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毛远明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魏晋南北朝石刻异体字研究、&苍产蝉辫;异体字典及语料库》(项目批准号为06叠驰驰033),最终成果为专着《汉魏晋南北朝石刻异体字研究》和《汉魏晋南北朝石刻异体字典》。课题组成员有:廖强、方有国、何山、章红梅。
异体字是汉字符号系统中形体不同而所记录的词音义完全相同的一组字。汉字字库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庞大历史堆积物,其中异体字是造成汉字字词关系错综复杂的最主要因素。汉魏六朝是汉字史的重要发展阶段,隶书成熟,正书初步形成,文字使用很不规范,异体淆杂,俗书泛滥,对后世汉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表面看,异体字研究似乎只涉及字形问题,但深入考察,便会发现其中除了关注汉字形体结构,还涉及汉字性质、汉字书体、汉字形体演变的历程和动因、文献语言的字词关系、汉字发展史等诸多问题,需要站在语言文字系统的高度,从汉字的性质以及由这个性质决定其发展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律的角度去进行综合考察和深入研究。
一、研究内容
这项成果第一次对汉魏六朝碑刻中的异体字进行全面清理。字料属于同时资料,真实性强;收碑1414通,文本约60万字,数量丰富;产生的时间、地点大多是自足的,便于断代分域研究;字体包括篆书、古隶、分隶、楷隶、正书、行书,而以隶书、正书为主,庄重的通行体与率意的手头字并存,是汉语言文字研究的宝贵材料。
研究的宗旨是全面系统搜集整理该时期的碑刻异体字,科学展示汉魏六朝异体字的面貌,分析异体字的类型,清理字形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异体字发展演变的内部规律,寻找异体纷繁的原因,考证疑难异体字,为汉字学、汉字发展史以及训诂学、辞书学、辞书编纂、文献整理等学科研究提供材料基础和理论根据,并为现代汉字改革提供借鉴。具体内容如下:
(一)《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语料库》
成果首先对研究材料进行全面搜集和鉴别、铭文释读和校勘、疑难字考释,作出全部释文,体现在《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线装书局2008)中。对所有碑刻拓片按单字切图,以保持字形原貌,保证字样真实可靠。首次运用数据库,完成《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语料库》。内容包括:1、句子库。用通行字记录碑刻文字。2、字形库。依据实际图片,对每个文字进行详细标注。3、文字图片库。存放每个文字的具体图片,一字一图,字与图严格对应。4、文字义项库。对每个字记录的词的义项进行标注。5、碑刻目录库。详细记录碑刻的文献、历史信息。
(二)《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
利用语料库首次编写出《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基本内容和体例是:1、所收条目以单字条目为主,共近4000条,酌收多字条目。多字条目按“以字带词”的原则,列于单字条目之下。2、单字条目按照拉丁字母顺序排序。同音字按笔划由少到多排列;笔划相同的按第一笔形横、竖、撇、点、折的顺序排列。3、多音多义字采用“字头分立”的原则,以反映字词关系。4、全同异体字以最通用的字形为主形,其余字形按年代先后排在通用字后。非全同异体字,在相应的义项下注明“同某”。共收异体字图片40000余个。5、字头下依次注音。现代音用汉语拼音方案标注,中古音标注反切,上古音标注韵部。6、多义字的义项按本义、引申义、通假义的顺序排列。引申义的各义项,按词义引申脉络的历史顺序排列。7、书证原则上举叁至四例,尽量照顾选取汉、魏晋、南北朝各时段的用例,按时代先后排序。例证的出处以序号代替。末附字典所用碑名。
(叁)《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研究》
利用数据库和字典提供的材料,对全部异体字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完成《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研究》。全书分六章,具体内容包括对异体字的界定,研究宗旨、材料、思路和方法;归纳了碑刻异体字的类别,分出十五类,逐一描写说明;专题研究了碑刻异体字中的类化字、同形字、新生会意字、简体字、讹混字、记号字;比较全面地研究了碑刻文字构件及构件变异,讨论了文字构件及构件变异对异体字的深刻影响,并选取了十六种典型构件进行具体研究,作为对汉字构件研究的理论支撑;分析了碑刻异体字的基本特征,阐释了碑刻异体字庞大而繁杂的原因;最后专章讨论碑刻释读的方法,汇集了碑刻疑难字的考释40条,用具体材料证明碑刻异体字研究对文字学、训诂学、文献整理、辞书编写等学科研究的重要意义。
二、重要观点
