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成果介绍

2011年05月15日16:44

  中国社会科学院傅璇琮研究员、蒋寅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批准号为02础窜奥002),最终成果为同名专着。课题组成员有:谭家健、赵敏俐、刘跃进、刘扬忠、张晶、郭英德。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进入现代以来,经过一个世纪的积累,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作家研究尤其是着名作家研究已有相当的积累;文学史的基本资料和基本问题也大体摸清;文体学研究正方兴未艾;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史已梳理出基本的线索,面临着理论诠释的当代要求;传统的风格学、修辞学研究和新兴的社会—文化批评正朝着更广泛和纵深的方向拓展。总之,一个世纪古典文学研究的成果积累已到了亟须加以清理、淘汰、整合并最终系统化、理论化的时刻。这不只是学科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全球化语境下民族文化认同的迫切要求。

  该成果突破现有文学史着作的体例,将中国古代文学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辽金元代、明代、清代七段,每段一卷。包括五个方面的研究:

  (1)“绪论”通论各段文学的时间起讫、历史分期、时代特征及文学史地位,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进行综合性的书评,如唐代卷就唐诗繁荣问题、唐诗分期问题作了分析。

  (2)根据各阶段文学创作的不同状况,分论各体文学的创作风貌、高下得失,描述各体文学的盛衰流变。尤着眼于“一代有一代之胜”,重点论述《诗经》、《楚辞》、汉赋、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代戏曲小说、清代白话小说,特别对一些夙为人忽视的文学部门做了专门的论述,如先秦出土文献、唐代文学批评、清代俗文学、文学批评等。

  (3)从各段文学的时代特征出发,抓住文学创作中的主要问题,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文学传统的关系,注意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作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根据时代的不同,共涉及文学与社会政治、哲学思潮、宗教、经学、史学、语言文字、学术文化、文人境遇、门阀世族、都市生活、民族关系、民族文化、艺术、审美文化、文学传统、地域文化、交通、科举制度、幕府制度、出版藏书、女性创作等二十一个方面。

  (4)梳理历来整理、研究各段文学典籍的成果,对各类文学典籍的存佚、收藏及整理情况作出总结性的评述。

  (5)“结语”站在二十世纪学术发展的高度回顾近代以来的古典文学研究,从学术观念、研究方法的角度对学术史加以反思,在此基础上指出各段文学研究面临的问题,提出学术界当务之急的工作和研究思路。

  该成果具有较为明显的特点:

  首先,在内容上,力求打通文学各部门之间、文学与文献、文学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界限,以宏通的学术视野,多角度多层面地呈现中国古代文学的整体风貌。力求在充分吸收二十世纪学术成果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民族性格和时代风貌,以多元的视角、多样的研究方法,从整体上对古代文学作出新的阐释。对历来关注的热点问题,如《诗经》的时代问题、《楚辞》的作者问题、魏晋南北朝文学与世族的关系、唐诗繁荣的原因、宋代党争与文学的关系、元代士人的境遇与心态、明代文学与心学、清代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都根据新的研究成果展开论述,并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其次,在方法上,从纵横两方面展开研究。纵向描述文学史的运动、文学风尚的嬗变、文学体裁的盛衰之迹,揭示文学史演进的内在逻辑;横向展开文学与不同学科的比较,通过文学与各种外部因素的关系来揭示不同时代文学的主导倾向,得出一系列有参考价值的结论。不仅给断代文学史研究带来新的观点,同时也为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和民族性格提供了参照。比如魏晋南北朝文学卷涉及了文学与玄学、文学与世族、文学与音乐、文学与绘画、文学与音韵学、文学与史学、文学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唐代文学卷也涉及了文学与政治、文学与传统思想、文学与自身传统、文学与宗教、文学与科举制度、文学与幕府、文学与交通、文学与女性等多方面的问题,拓展了文学研究的视野。

  再次,在文献运用上,将传世文学文献全面地加以清理,并介绍、评述了有关整理、研究的现状。一方面有利于规划学科发展战略,促使学术投入向有序、均衡的方向良性发展;另一方面也便于初学者掌握文献,少走弯路。诸如先秦出土文献、敦煌诗卷、弹词宝卷、古代小说、清代诗文集、清代诗文评文献的考述评介,无疑将推动有关领域的研究,改变古典文学研究中投入不平衡的状态,进而使文学史研究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责编:陈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