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谭桂林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诗学与西方诗学的关系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4叠窜奥041),最终成果为专着《西方资源与本土语境——20世纪中西诗学研究》,&苍产蝉辫;课题组成员有:赵树勤、王攸欣。
20世纪的中国诗学具有独特与重要的意义,是中国文学理论现代化转型的先行者。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古代文学中的诗歌不仅在创作上高峰迭起,而且建构起了一种体系完备、话语独特的诗学理论。但是,由于西方文学的强劲影响,“五四”新文学革命运动使中国的诗学传统发生了断裂,形成一种新的诗学体系。如果说中国古代诗学是以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作为背景,以格律诗体作为主要阐述对象,以感觉性的诗话为其表述方式,以民族性为其主要特色,那么,中国现代诗学则以西方现代主义思潮与语言论学说作为背景,以白话自由体诗作为主要阐述对象,以理论性的抽象概括为其表述方式,因而是与世界文学接轨的一种诗学体系。将这样一种全新的诗学体系放到世界诗学发展的背景中进行比较、概括、归纳与分析,既是对20世纪中国文学思维方式所发生的现代转型的揭示,也是对中国诗学传统的补充与丰富,对现代学术的发展与基础理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今天中西文化对话日益频繁深入,构建人类共同的诗学通律已经被一些有识之士自觉地昌扬之时,该成果突破个体作家影响研究的模式,以20世纪世界诗学中的一些重要理论主题为线索,采用比较文学的方法来梳理20世纪中国诗学的发生发展同西方现代诗学的关系,把中国现代诗学放在与世界诗学同步发展的水准上来考察,在中西现代诗学理论的对比以及渊源关系的深入探讨中,将中国现代诗学纳入世界性的文学背景之中,确立中国现代诗学的世界意义。因而,该项目的研究在现代文学学术史上开拓出了一片新的区域。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共有十一部分,绪论部分总论中国现代诗学在中西诗学碰撞交流语境中的现代性建构,指出中国现代诗学的现代性建构主要从西方诗学中吸取了自由、知性、戏剧化与反讽者四大原则,从而为整个着作对中西诗学关系的论述定下了基本思路。第一章以生命诗学为主题论述现代中国诗学与西方诗学的关系。比较分析20世纪中国诗学对尼采、柏格森、里尔克、荷尔德林、海德格尔等人的诗学观念的接受与转化,指出诗与生命的血肉联系是现代诗学在西方诗学的影响下对中国传统诗学的超越。第二章阐述神秘主义诗学与西方诗学的关系,比较分析20世纪中国诗学中的神秘主义倾向同西方基督教神秘主义诗学以及新浪漫主义诗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在科学精神昌扬发达的20世纪科学思想与神秘思想之间的相互砥砺与融合,同时也指出了神秘诗学的现代意义及其局限性。第叁章阐述现代象征诗学与西方诗学的关系,以波德莱尔、里尔克和艾略特为例,着重论析了西方象征主义对中国现代诗学的综合性以及中国现代象征主义诗学发展转型与这叁位象征主义大师的关系。第四章论述现代形式诗学得西方资源,探讨了现代诗的体式建构中的中西诗学融会状态,尤其是梳理了十四行诗的诗学理论的中国化问题,为中国现代新诗的格律体建设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第五章探讨左翼诗学与俄苏诗学的关系,左翼文学与俄苏文学的关系众所周知,但左翼诗学这一特别的理论门类却一直没有引起学界重视,该成果对此作了详细的梳理,尤其是分析了左翼诗人对马雅可夫斯基之死的讨论,总结了左翼诗学的理论原则,从而丰富和深化了30年代左翼文学的研究。第六章探讨英美意象主义诗学对中国都市诗的影响,不仅详细整理了《现代》杂志对意象派诗学的介绍,而且从力、恶、拐、病等方面入手探讨了中国现代都市诗的主题和艺术特征。第七章研究现代中国反讽诗学的移植和发展,突出地、比较地分析了“九叶诗人”在译介西方反讽诗学方面作出的贡献以及艾略特、奥登等人的诗学观念对中国新诗的知性化方面产生的影响。第八章涉及的漂泊与寻根,是20世纪诗人普遍面对的一个心灵问题。这一章深入地分析了现代诗人对这一问题的诗学的阐述,辨析了中西诗学中漂泊主题的异同,同时分析了现代诗人中的一个特殊群类即海外华人诗人的寻根情结,在理论上提升了诗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层次。第九章论现代中国语言诗学与西方诗学的关系,比较分析了瑞恰兹、海德格尔、拉康、德里达等人的诗学观念对20世纪中国诗学从形式论到语言论转型的影响。第十章论述现代女性主义诗学的崛起与西方女权主义诗学的联系,从女性诗人的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女性躯体书写的特色的形成、女性黑夜意识的发掘以及自我告白的叙述语式等方面,比较分析20世纪中国女性主义诗学对西方女权主义以及伍尔芙、普拉斯等人的诗学观念的接受与转化。通过以上章节的分析,该成果认为中国现代诗学是在西方现代诗学的强势影响下发生发展起来的,虽然在其自身体系的构建中又吸取了中国传统的诗学资源,但中国现代诗学体系在其基本结构、主要命题和基本语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西方化趋向,是中国文学理论世界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现代诗学的价值不在于某个重要的诗人或诗论家接受了某些西方诗学观念的影响,而在于中国的诗人们以一种整体的姿态应对了西方现代诗学发展中的一些最前卫的思考,因而中国现代诗学在中国20世纪文学的现代化转型中也一直处于先锋状态,中国现代诗学的一些重要问题如它的基本范畴与理论命题、现代诗学理论的创生及其本体特征、现代诗学的哲学与美学基础、现代诗学理论的话语模式建构、现代诗学理论与传统渊源的关系、现代诗学流派的特征辨析、现代诗学批评的分类与定位等等,只有在现代中西诗学的相互比较中才能得到深入的了解与准确的定位。
该成果在理论上有所创新。首先,与过去对现代诗歌发展历史描述的直线进化论模式不同,该成果认为,中国现代诗学的自我运动呈现出一个从语言论到语言论的圆圈结构,第一次语言运动是建构性的,其核心观念是诗歌以白话为正宗,第二次语言运动是解构性的,强调的是诗语的困境与言意的悖论。其次,与过去强调社会生活的变革促进了现代诗歌发展的传统观念不同,该成果认为,现代诗歌的发展动力始终是形式,从白话诗的滥到象征诗、新格律诗、民歌体诗、朦胧诗、后现代诗歌群体等等,中国新诗的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本质上体现的都是形式的焦虑与冲动。再次,在研究方法上,过去对现代诗歌的研究着重的是意象,是抒情性,在思维指向方面与中国古代诗学是一致的,该成果的研究注重研究现代新诗的叙述性与戏剧化特征,认为叙述性与戏剧化乃是中国诗学传统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传统的现代诗歌研究总是自觉地或者不自觉地将现代诗歌研究格局依附在传统的现代文学研究格局之中,结果现代新诗的发展路向与阶段都是依照现代文学发展的总体格局来限定与解释。该成果打破了这种传统格局,揭示出了诗歌发展的特殊性,使现代诗学的研究真正回到诗歌本体自身。
(责编:陈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