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站内搜索&苍产蝉辫;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成果选介>>年度项目成果>>中国文学

家族文化视野中的清代江南文学发展演变

--《清代江南文化氏族递嬗与文学发展关系研究》成果介绍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2011年05月10日16:57&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苏州大学罗时进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江南文化氏族递嬗与文学发展关系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3叠窜奥031),最终成果为《清代江南文化家族与文学发展关系研究》。课题组成员有朱丽霞、萧晓阳、凌郁之等。

  清代江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原地带”,长期以来一直是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成果丰富,相比较而言文学研究却较为薄弱。《清代江南文化家族与文学发展关系研究》采取理论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相生成的结构方法,以清代江南文学为研究对象,选择文化家族为切入口进行探讨,展示出家族文化视野中的江南文学发展新景观,在研究观念、方法、路径的创新上,也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这项成果的主要内容如下:

  全文分十八章。第一、二章为总论,是对基本概念和相关问题的系统阐释。第一章首先从“自然地理”、“行政区划”、“生态环境”和“苏南意义”四个方面对“江南何谓”这一问题做出解释,并确认成果的研究范围,而对“文化家族何谓”的问题,拟定了叁个考察标准:家族的悠久历史,学术文化的贡献,着名文人的集聚。对于清代江南文化家族是如何形成的,成果从北方士族南迁与江南原住士族汇聚、江南文化型社会的形成、江南科举家族的大量涌现这叁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了清代江南文化家族的一系列特征。第二章是对清代江南文化家族的交际与文学集群状况的研究。清代密布于江南各郡邑的文化家族构成了一个庞大网络,聚集了巨大的能量,正是他们一次次卷动时代的学术文化风潮和文学艺术思潮,使江南大地显示出蓬勃的学术和文学生命力。这项成果对“网络结构”加以阐述,并重点分析了“雅集文会”这一特别具有江南潜于学、游于艺的文人气息的活动,揭示出江南士阶层精神上“文”化、“诗”化、“雅”化特点;同时分析了清代江南文化家族间极为繁复的联姻现象,由此看到清代江南地区存在着一个相当密切的姻娅网络,这一网络联结着为数众多的杰出作家,使之成为一种渗透着血缘关系的特殊的创作群体。这一群体较之一般的家族性集群更具有文学精英的色彩,凝合程度也更高。

  分论部分共十五章,主要是清代江南文化家族的个案讨论。共入选15个个案,根据清初行政区划,以府统属而分为四个板块,即松江(含太仓州)板块、苏州板块、常州板块、镇江板块。在松江板块中选择了宋征璧家族、王广心家族、太仓琅玡王氏与太原王氏家族。在苏州板块中选择了惠栋家族、唯亭顾氏家族、彭定求家族、潘世恩家族。常州板块中选择了庄存与家族、张惠言家族、恽敬家族,另外还选择了两个家族群体,一是云溪两岸的文化族群,在此容纳了洪亮吉、赵怀玉、吕星垣等毗陵七子;二是阳羡文化族群,在此容纳了陈维崧、储方庆、史惟圆、万树等诸多家族。镇江板块选择了京口张玉书家族、鲍皋家族和溧阳狄云鼎家族。所有这些个案,皆以谱系形式对各家族进行追源、溯流、知本的基础性研究,同时探讨家教、家学、家风等重要的家族文化特征,揭示家族根脉和灵魂所在,在此基础上对其家族性文学创作过程进行了具体描述,对其创作成果做出了系统研究。

  归纳部分共两章,即第十八章和总结语。这一部分对“清代江南文化家族与文学发展存在怎样的关系”从五个方面做出了全面的梳理和正面的回答。这五个方面即江南地域的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江南地域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与文化家族之间的关系,江南文化家族的文化积淀与文学创造力的关系,清代江南家族文化圈与文学创作集群的关系,江南风土、文化与江南家族文学创作风貌的关系。其中江南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关乎江南文化家族何以形成,是这项成果所有问题展开的逻辑起点;江南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与文化家族之间的关系,涉及江南文化家族自身如何成长发展和具有怎样的文化立场;江南文化家族的文化积淀与文学创造力的关系,涉及江南文化家族突出的文化地位和文学贡献如何;清代江南家族文化圈与文学创作集群关系,涉及江南文化家族在文学创作活动中具有怎样的位置,及其他们进行文学活动的组织力、推动力如何;江南风土、文化与江南家族文学创作风貌的关系,则涉及江南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对家族文学创作发生了何种影响。以上这些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这项成果的核心知识。

