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虚词理论与出土战国文献虚词研究

——《虚词理论与出土战国文献虚词研究》成果介绍

2011年05月15日16:51

  华南师范大学张玉金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虚词理论与出土战国文献虚词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6叠驰驰036),最终成果为专着《出土战国文献虚词研究》。课题组成员有:吴媛媛、刘海霞、谢洁瑕。

  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这个时代的语言是典范的文言文,而其中的虚词又是这种语言的两种主要语法手段之一,所以研究这种语言中的虚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以往对这个课题的研究,主要都使用传世战国文献,但这种文献有其局限。它屡经传抄刊刻,错误很多,有的经过改写删节,几乎面目全非。就虚词而言,这种失真的情况尤其严重。而出土文献除去传抄的古书以外,很少有这种问题。就是传抄的古书,通常也比传世的本子近真。因此研究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虚词,就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能使我们看清楚战国时代使用虚词的真实情况。这项成果研究了当代汉语虚词理论,并运用这种新的理论对目前所能见到的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虚词进行了穷尽式的研究,既弄清楚了每个虚词的性质、意义和用法,也描绘了整个虚词系统的面貌。

  成果所使用的出土战国文献主要有四种:一是战国金文。主要见于下列两部书:一是《殷周金文集成》(18册);二是《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从上述两书中选出战国时代的金文。二是战国简牍文字。主要包括五里牌楚简、仰天湖楚简、杨家湾楚简、信阳楚简、望山楚简、九店楚简、包山楚简、郭店楚简、上博楚简、新蔡楚简、香港中大楚简、曾侯乙墓竹简、睡虎地秦简、睡虎地秦牍、青川秦牍、放马滩秦简、岳山秦牍、龙岗秦简、周家台秦简等。叁是战国帛书。主要有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四是战国玉石文字。主要包括守丘石刻、诅楚文、岣嵝碑、行气玉铭、玉璜箴铭、峄山刻石、秦骃玉版铭等。上述语料中有一些虽然出土于战国古墓之中,但是其形成时代却是属于西周春秋的,如上博楚简中的《周易》、《逸诗》等,这种语料要去掉。

  研究内容如下:一是汉语虚词理论研究:主要探究了汉语虚词的本质、类别、意义、用法、来源(语法化)、发展规律及研究方法等。二是出土战国文献语料研究:从下述几个方面概述了前人和时贤对出土战国文献的研究成果,并形成了自己的见解:文字考释、词语训释、语句通释、思想内容、时代和地域问题等。叁是出土战国文献虚词研究:从原始语料中提取了每个虚词的每个用例,准确地加以归纳分析,探讨了每个虚词的类别、性质、意义、用法、来源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科学分类,弄清楚了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虚词到底有多少,应该分成多少个大类,每个大类内又该分成多少个小类;辨析了每个小类内同义近义虚词的异同;对所遇到的疑难或有争议的问题都进行了专题研究。

  全书共有两编:第一编是出土战国文献虚词总论,包括五部分:出土战国文献虚词系统概貌;出土战国文献虚词研究的语料问题;出土战国文献语法研究的回顾暨展望;出土文献与上古汉语虚词研究;谈今本《老子》中被删掉的虚词。第二编是出土战国文献虚词分论,包括叁十叁部分:出土战国文献中的介词“於”、“于”、“乎”;出土战国文献中的介词“在”、“当”、“方”;出土战国文献中的介词“自”、“由”、“从”;出土战国文献中的介词“至”、“到”、“遝”、“晋”;出土战国文献中的介词“尽”和“终”;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虚词“以”;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虚词“用”;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虚词“因”和“因而”;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虚词“与”;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虚词“及”;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虚词“为”;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连词“而”;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连词“则”;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虚词“既”;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连词“虽”;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连词“且”;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连词“斯”和“此”;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连词“故”和“是故”;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虚词“然”及有关复音虚词;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假设连词;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其它连词;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助词“之”;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虚词“者”;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虚词“所”;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其它助词;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语气词“也”;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语气词“殹”;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语气词“矣”;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语气词“乎”;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语气词“哉”;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其它语气词;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兼词“焉”;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兼词“诸”。

