡、皮革、陶器、金箔、银箔、竹简等;北室和棺室的破坏最为严重,北室仅发现两件青铜工具和少量木器残块,棺室留有少量玉石器、铜器等装饰品。总体上,依据质料的不同,可以将随葬器物的类别区分为青铜器类、玉石器类、漆木器类、骨角器类、锡器、象牙雕刻、皮革类、陶器类、铁器类和竹简等。
青铜器类:按用途可分为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工具、装饰品和其他等。其中礼器有豆、簠各一件;乐器有编钟一件;兵器的种类比较齐全,有多戈戟、戈、钺、剑、镞等;车马器的数量比较多,有车惠、车辖、马衔、马镳、铜泡、铜珠、套环、铜节约、盖弓帽等;生产工具类有锛、凿、镰、削、锯、雕刻刀等;装饰品有簪、合页、带钩等;除此还发现有铜匕、长方形铜板等。
玉石器类:多为装饰品,器类有璧、环、璜、佩、珠、石圭、水晶、玛瑙饰、汉白玉俑等。
漆木器:依用途可分为礼器类、乐器类、工具类和其他。
骨角器类:以装饰品为主,有圆形骨片、骨珠、骨管、骨锥形器等。另外还发现叁组角质复合型装饰品,由叁部分组成,上有穿孔, 表面用黑漆描画出精美的花纹,该类器物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
象牙雕刻:多为装饰品,数量较多。有牌饰、珠状饰、筒状饰, 玉璧状饰、锥状饰等。表面大多雕刻有精细的图案。
锡器:均为装饰品。造型别致,平面形状有长方形、圆形、兽形等。其中雕剔、雕刻的图案以龙、凤为主。器物表面多贴有金箔和银箔。依其形制可分为双凤交璧形、盘龙交臂形、垂翼单凤形、连体双凤形、双龙嬉戏形、圆璧形、圆饼形等,锻造透雕图案。边框处有穿孔,其使用可能与马腹披挂的铠甲装饰有关。
皮革类:以人马铠甲为主。人甲以袖甲、腹甲、裙甲为主;马甲主要为腹甲。
陶器:出土有陶豆两件。
铁器:以锛类生产工具为主,还发现一件铁削。估计与盗墓工具有关。
竹简:发现于南室东南部的车伞盖上。分布比较零乱,已经被盗墓者扰动。墓内竹简的清理采取了整体起取的方案,将竹简连同淤泥全部起取到室内,进行整理、研究。
竹简的整理工作主要在室内进行。包括竹简的分区、编号、起取前的绘图、照相和记录等。起取后的工作包括清洗、保护和显色等。在对所有竹简进行临摹和初步拼接、缀合后,又采取了密封保护措施,&苍产蝉辫;首先将单支竹简用两片玻璃片夹紧,两端用羊肠线捆扎,然后装入盛满蒸馏水的试管,用注射器将试管抽成真空后,用橡皮塞密封。然后将试管编号并贴上标签,装入特制的木箱。由于破坏,竹简出土时已经全部残断,共计1571枚。出土时呈灰黑色,处理后为黄褐色,原简长度不详,宽度在0.8厘米左右,文字一般书于竹黄一面,少数书于竹青一面。大部分墨迹清晰,由多人书写而成,显示出不同的书写风格。这批竹简,内容较为丰富,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卜筮祭祷记录。按其内容又可分为叁种:第一种为墓主人平夜君成生前的占卜祭祷记录,占卜的内容为求问病情为主;第二种为“小臣成”(即平夜君成)自己祭祷的记录,数量很少;第叁种内容较为单纯,仅是与祭祷有关的记录,不见占卜。第二类为谴策文书。内容为别人对墓主人馈赠物品的清单,数量很少。新蔡楚简数量较多,内容丰富,简文与湖北包山楚墓相似,但也有不同,丰富了对比研究的资料。其中简文纪年资料较为丰富,祭祀对象有楚文王、平王、昭王、惠王、简王、声王、平夜文君、子西等,为竹简及墓葬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墓中出土的青铜兵器多戈戟和戈的表面,多处发现有“平夜君成之用戟”和“平夜君成之用戈”的铭文。竹简中也曾多次提到“平夜君成”或“小臣成”,由此可知,该墓的主人当为楚国封君—平夜君成。
从墓葬层位关系、墓内随葬器物形制和出土文字资料来考证,墓葬的年代接近与战国中期或稍早;平夜君成的大致年代,约应相当于楚声王和悼王时期。平夜君成的墓葬年代或可定在楚悼王末年或稍晚,绝对年代应在公元前380年左右。
(责编:陈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