  这项成果在清代江南文化家族与文学发展关系方面提出了一些重要学术观点。

  一是“濡化积淀说”。这是这项成果论述江南文化家族形成的主要观点。濡化,即默熏浸染,移情融性,向风承流,习得而化。它既是过程,也是结果。一般来说,其初家族是通过从教向学,切问近思,感受人文环境,积累文化智慧而崛起于江南士林;渐而坚持以儒为业,在改变身份的过程中达到家族成员的“文”化,并形成家学和文脉;终而达到一门风雅的境界,成为创作繁荣,成果丰富的文献之家,完成从一般家族向文学家族、文化家族的嬗变。

  二是“文化能量说”。这是这项成果论述清代江南文化家族创造力的主要观点。文化的创造力可以通过文化能量来比较和表达,而文化能量又能通过文化力代言人、文化强度、文化积累来比较和测度。江南文化家族在文学和文化建设中所显示出的创造力即主要表现为在各种文化类型中代言人数量众多;在各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要素量突出;在以家族文献为标志的文化积累方面成果卓着。

  叁是“文化圈说”。这是这项成果在论述清代江南文化家族与文学集群关系的主要观点。文化圈所覆盖的是一定的空间范围,在这个空间中分布着一些彼此具有血缘关系或其他社会关系的家族,这些家族力图以文化为媒介,使彼此兼有又相互关切的某些元素通过一定的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联系,一般表现为链状或丛集状。因为这种文化关联主要是以文学为内涵的,故所表现出的实际上即文学链,或文学丛集。

  四是“文化园林景观说”。这是这项成果论述清代江南私家园林与家族文学发展关系的主要观点。江南园林是环太湖平原上镶嵌的艺术瑰宝,在江南地理景观中,它受惠于太湖水环境最多,同时所集中的江南文化元素也最多,是典型的江南文化地理景观,也是一条突出的江南文脉。江南家族园林不仅体现出江南作家的“长物之趣”,也作为一个自然空间和审美空间成为江南家族文学创作的现场,在文化地理景观中展现出生动的文学创造的图景。

  五是“交相须说”。这是这项成果论述江南自然环境与文学创作关系的主要观点。江南山水环境与文学创作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学创作“以山川为境”,“文章藉山水而发”;另一方面,“山川亦以诗为境”,“山水得文章而传”,这是基本层面的“相须”。如果将文学、文化作为人文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的话,可以发现良好的人文生态中有一种对社会控制的软力量存在,这种力量对江南自然空间的调控作用是相当明显的,自然与人文的“相须”、“相得”是一种深刻的互动与循环。

  六是“清雅深逸说”。这是这项成果论述清代江南文学家族创作风貌的主要观点。江南文化家族的文学创作,是家族生活存续方式之一,在精神上具有鲜明的家族伦理指向,而作为一般的文学创作,其内容和风貌既受到时代精神、历史文化的影响,同时受到江南自然风土和文化习尚的影响,在总体上形成了“清”、“雅”、“深”、“逸”的风貌。清,即清灵秀朗;雅,即儒雅守素;深,即博学湛深;逸,即综艺高逸。

  这项成果改变了文学史传统的线性思维方法,将学术界前贤提出的“家族”、“地域”与“文学”研究结合起来的设想付诸实践,深入揭示出清代江南文化家族为基础的学术群落和文学发展的关系,显示出清代江南文人的诗性存在方式,使清代江南文学发展的状态和突出的文学创作成就得到充分展现,成为清代文学研究富有创新意义的成果。同时在研究中将触角深入到“家——宗——族”这些宗法社会的基本构成中,通过考察家族门风、人才素质、个人修养与文学造诣的关系、文化养成背后的自然环境因素和经济支持作用、文士阶层与政治的复杂关联等问题,揭示出“文学文本”和“社会文本”之间的对话互动过程及其效果,扩大了清代文学的知识空间。这对于清代江南地域文学研究具有开拓意义,对中古以来文学研究亦有一定的启示。更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成果将家族学、地域学、文学贯通起来,通过吸纳不同知识体的思想资源,在历史学、社会学、文学的多边互镜中重现文学知识生产的社会历史语境;取向上不以“精度评论”为利器,而以“深度描写”为手段,高度介入文学创作基层写作的真实过程,充分关注文学现象发生地域、社区、家族、家庭,以写实的态度去发现地方文学领袖和他们周围文人的文化与文学活动,重现基层文学生产的背景、情景、场景,建立家族文学生产的知识谱系。这种新的研究观念和思路,对建立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本土特点的“文学家族学”是一个极有意义的探索。

(责编:高巍)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