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选收马克思和恩格斯1843—1848年的着作,以及他们后来为一些着作写的序言和导言。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在欧洲主要国家迅速推进,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和弊端日益显现,工人阶级在大工业发展进程中不断壮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反对资本主义压迫和封建专制制度而进行革命斗争。这一切为无产阶级科学世界观的诞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和恩格斯积极投身于革命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工作,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创立科学的理论体系。
本卷开篇部分选收的叁篇文章,标志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阐明了宗教的社会根源和本质,揭示了德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社会基础和阶级特征,提出了推翻这一反动制度的战斗任务,论述了革命理论同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思想,同时首次明确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论述了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本质特征,揭示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历史局限性和虚伪性,强调消灭私有制并对社会进行革命改造是实现人的解放的途径。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恩格斯评述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和影响,分析和批判了它的主要范畴,指出它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理论表现,同时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强调只有消灭私有制、全面变革现存的社会关系,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弊端。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叁篇文章写于1843年至1844年初。在此期间,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刚刚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成为比以往一切形式的唯物主义无比丰富和彻底的现代唯物主义的创始人。从这时起,马克思和恩格斯就作为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在实践中为无产阶级锻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本卷收入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就是马克思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的各种历史文献和思想观点进行系统研究和批判的最初成果。在这部手稿中,他论述了劳动对于人类文明和历史进步的伟大意义,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造成劳动的异化,给工人阶级和整个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工人阶级必须采取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打碎私有制的桎梏,使本阶级和整个社会获得解放。手稿围绕这一基本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经济学观点、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观点。
正是在这一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实现共同的理想而结成深厚友谊,开始了密切的合作。收入本卷的《神圣家族》就是他们在1844年合写的第一部重要哲学着作。这部着作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和黑格尔本人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初步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重要思想,指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的物质生产而不是自我意识,论证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阐述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瓦解的历史趋势,强调无产阶级必须而且能够自己解放自己。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论述了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历史地位和进步意义,阐明了唯物主义思想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联系。这部着作为全面阐述唯物史观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理论研究中高度重视对社会状况的考察,以便把自己的理论建立在确凿可靠的事实基础上。恩格斯在1844—1845年撰写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就是这方面的范例。这部着作以生动具体的材料展现了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惨遭剥削和压迫的情景,揭示了工人遭受蹂躏的社会根源,并明确指出,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必然会促使他们奋起抗争,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实现创建新社会的任务。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新世界观的过程中,一方面坚决批判唯心主义,一方面自觉地同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1845年春,马克思撰写了《对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者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作用的主要缺点,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论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思想,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哲学家们过去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恩格斯认为,《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
1845年秋至1846年5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了阐述唯物史观和共产主义理论的重要着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在这部着作的第一卷第一章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对唯物史观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他们阐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指出研究现实的人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是科学的历史观的前提,论述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论证了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的矛盾运动中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阐述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提出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消灭私有制、建设新社会并在斗争实践中改造自己的任务,同时强调未来新社会的创建要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这个新世界观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1847年,马克思撰写了《哲学的贫困》。他在这部着作中批判了蒲鲁东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散布的取消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改良主义观点,批判了他的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方法论,进一步阐发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论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以及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对抗性必然导致阶级斗争尖锐化,资本主义终将为一个没有阶级和阶级对抗的新社会所代替,而工人阶级就是实现这一历史性变革的伟大革命阶级。这部着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奠定了初步基础,包含着后来在《资本论》中阐发的理论的萌芽。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工人运动的理论表现。他们在这个时期同工人阶级革命团体建立并保持广泛联系,使自己的理论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引导和支持下,1847年成立了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收入本卷的《共产主义原理》是恩格斯为同盟撰写的纲领草案,是《共产党宣言》的重要准备着作。恩格斯在这篇文献中指出,共产主义是对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历史的发展决定了无产阶级必将完成埋葬资本主义和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的使命。恩格斯强调废除私有制是共产主义者的主要要求,同时阐明了消灭私有制的历史条件,论述了共产主义者的斗争道路和策略原则,并科学地预言了未来新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
本卷还选收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一时期发表的其他一些重要论着和演说。恩格斯的《英国状况。十八世纪》阐明了无产阶级在工业革命中诞生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意义,论述了科学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恩格斯的《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阐述了共产主义理论产生的实践基础,强调共产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运动;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对于波兰的演说》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同民族解放运动的关系,指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胜利是一切被压迫民族获得解放的信号。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论述了以剥削雇佣工人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阐述了后来在《资本论》中得到科学论证的剩余价值理论的一些重要思想。在《对于自由贸易问题的演说》中,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所标榜的“贸易自由”实质上就是资本家压榨工人的自由,同时也是资本主义国家牺牲其他民族的利益而聚敛财富的自由。这些论着和演说从不同角度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一开始就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责编:高巍)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