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了日本学者宫川彰撰写的《解读〈资本论〉(第一卷)》一书中译本。作者长期从事《资本论》的研究与讲解工作,不仅在高校教学,还坚持组织日本的工农大众学习《资本论》,因而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既转述、诠释《资本论》的内容,又对其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进行梳理和评析。例如,该书在解读《资本的总公式》一节时,将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功能差异梳理为一个“一览表”,使读者一目了然。又如,资本在运动中要获得剩余价值。作者就此发出议论:以资本为基础来赚钱,绝不是一时的、偶然的想法,它已经延续了几个世纪,实现了如此之大的增长。这种惊人的增长究竟拥有什么样的根据和秘密呢?接着点明,就是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剩余价值生产。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以及资本运动和价值增殖,都是在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支配下进行的。
在阐述《资本论》中的原理、规律和观点时,注意联系当代资本主义的现实情况作为佐证。例如,作者对日本媒体报道的“丰收饥饿”一词做了评析:丰收却不得不忍受饥饿,这种奇怪的状况经常发生。而学习《资本论》后,就能说明为什么会出现丰收却造成饥饿的现象。又如,在解读《对剩余价值的贪欲》一节时,作者引用英国《工厂视察专员报告书》中的有关材料贴切而形象地说明,对资本主义工厂主来说,让工人多干几分钟,就会增加不少利润。
作者信仰《资本论》是科学理论,是劳苦大众的经济学,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解读和宣传《资本论》。该书用实际事例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例如,用日本的实际资料说明,一方面是高失业率,另一方面是设备过剩而被闲置出来——其实对劳动者和社会来说并不过剩,只是对资本来说由于没有利润而过剩。该书的理论解读大多生动形象、入木叁分。例如,在论证对于资本积累的理论时说:“雪球最初还是雪块的时候,比较难滚,太轻的话不容易滚,但是到了一定的程度,周围的雪好像不劳而获一样会一起沾上来。”
(责编:秦华)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