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站内搜索&苍产蝉辫;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成果选介>>年度项目成果>>中国文学

审美文化叙事学研究

——《审美文化叙述学:理论与实践》成果介绍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2011年05月10日16:59&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云南大学谭君强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审美文化叙述学:理论与实践》(项目批准号为03叠窜奥002),最终成果为专着《审美文化叙事学研究》。课题组成员有:降红燕、王浩、陈芳。

  现代叙事学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打上了结构主义的烙印,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将研究的中心放在叙事文本的范围以内。一方面,关注被叙述故事的逻辑、句法、结构,也就是广义上的叙述语法问题,试图要在任何具有叙述性的叙事作品中,探寻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共同的叙述结构。另一方面,则探讨叙事文本中的话语表现模式以及故事与叙述话语之间的关系等,在研究中均将与文本密切相关的外部要素排除在外。这是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的叙事学研究,即经典叙事学研究的基本取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经典叙事学向后经典叙事学研究的转变。叙事学在延续自身的理论特征和特有的理论模式与资源的同时,与诸多外在要素相关联,并与已经存在的其他研究方法相沟通,从而形成叙事理论研究融会贯通、向纵深发展的局面。

  “审美文化叙事学研究”这一课题,正是与后经典叙事学的研究与发展相适应的。这一研究仍然涉及叙事学理论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但是,它又是在一个既与经典叙事学相关联、同时又进行新的开拓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是关注文本与语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研究的目的是,在经典叙事学向后经典叙事学转换的过程中,在审美文化的观照下,在理论与作品实践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探讨涉及叙事学理论与发展的一些重要问题,并试图给予科学的回答。同时,在关注当代审美意识的基础上,注意对当代文化的审美研究,对诸如电影以及网络小说等进行叙事学的审美研究。研究中所涉及的问题均属于叙事学在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所不可避免的一系列重要问题。通过这一研究,沿着审美文化叙事学这一新的方向进行开拓。希望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理论原则与方法,能够丰富与扩展叙事学理论,并对叙事作品的研究提供一种有益的参照,从而对于发展新时代的文学艺术与研究作出贡献。

  这项成果试图构建审美文化叙事学这一叙事学的研究分支,分别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角度以及学科关系等四个方面对审美文化叙事学研究做出说明。

  第一,审美文化叙事学研究的对象是具有审美文化特性和价值的文化形态或产物。对审美文化叙事学研究对象的界定包括两层含义,分别是研究对象的存在形态和审美文化特性。在判断研究对象的审美价值存在与否的过程中,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审美价值的当代性和历史意义两个方面。审美文化既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当代特征。但同时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割裂它的历史性存在。不仅是体现当代的、作为现代性表征的审美文化具有为审美文化叙事学研究所涵盖的研究价值;同时,中西乃至世界古代文化中有审美价值的部分也理所当然地应该纳入研究的范畴之中。因而,文学艺术作品应该成为叙事学的审美文化研究的主要对象。尤其是作为文学艺术的核心存在的“经典文学”、“经典艺术”其研究的价值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审美文化”的当代性意义以及它在当代的特殊表征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文化艺术品的世俗性和商业性是当代文艺研究不可回避的现实。在这个意义上,审美文化叙事学研究有必要对当代文化产物给予特殊的关注。对于引起当代人广泛兴趣的大众文化与艺术,诸如电影、电视、传媒、网络文学等给予必要的注意,使审美文化叙事学研究能够回答与阐释当代大众文化与艺术问题,从而赋予其当代性意义。

  第二,在研究方法上,审美文化叙事学研究强调对对象的“审美”研究,致力于对对象的审美价值判断。审美文化叙事学研究所要做的,不是那种专注于对各要素的客观的切分、分类、类型学的研究,即注重于观察的研究,它力图透过各叙事要素,包括表面上看似不具审美意义的要素,进行审美研究,以及审美价值判断。同时,通过对众多的各类叙事作品的叙事学研究与分析,为审美研究与审美价值判断以及对作品进行具有情感意味的欣赏提供了可能,这能够对经典叙事学难以避免的缺失与不足作出合理的修正与补充。这样的研究将可以使叙事学研究不断开拓进取,使审美文化叙事学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具有新的内涵。

