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的整体观照

——《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成果介绍

2011年05月15日16:44

  华中师范大学王泽龙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批准号为05叠窜奥049&苍产蝉辫;),最终成果为同名专着。

  意象是中国诗学中的一个关键概念,也是诗歌表达与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最突出的本体性要素。20世纪中国意象诗学出现了异质于中国古代意象诗学的某些现代性特征,这些特征又直接影响着20世纪中国诗歌意象艺术乃至整个诗歌创作的面貌。《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阐释了一系列对于中国现代诗歌意象的诗学理论范畴,展示了一条较清晰的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实践的演变轨迹,揭示了现代诗歌意象在化用古代传统与西方现代诗艺中形成的民族化的现代性特质。

  一、作为意象研究理论基点的意象诗学论

  意象说的理论形成可以说经历了两次大的基础建构和叁次大的理论提升。第一次建构是先秦诸子对“象”的认识,意象论的本原与“象”有着密切的关联;第二次展开是以王弼为代表的魏晋玄学家从哲学的高度对言、象、意关系的论述,充实了意象说的理论基础。叁次理论提升分别为:汉代学者解经释骚的比兴说;陆机《文赋》的“隐”“曲”“喻巧”说;《文心雕龙》首次将意象运用于文学领域,使意象正式成为文艺美学范畴意义上的学术概念,诗学意义上的意象范畴得以完备,意象内涵开始了向文艺审美认识论的转变。到20世纪,中国现代意象诗学开始接受了西方心理学以及文艺心理学、意象派、象征等诗学的影响。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现代意象诗学的发生阶段,英美意象派诗学和中国传统诗学中元白一派对胡适具象诗学观及其白话新诗运动产生了多方面影响。闻一多20年代上半期对于创建新体格律诗的诗学思考最具有诗学意义。他主张新诗意象的本土性与现代性,提出了幻象论和兴象论,由此开启了中国传统诗学如何努力向现代诗学转换的新思路,提出了中国诗歌向现代转换如何不失传统血脉的诗学命题。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诗人,自觉地借鉴西方象征主义的理论,率先把意象论引入象征主义的轨道,从理论与实践上开辟了中国意象诗学的一个崭新方向。

  30年代的意象诗论以现代派和京派为代表,前者的意象诗论(以朦胧性、和谐论、意境化为核心)更明显地体现出西方象征主义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审美传统的交合性影响;而在京派作家群中,出现了一股以纯诗追求为目的的现代理论诗潮(相继提出契合论、意象与情趣论、显隐论、灵感生成论、意象联络论等),其中朱光潜的《诗论》开启了中国诗歌自觉而系统的理论思考。

  七月派和九叶派诗论较集中反映了40年代意象诗论的主要内容。七月派诗论强调诗歌关注现实,主张融入主体体验的现实观照。“具象化感觉论”、“体验意象论”、“意象人格化”构成了七月派诗论的核心要义。九叶派意象诗学则涵盖了意象的“诗质化”、“智性化”、“凝合论”、“结构论”、“沉潜论”、“凝定论”等诸多命题,把意象的感性与智性体验的融合作为核心,从30年代的现代派的侧重意象感性体验转变为特别强调意象的知性思考,代表了现代意象诗学的基本成熟。

  二、现代性建构中诗歌意象艺术的历史嬗变

  20世纪20年代的新诗意象化历程,总体上是以古代诗歌的意象诗学与意象艺术作为现代意象建构参照物的,经历了一个与意象传统纠结(初期的白话新诗运动)、从传统意象体系中突破(郭沫若代表的现代浪漫主义诗潮)、重新回应古代意象传统(以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格律诗派)、与古代意象传统冲突对抗(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诗)的新诗意象化的现代性蜕变历程。纠结是新旧意象诗学过渡期的既冲突又因袭的诗歌现象;突破是企望挣脱传统意象束缚与禁锢的现代性大胆开拓;回应是传统意象秩序破坏后构建新的意象体系时对传统的辨证审视与理性的再认识;对抗是在古代诗歌意象传统的叛逆中,借鉴外来现代意象诗学与诗艺改造传统。这个时期整体上处在新旧意象体系的蜕变期。西方浪漫主义、意象派与象征主义意象诗潮的影响与中国古代意象诗歌的影响互相交流,互为作用,为中国现代意象诗学体系与艺术形态的全面建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个时期对传统的意象诗学与西方现代意象诗学也还缺少全面深入的认识,借鉴与采纳中的盲目性、片面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中与外、古与今、雅与俗等二元对立性思维也较突出表现在意象化新诗潮中,限制了现代诗歌意象艺术体系建构的理论视野。