  基本结论是:应以单纯的语法功能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能单纯地作句法—句子成分的是实词,不能单纯地作句法—句子成分的是虚词。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四大类。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虚词系统如下:一、介词(23个),有“於(于、乎)、以、以至、以就、用、与、及、为、因、自、自从、从、由、至、至于、到、遝、晋、在、当、方、尽、终”。二、连词(48个),有“而、而后、而况、则、斯、此、焉、以、以到、以起、以会、用、与、为1、及、因、因而、虽、然、然而、然则、然后、既、且、是、是以、是故、故、此以、抑、宁、无(毋)、纵、唯、若、如、如夫、苟、为2、藉、即、党(当、尚)、将、其、所、有、或、今”。叁、助词(8个),有“之、所、者、然、馀、过、等、云”。四、语气词(13个),有“也、矣、耳、而已、尔、已、殹、乎、与(欤)、哉、兮、焉、夫”。五、兼词(2个),有“焉、诸”。如果不算兼词,则共有虚词92个,其中单音虚词74个,双音虚词有18个。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介词系统如下&苍产蝉辫;:一、主事介词。所谓主事,包括施事、致事、经事、系事、起事等。属于这一类的介词有:於(于、乎)、为、由、自、自从、到。二、客事介词。所谓客事,包括受事、成事、位事、任事、使事、感事、涉事、止事等。属于这一类的介词有:於(于、乎)、以、自、到。叁、与事介词。所谓与事,包括当事、共事等。属于这一类的介词有:於(于、乎)、与、及、为、以、以就、自。四、凭事介词。所谓凭事,包括工具、材料、方式、依据等。属于这一类的介词有:於(于、乎)、以、用、因。五、境事介词。所谓境事,包括处所、时间等。属于这一类的介词有:於(于、乎)、在、当、方、自、由、从、至、至于、到、遝、晋、尽、终、以、以至、以就、用、及。六、因事介词。所谓因事,包括原因、目的,属于这一类的介词有:於(于、乎)、以、用、为、因、由。七、关事介词。所谓关事,包括对象、范围、方面、条件等。属于这一类的介词有:於(于、乎)、及、为、在、自、由、从、遝。八、比事介词。属于这一类的介词有:於(于、乎)、与。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连词系统如下:一、并列连词。1.词语连词(只用来连接词或短语的连词):以(20:这个数字代表这种“以”出现的次数,下同)、与(130)。2.句间连词(只用来连接分句与分句、句子与句子,包括用来构成紧缩复句的连词):既(20)。3.兼属连词(既是词语连词,又是句间连词):而(107)、且(24)、及(324)。二、顺承连词。1.词语连词:有(39)、如(1)、以起(5)、以会(1)、以到(15)。2.句间连词:斯(1)、用(27)、因(11)、因而(2)、然而(1)、然则(9)、然后(23)、是(1)、焉(23)。3.兼属连词:而(233)、而后(27)、以(99)、则(14)、即(2)。叁、选择连词。1.词语连词:将(1)。2.句间连词:且(13)、抑(殹、伊、&苍产蝉辫;、意)(6)、宁(1)。3.兼属连词:与(3)、若(41)。四、递进连词。1.句间连词:且(20)、而况(2)。2.兼属连词:而(46)。五、让步转折连词。1.词语连词:以(4)。2.句间连词:且(1)、虽(66)、然(1)、然而(3)、既(3)、纵(1)。3.兼属连词:而(387)。六、条件结果连词。1.句间连词:无(毋)(4)。2.兼属连词:而(14)。七、假设结果连词。1.句间连词:而1(4)(表假设)、则(388)、为(1)、故(4)、斯(32)、此(12)、若1(15)(表假设)、若2(2)(表结果)、如(32)、如夫(4)、苟(28)、藉(2)、即(17)、党(当、尚)(6)、将(1)、其(62)、所(3)、有(8)、或(5)、今(69)。2.兼属连词:而2(35)(表结果)。八、原因结果连词。1.句间连词:而(21)、以1(23)(表原因)、为(2)、故(96)、是故(33)、是以(50)、此以(14)、唯(3)。2.兼属连词:以2(20)(表结果)。九、目的连词。兼属连词:而(11)、以(120)。十、结果连词。词语连词:而(20)、以(15)。十一、方式连词。词语连词:而(39)、以(111)。十二、时间连词。词语连词:而(22)。十叁、修饰连词。词语连词:而(70)、以(34)。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助词系统如下&苍产蝉辫;:一、结构助词。有叁个,之(3432)、所(321)、者1(1182)。“之”用于定中之间、状中之间、中补之间,还可以用于主谓之间、主语与介宾之间。“所”用于“动”或“介+动”之前,是名词性的标记。“者”用于名词性词语、谓词性词语之后,是名词性的标记。二、比况助词。有一个,然(8)。“然”跟“如”构成“如……然”这样的固定格式。叁、表数助词。有两个,馀(2)、过(1)。四、列举助词。有两个,等(6)、云(1)。五、限定助词。有一个,者2(3)。“者2”用于假设分句之末,表示假设。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语气词系统如下:一、句尾语气词。可以分为叁大类:1.陈述语气词。共有8个:也(施)(981)、殹(142)、矣(232)、已(7)、而已(5)、耳(2)、尔(11)、焉(7)。“也(施)”和“殹”是静态语气词,表示判断、确认肯定的语气。“矣”是动态语气词,表现出现新情况的语气。“已”也是动态语气词,表示所述事件已经成为事实的肯定语气。“而已”、“耳”,将事态往小处说,表示限止语气。“尔”、“焉”,将事态往大处说,表肯定提醒的语气。2.疑问语气词。有两个:乎(59)、与(22)。“乎”是一个表示真性疑问的语气词。“与”表示半信半疑的语气。3.感叹语气词。有四个:哉(42)、乎(3)、兮(2)、夫(2)。“哉”是专职表感叹的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的语气词“乎”源自疑问语气词“乎”。“兮”可表感叹语气,同时有拉长声调、使语气舒缓的作用。“夫”表示带有伤感的感叹语气。二、句中语气词。有5个:也(189)、殹(8)、矣(2)、尔(2)、乎(10)。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兼词有两个:焉(101)、诸(21)。“焉”是介代兼词,可以表示施事、受事、对象、与事、伴随、比较、处所、范围方面、时间等。“诸”是“之於”的合音,其中的“於”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作处所连词,二是作位事介词,叁是作范围介词,四是作当事介词。

  以往对传世战国文献中的虚词研究得比较充分,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对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虚词进行过系统全面的研究,这一成果具有原创性,填补了语言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些空白。跟传世文献相比,出土文献更具原始性,保持了语言原貌,因此这项成果对于建立更为翔实的汉语语法史、汉语虚词史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对于利用出土战国文献进行各门社会科学研究也有理论价值,对于古代汉语、古汉语语法学、古文字学和汉字学教学有实践意义。
(责编:陈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