  第叁,审美文化叙事学研究立足于“叙事学之基点”,以此规范其学科研究的方向。对于审美文化叙事学的研究对象,必须注意到其“叙事学”研究的意义,必须立足于“叙事学之基点”,这是审美文化叙事学研究重要的研究角度。因为,无论就广义的文化产物来说,还是就文学艺术作品来说,在进行叙事学研究时,都有其学科范围的要求。叙事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叙事作品,而且主要是叙事虚构作品。这样的作品,无论以什么方式出现,以何种媒介表现,它都必须包含着叙事,而且主要应该是虚构叙事。因此,它的研究对象不仅是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化产物,还必须主要是具有叙事虚构意义的文化产物。这样的研究对象,才可列入审美文化叙事学研究对象的范围。

  第四,审美文化叙事学研究将以叙事学研究为基点,沟通不同学科,注重多学科性、跨学科性与学科间性的研究。审美文化叙事学研究立足于叙事学,围绕某些共同的问题,从多个不同的学科出发进行研究。这样的研究可以是多学科与跨学科的,它以具有虚构意义的文化产物作为研究的基础,沟通叙事学、美学、文化学,传播学、文化产业、艺术学,图像学,乃至于新兴的网络研究等多重学科。它们可以共同的研究对象在各个不同学科范围之内进行有机的沟通,打通学科界限,在学科间作合理的融会贯通,既发挥各学科研究手段的优势,又可以形成对各个学科均富于新意的成果。审美文化叙事学研究自身所具有的学科间性,同样也是值得注意的。它有助于整合不同学科有效的研究方法,拓宽对特定对象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成果全文共10章。前4章在根据叙事学的动态发展对理论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构建审美文化叙事学的必要及审美文化叙事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后6章则在理论探讨与阐释的基础上,通过联系具体的叙事作品,将所提出的理论原则贯穿到对叙事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中,以通过对作品的论述,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第5章“文本与作者”,针对传统的叙事学研究中作者被完全排除在外的情况,将文本与作者及作者的精神心理层面关联起来,论述了叙述声音与作者的关系,说明作者的声音会以不同的方式在作品中表现出来,而不可能在作品中完全消失不见。同时,作者也会在作品中以种种不同的方式实现其自我虚构。

  第6章“叙述者与意识形态”,针对叙事作品中的叙述者、叙述者干预以及“视点”等重要问题,从形式层面入手,作更深一层的探究,着重探讨它们所显现出来的思想功能以及它们与意识形态层面的关联,从纯粹的形式层面进入到社会历史层面,并探讨了二者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第7章“叙述聚焦与性别意识”,则将叙事学研究与女性研究和性别意识结合起来,从“性别”视角切入,从对文学文本的具体分析中,探讨不同性别的作家在叙事方式上的差异及其中蕴含的文化意味,内聚焦叙事在女性小说中的运用及其文化意味等,试图沟通文学“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之间的有机联系。

  第8、9两章分别是“网络小说的叙事特征与审美意义”、“时空穿越类影片的叙事时间与审美文化意义”,均为涉及到当代审美文化的重要问题。对多媒体时代的大众文化产物如电影以及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网络小说展开研究,在叙事学的意义上,对网络小说的叙事特征及其审美意义、电影中时间的运用及其审美意义等进行了分析。对当代大众文化的叙事学研究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第10章“文本与语境:叙事分析”,集中以国内外的叙事虚构作品为例,从叙事文本与语境、包括叙事语境与社会历史语境之间的关系,探讨二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以及其中所表现的审美文化意义。

  上述研究力图从理论上展开深入,其中的一些研究,如小说中的作者自我虚构以及鲁迅小说的作者自我虚构、叙事作品中“视点”的意识形态层面、叙事作品中的叙述者干预与意识形态、对网络小说第四重主体的分析、《唐璜》中作为叙述者干预的抒情插笔、对《李尔王》所作的以叙事学为基点的跨学科分析等,都在理论上进行开拓,具有新意。

(责编:高巍)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