  30年代诗歌意象艺术探索的特征,首先体现为对中国古代诗歌意象艺术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意象艺术的自觉兼容,表现出对20年代在中西文化与诗歌艺术上的二元对立思维的反拨倾向。中西意象艺术互融共生的选择反映了30年代诗歌对中外文学传统的更加理性化态度。其次,30年代现代主义的意象艺术成为主导,代替了20年代浪漫主义意象抒情诗的主潮;在30年代后期出现了现代主义向现实主义意象艺术的转向,或与现实主义意象艺术结合的综合化趋势。其叁,从意象的生成方式、意象的审美理想、意象的思维特征到意象的形态选择,体现了意象本体建构更全面、更自觉的意识。

  40年代诗歌实现了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诗歌意象艺术在广度上的扩展与深度上的掘进。关注人的现实生存境遇与人的生命的价值意义,形成了四十年代诗歌意象的价值旨归,现代诗歌的意象艺术进一步获得了不断深化的内在品格。在意象感性形态向智性形态的现代性变革,意象视域的日常性、都市化的关注,意象思维的现代性生成等方面,他们的探索较全面地推进了意象艺术现代化的深层性嬗变,体现了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的进一步成熟。

  叁、比较论视野中的现代诗歌意象艺术特质

  中国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意象艺术的承传关系表现为:一是凝合自然的意象审美心理。诗人心灵与自然意象的凝合,深刻烙印着传统文化心理情结。二是感物兴会的意象思维特征。主要体现为比兴的意象思维特征,尤其是“兴”的诗性思维形式,对现代诗歌的影响分别表现为“感物起情”与“感物起思”两种意象诗思模式,与古代诗歌比较,现代诗歌意象诗思更趋于繁复多元。叁是意境化的意象旨趣。表现为追求意象的有机性融合、意象虚实相生、意象的哲理化意境等方面。

  中国现代诗歌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关系表现为:一是融入象征的意象原则。象征化的意象艺术实践以其贴近诗歌本体的丰富的审美形态的建构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现代性发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二是体验的意象表现策略。西方现代诗学注重主体体验的意象诗学观与意象表现方法,受此影响,中国现代诗歌主体意象的建构大致呈现为幻象型、变异型与隐喻型,而体验性意象表现的另一鲜明特征则是意象的智性化倾向或理性色彩,在九叶派那里,这种智性化还体现在意象的晦涩而造成的玄秘性特征。叁是都市化意象的涌现。中国初期的白语新诗很少有现代都市生活的意象诗,这与过渡期这一代诗人旧的观念与旧的趣味的深层心理积淀相关,与白话新诗运动把注意力主要放在语言与文体形式的革新上有关。到30年代现代派诗歌,意象的都市化开始蔚成风气。在40年代九叶派诗人那里,都市意象成了诗中最主要的意象类型,他们在都市生活观照中表达现代社会复杂的人生经验与生命体验。四是“恶美”的意象形态。在现代都市意象世界中,意象的恶美倾向是它突出的审美形态特征,特别是西方象征主义诗潮一开始就以“恶之花”代表的审丑原则来表达对现实世界的态度与感受。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意象的“恶美”倾向对中国现代诗歌影响的意义是深远的:它丰富了中国诗歌意象形态,扩展了现代诗歌的表现领域,改变了风雅传世的中国诗歌传统格局;集中于对都市生活世界的审丑,正是中国诗歌从古典乡村情结与山水情结转向表现现代生活与现代情绪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诗歌审美观念由传统向现代的蜕变。
(责编:陈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