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黄奇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信息战略中的数字鸿沟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2叠罢蚕016),最终成果为研究报告《数字鸿沟研究报告》。课题组成员有:袁勤俭、邵艳丽、朱庆华。
这项成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如下: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信息社会的到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的进程极大地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在世界各国或地区的信息化战略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数字鸿沟问题。成果认为,数字鸿沟是指不同国家、地区、行业、公司、人群之间由于地域、种族、经济状况、教育状况、性别和身体状况等的不同,而导致他们在电话、计算机和因特网的使用上所呈现出的一种差异。数字鸿沟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被定义为信息鸿沟。
数字鸿沟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在国内外得到了政府、社会团体、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如2000年7月,在日本冲绳举行的八国峰会上,八国首脑就如何填平数字鸿沟展开研讨。美国在第106届国会第2次会议到第107届国会第1次会议(1999年7月至2001年5月)期间,共发表了六篇对于数字鸿沟方面的专门研究报告,不仅对美国,而且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数字鸿沟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江泽民同志多次深刻地指出,数字鸿沟现象的背后蕴含着新的南北差距、社会分化问题,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关注这一问题,消弭数字鸿沟,促进和平与发展。他认为,数字鸿沟问题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南北问题,以及缩短中西差距的又一个关键,也是中国国内缩小东西发展差距的关键。总之,数字鸿沟问题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要实施信息化战略,必须弥合数字鸿沟。
我国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正在扩大。二是我国各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日趋扩大的数字鸿沟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的稳定。叁是中小公司与大公司之间的数字鸿沟。这条鸿沟如今正在成为阻碍中小公司追赶大公司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在推进国家信息化的战略中,要充分考虑到地区间的发展的不平衡,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这就需要对我国的数字鸿沟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这正是成果研究的重要的现实意义所在。
二、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数字鸿沟问题的研究涉及文化、民族、地域、资源、经济等方面的差异,是相当复杂的。课题组主要通过电话、网络、计算机的发展与使用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两个方面来研究数字鸿沟问题。主要依据成果主持人作为第叁主持的国家信息化推进工作办公室项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所掌握的原始数据以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颁狈狈滨颁)自1997年10月起定期连续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进行质量上的深度挖掘分析,结合信息化指标体系以及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开展研究。
成果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字鸿沟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是国外数字鸿沟问题研究,选择多项指标分析全球范围内各个区域、各个地区数字鸿沟现状,以美国为例重点分析其数字鸿沟现状;二是我国数字鸿沟问题研究,选择多项指标从区域方面分析了我国数字鸿沟的现状,采用定量方法重点研究了数字鸿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叁是跨越数字鸿沟的策略分析,先分析了数字鸿沟的危害性,继而分析了跨越数字鸿沟的策略。具体内容包括8章。第1章“绪论”,介绍了数字鸿沟概念的起源和内涵以及项目采用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章“国内外数字鸿沟问题研究概述”,介绍了国内外有关数字鸿沟研究的资源、成果、内容和主题领域;第3章“全球数字鸿沟现状分析”,从计算机和电话普及率、因特网主机数、因特网用户数等指标分析了各大洲之间、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现状;第4章“美国数字鸿沟现状分析”,以美国为典型研究对象,分析了美国50州的数字鸿沟现状以及产生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第5章“我国数字鸿沟现状分析”,从我国各地区和各社会群体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数字鸿沟的现状;第6章“我国数字鸿沟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是项目研究的重点部分,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的统计数据,重点对我国的数字鸿沟问题,特别是地域数字鸿沟进行深入的定量分析,找出数字鸿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关系;第7章“数字鸿沟的危害性及其跨越策略分析”,在分析了数字鸿沟的危害性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缩小数字鸿沟的策略和有益尝试,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关建议。
通过研究,提出以下主要观点。
第一,伴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快速创新,信息技术在全球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得到广泛的应用,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数字鸿沟问题。无论是洲际之间还是国家之间都存在着数字鸿沟现象,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尤其明显。
第二,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同样存在着数字鸿沟问题,不仅不同区域之间和各州之间存在数字鸿沟问题,而且在城乡、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家庭类型、不同教育水平和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之间也存在数字鸿沟问题。
第叁,在我国迅速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同时,由于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达程度、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状况以及个人的教育水平、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等因素影响,我国也出现了数字鸿沟问题,尤其在东部与西部地区。不同社会群体人群之间的数字鸿沟近年来已经减小,但是鸿沟依然存在。
第四,我国数字鸿沟的各个表现指标之间,都呈现出强相关关系,各省市自治区在人口素质、电信发展、经济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等指标上都是数字鸿沟产生的直接因素,且这些指标的各省市的排名与数字鸿沟综合表现指数的排名总体比较接近。
第五,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数字鸿沟相差巨大。西部地区在经济、教育和科学研究上的绝对落后地位,导致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巨大数字鸿沟,而这一鸿沟已经明显影响到人们获取和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产物及服务的机会,这些在知识经济时代注定要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并且只可能进一步拉大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
第六,数字鸿沟的危害性表现为:进一步加剧贫富分化,威胁国家安全乃至全球政治经济的稳定,威胁世界文化财富和语言的多样性,剥夺了一些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
对跨越数字鸿沟的建议:强化数字鸿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找到跨越它的有效策略;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大家携手共进;加快发展中国家和农村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数字鸿沟;在信息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中,应优先考虑有助于缩小数字鸿沟的技术;全面提高教育水平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教育机构、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的信息技术设备装备水平。
叁、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第一,在数字鸿沟问题定量研究方面,在以往的基础上又向前深入了一步。在最终研究报告中不仅有大量的数据表格,而且有对这些数据较深入定量分析挖掘的过程,使得数字鸿沟的一些指标之间、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之间以及数字鸿沟同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之间的关系更加明晰。
第二,引入系统分析思想,将数字鸿沟问题作为一个系统问题对待。数字鸿沟不能仅从其本身来考察,而是要放到整个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来考察。数字鸿沟可以用一些指标来表达,但其产生与解决不仅仅是这些指标,而是要考虑整个系统及其所存在的环境。
(责编:陈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