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彭文钊副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阐释》(批准号为04颁驰驰013),最终成果为同名专着。
一、语言世界图景的理论建构
语言世界图景概念脱胎于世界图景理论。世界图景,简单地说就是人类对世界认识的总和:“世界图景是对于现实的直觉表象系统。”“世界图景中包含了世界的总体形象”。语言世界图景是世界图景在语言中的语言化(оязыковление)、符号化、语义化表达,它是历史形成的、某一语言社团对外部世界素朴的概念认识的总和。语言世界图景理论认为,每一种语言都是感知与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通过语言,现实世界得以概念化表达,从而形成该民族世界认知的统一的概念系统。由于各种语言之间共性与个性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语言世界图景既有普适性,又有民族性,可以进行文化阐释性的对比研究。本研究将世界图景放在概念世界图景与语言世界图景两大层面上加以考察。概念世界图景是人大脑中世界形象的完整呈现,语言世界图景是世界图景在语言中的局部表达,二者之间是一个投射与映现的通讯过程:图象作为概念世界图景的基本单位承载着人对世界认知的形象化和模式化表现,以形象、表象、概念、观念、图式(схема)、定型(стереотип)等思维表现形式存在于人的大脑当中。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实体化(投射)在语言之中,以语言符号单位为载体和基本单位成为意义表达(映现)的对象。这样,投射与映现作为可逆的认知与理解过程就在现实世界—思维—语言之间架起了一座表现与表达的桥梁。从符号学角度看,概念世界图景基本单位实体化—语言化(оязыковление)为语言符号单位,相应形成语言世界图景基本单位的形式与质料构成(能指),“图象”作为概念世界图景的基质(质料)构成与其形式表现一道实体化为语言世界图景的内容(所指)构成。语言世界图景由此成为世界形象(形象、表象、概念、图式等是它的基本单位)在语言中的符号化、范畴化和语义化表达。
研究认为,构成语言世界图景的基本单位与存在于语言系统和连贯言语中的语言单位系统是一致的。后者构成了语言世界图景结构体系的表达平面(形式面),而各级语言单位自身及其与其他语言单位的作用是形成语言世界图景的必要手段。各级语言单位在组合轴和聚合轴上有序排列,形成体系,成为语言世界图景的符号形式。在内容平面上,我们把在各级语言单位语法形式及语义结构中表达的概念世界图景的知识整体称为知识系统。这是因为,个别语言单位表现的知识内容决不是个体的、割裂的和离散的存在,它们是整个系统中的一部分,在反映现实的深浅、准确程度上有所差别并分出层次,一并归入场性分工序列。基于对语言世界图景基本单位构成及其总体内容分布的理解和分析,我们把语言世界图景的结构组织放在表达和内容两个平面上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无论语言世界图景形式平面还是内容平面的分析,都必须从分析语言单位语法形式与语义内容入手,以使潜在的认知模式和知识构成成为现实的意义构成。由此,我们就把语言世界图景知识系统研究纳入了语言学研究的轨道,使其在语义学论域内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样,传统的认识论二元对立模式——存在与意识——在这里被一组新的二元对立所取代——语言与现实。语言世界图景制约着人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理解,也就是说,人对自身及其所处的外部世界的认识更多的要依赖对语言作为认知中介的描写与解释。在研究实践中,这一二元对立通常表现为文本与现实的对立。文本概念的引入突出强调了人作为认识主体在文本分析中的主观能动性。文本在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死的历史的记录载体与片断,由于人的认识活动的卷入,凝结在文本中以形象、表象、概念、观念、图式等形式得到表达的人的概念经过理解与阐释过程慢慢变得清晰可见,理解者与文本因此形成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一个开放的意义空间就此产生。
研究认为,语言世界图景研究是作为语言文化阐释学(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ческая&苍产蝉辫;герменевтика)的语言文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语言符号(语言文化单位作为文本)出发,将民族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审美观、世界观整合在语言世界图景框架内,用对话阐释的方法揭示和解释表象、概念、观念在语言符号中的凝结与析出,从而完善了我们对意指单位语义结构的认识,将语义分析引向民族文化心理层面,让知识返回意义,则意义成为一种创造性的生成。互文—对话的思想令文本分析过程变成一个动态循环。作者、文本、读者之间的对话使文本阐释充满无限创造的可能。保证阐释过程有效性的是文本本身以及对话阐释的开放空间。