1、为了反映汉魏六朝碑刻文字的全貌,课题组取异体字的广义概念,即既包括异构字,也包括异写字,认为大量异构字是从异写开始的,异写是过程,异构是结果;既包括全同异体字,也包括非全同异体字;既包括正字,也包括俗字,甚至讹字。异体字是搜集、考察的重点,正体也在研究视野之内。
2、严格分清文字之间的异体关系和假借关系,有利于对汉字性质的认识。假借的实质是借音表意,音义关系是其核心,表面是文字问题,本质是词汇问题。偏旁讹混、字形类推构成的不同汉字是文字形体问题,由此形成的汉字别体与原字之间不是假借关系,而是异体关系。一般把这种现象视为文字假借,是没有看到实质,表面的简单判断自然是不科学的。基本结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假借字已全面衰落,其残存的假借现象多是承续旧有用法,新产生的假借现象极少。
3、异体字的判断严格限定书体应着眼于汉字发展史大的时段,根据文字形态,可大分为古文字(下分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和今文字(下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附属隶、楷书)两大重要时段。隶书和楷书除了文字体态的差异外,在构件、结构、造字理据等方面相同远远大于差异。因此着眼于同,课题组将隶、楷书归并起来考察。当然隶书和正楷书有一部分字形结构确实也有一定区别,学界坚持同时同质的字料才能放在一起考察,也有一定道理。为此,课题组在对隶、楷书异体字进行系统研究的同时,也考虑其不同特征,进行必要的细部比较和分段描述。
4、字词对应关系是异体字判定的焦点。无论是构件还是整字是否构成异体关系,关键是要考察字形符号与它所记录的词之间在音义对应关系上是否紧密联系,传统文字训诂、汉字形义学在研究异体字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构件作为汉字的组构单位,在汉字形体构造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构件数量是有限的,组构规律性强,可以穷尽归纳;构件的变异是异体字产生的主要原因,而构件的变异很多是从异写开始的,有一个连续变化,不断优选的过程。因此构件及其变异的研究是隶、楷书异体字研究的核心问题。
6、对汉字字库中记号字、记号构件的确定应该控制。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符号化程度在加强,记号字、记号构件客观存在。但是汉字的演变又是一脉相承的,汉文化的继承性、汉字使用的传承性、汉民族思维的连续性,汉字传播的口耳传习形式,使得前代文字携带的音义信息会以各种方式顽强地传递下来,而后代文字又是在承袭前代文字信息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因此,外部形体的改变不能一概视为记号化。这样有利于对汉字性质的认识。
7、汉字书体的巨变是汉魏六朝异体字、俗别字大量产生的根本原因。社会不同文化层面的人参与造字,多头尝试,创制出不同形体,交给社会筛选和文字系统内部自我调整,在优选原则下推动了汉字改革和更新。因此对其消极面严厉批评的同时,更应发掘其积极因素,为汉字史研究和汉字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叁、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1、这项成果第一次全面搜集、科学整理、深入研究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是以出土文献为材料全面、系统研究异体字的有益尝试。其对文字异体、汉字性质、汉字学、汉字史的研究无论在材料提供、理论阐释还是方法论探索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研究的理念、路径、手段比较科学合理,富于创造性。首先搜集、整理、考辨碑刻材料,所有异体字字形都直接从拓片中切取,改变了过去楷书转写或用手工摹录异体字的传统做法,保证了字形的本来面貌。科学设计语料库,所有研究都在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下完成。整个研究保持科学、严整、准确、扎实、系统,为语言文字研究的现代化提供一种思路。
3、在汉字学理论研究方面既有对已有成果的吸收,也有新的理论拓展,新的研究思考。从对汉字的具体研究甚至个案考察出发,探索汉字理论,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仅为汉字史的研究积累了切合实际的理论,而且对于普通文字学、汉字形义学、汉字构形学、汉字字样学,甚至传抄古文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书中还设专节讨论简体字,也为现代汉字改革提供了实证性的理论借鉴。
4、研究中强调字词对应关系,汉字构形学和汉字形义学紧密结合,碑刻异体字的全面研究和疑难字的具体考释紧密结合。成果可解决文字学、汉字史、汉语词汇学、词汇史、书法学、文献学、辞书学以及其它文史研究中的许多具体问题,因此具有较强的实际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责编:陈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