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文化发展与欧洲中世纪文学

——《文化发展与欧洲中世纪文学》成果介绍

2011年05月15日16:50

  东北师范大学刘建军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文化发展与欧洲中世纪文学》(项目批准号为09贵奥奥003),最终成果为专着《欧洲中世纪文学论稿》,2010年7月由中华书局出版。课题组成员有:杨丽娟、袁先来。

  这项成果是一部系统论述欧洲中世纪文学风貌以及其与文化关系的着作。作者针对国内欧洲中世纪文学研究比较薄弱的状况,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导致的思维方式的变化、维系方式的变更以及文学自身发展的传承规律为学理根据,从来源论、演进论和成就论叁个维度对欧洲中世纪文学现象进行了重新审视,全面探索了中世纪西南欧、拜占庭、北欧文学产生、发展的文化渊源、演进机制、基本成就和艺术特色。

  这项成果主要分为来源论、演进论和成就论叁编。第一编中对中世纪文化和文学的五大古代文化来源的挖掘,第二编中对东方拜占庭和北欧文化与文学的补充,第叁编中对中世纪各种新文学体裁的整理与深刻分析,这些都是在以往同类着作中少见的。作者指出,欧洲中世纪文学发展的历史阶段,既是多种古代文化相互碰撞融合时期,也是在基督教强大统筹下文化再造时期。因此,这一时期出现的文学现象,并非仅仅是希腊和希伯来文化哺育的结果,而是多种古代文化要素碰撞融合的产物;它自身不能以成就高低评判,也并非仅仅具有过渡性质,而具有强烈的新创特征,由此体现了新的文学形态和新的文化冲突,从而为后代的欧洲文学发展奠定了真正的基础。

  这项成果所包含的重要创新点有:

  1.&苍产蝉辫;体现了既符合欧洲实际又有独创性的文学史观。该成果以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为指导,以独创性维系方式变化理论为线索,深刻揭示了中世纪欧洲文化和文学的发展进程以及独特规律。论证了欧洲中世纪如何用“信仰维系方式”取代“血缘维系方式”,以及“理性维系方式”再一次取代“信仰维系方式”的历史文化进程。提出了欧洲中世纪并非仅仅是个过渡时期,而是人类文化不可缺少的一环,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观点。同样,也指出了欧洲中世纪文化不再以自然和人类的生存经验为对象,而以人的精神世界为对象并通过精神系统的运作逻辑发展起来,标志着人类再造精神世界能力的提高,是人类自身发展史上的一次带有革命性质意义的巨大的飞跃。从文学发展的作用来看,正是因为有了欧洲的中世纪文化和文学,才奠定了后来欧洲文化和文学发展的新的基础。这就实事求是地揭示了这一文化独特的价值和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意义。

  2.&苍产蝉辫;破除了西欧中心论的思维方式,对“黑暗的中世纪”进行了全新认识。该成果认为,中世纪是欧洲社会文化发展的再造阶段。蛮族入侵所造成的欧洲历史和文化上的“黑暗时代”,除了巨大的破坏作用外,也为旧有的文化体系被打破、各种异质的文化因素进入到新的文化中来提供了契机,并在很大的程度上促使着新的、富有活力的、适应新的经济基础和时代要求的思想文化的产生。欧洲中世纪文学是在没有原有文化强势作用下以自己独特的面貌发展起来产物,是当时的欧洲人受到多种文化因素影响进行新的创造的结果。其中不仅仅有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也有对希腊罗马文明、日耳曼蛮族文明以及东方古代文明多种文化要素的继承。正是多文化的来源和多文化因素的作用,导致了欧洲中世纪文化思想的复杂性和文学内涵的丰富性。甚至中世纪在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文化和文学,也是多种古代文明相互融合的产物。

  3.&苍产蝉辫;揭示了欧洲中世纪文化和文学具有独特的基本矛盾构成,提出了对于中世纪文学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特征的新见解。该成果认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毫无疑问是中世纪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矛盾。而在思想文化上,它主要体现为是从人出发,通过人所独有的理性和信仰的能力,来肯定人自身固有的追求至高精神;还是从神出发,强调人绝对遵守神的戒律和信条,通过克制自己的欲求向神的天国复归。由于出发点的不同,导致了人究竟是“主动的精神”还是“被动的上帝的羔羊”之间看法的矛盾。前者是中世纪宗教文化领域中的人文精神的表现形式;后者是反动的宗教神学观。前者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中世纪伟大的宗教文化学者、进步的神学思想家以及中世纪神学科学家的着述中,反映着真正的历史文化精神的发展进程;后者主要体现在教会和僧侣们为维护自己的反动统治对人们的思想欲求加以控制的企图,是政治上赤裸裸的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

  4.对欧洲中世纪一些重要的文化现象(如西欧的加洛林文艺复兴、十二世纪西欧的文艺复兴、修道院对古典文化的研究和保存、拜占庭以及北欧文学的成就),对一些重要的文学文本(如修道院的古典着作的抄写本、书信选;神职人员创作的诗歌戏剧、一些重要的传记文学文本)等等,给予了应有的注意,因此构筑相对完整的欧洲中世纪文化和文学版图。尤其是作者对这一时期文学与文化的多个层面及其交互关系进行全面透视与梳理,对一些传统观念和错误认识进行厘清与匡谬。

  这项成果从历史实际出发,具有强烈的辩证历史意识,从而得出了科学、公允可信的结论。对重新认识欧洲中世纪文学,重新解读和正确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现象,重新审视那个时代的文学文化表征及其深远影响,都将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责编:陈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