二、语言世界图景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叁位一体的文化阐释
整体来看,该成果是对语言世界图景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叁位一体的文化阐释的统一体,主要表现在:
1.以意义为核心的本体论。语义问题是语言世界图景研究的首要问题之一,本课题首先建立了一个符合语言世界图景研究实际的语义结构模型——意指单位的语义结构完形。语义结构完形是对人、语言、文化、世界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综合表达。它将语义研究引向民族精神、民族意识领域,是概念世界图景在语言中的投射与表达,对它的描写与阐释是人对世界认知的反向理解过程。语义结构完形是一个由深层与表层语义结构构成的多层级系统,对语义按其不同性质进行了类型化划分,对形象指涉与文化指涉含意的分析让我们对语义结构的理解更加完整。
2.以人本中心主义为核心的非理性主义认识论。世界图景思想是人对世界认知成果的抽象化、理论化、系统化表达。它反映了人在认知世界过程中所持的立场与方法,由此形成性质各异的世界图景类型。语言世界图景相对概念世界图景存在,坚持人本中心论的非理性主义的认识论原则,成为一个民族对世界素朴认识的概念化、言语化、符号化、语义化表达。对语言世界图景知识系统的描写与阐释可以深刻揭示一民族精神性的本质特征,从而建立语言世界图景研究的总体框架。
3.以对话阐释思想为核心的方法论。语言世界图景知识研究最终要落实到对意指单位的文本分析上。文本是知识的载体,对话的中介。研究表明,每一个文本都是互文本,文本性即对话性。意指单位作为文本只有在对话阐释中才能获得真正的理解,因此,理解也是对话。本课题给出了对文本进行对话阐释的一般模型,在此基础上,将文化函数论引入文本分析,实现了文本理解的阐释学循环。为了实现语言世界图景知识系统的有序描写,本研究将离散的意指单位按照不同主题分层逐级纳入语言文化场中。语言文化场场性分工过程就是对语言世界图景认知过程的复制与再现,是对语言世界图景进行可操作性描写与阐释的有力武器。语言世界图景研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关键词研究方法可以有效保证个别与一般、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在互文—对话框架下由点而线、由线而面、由面而体,这样既可以做到深入细致,又保证了系统研究的总体性和一般性。
叁、语言世界图景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该成果的理论价值在于,第一,实践了理论范式由知识描写到意义阐释的转变,开辟由知识返回意义的研究方向。本课题旨在探讨言语产物的意义生成及阐释过程,它更关注文本深层意义的对话理解问题。我们认为,一民族意指单位的语义内核是深植于该民族心理深处、并体现在语义结构中的民族个性特征;第二,建立的是一个新的语言深层指涉意义(语言世界图景知识系统)的文化释义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与阐释方法建立在一个新的语义结构完形基础之上。研究者通过对语言这一文化符号系统进行某种阐释可以窥见蕴涵于其中的该民族的民族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及审美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一般(或总体)趋向性,它们构成了意指单位深层语义结构的核心,也是深层文化指涉含意生成与理解的内在文化—心理理据;第叁,为语言世界图景研究提供了一套新的深层语义结构的理解与阐释的一般模式与普适方法,从而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方法支持。
该成果的实践价值在于,第一,它的研究成果可直接应用于外语教学,因为不了解一民族的民族个性特征,便不足以对它的言语产物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也就无法把握该文本的精神文化内涵;第二,它可以为跨文化对比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及实践方法,从而有利于比较文化学研究及跨文化的语言对比研究,在这方面已经有相关成果出现;第叁,它还可以用于单一语言—文化的实践分析,对一民族精神文化的描写与解释有着方法论方面的指引作用。
(责编:陈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