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沉伟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调整个人收入差距与促进社会公平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5叠闯驰027),最终成果为同名专着,2011年8月经同行专家鉴定,以优秀等级结项。课题组主要成员:沉扬扬、卢松、胡亚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繁荣,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随着市场机制在收入分配中作用的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差距扩大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据测算,我国城乡居民综合基尼系数从1994年首次超过0.4临界点后&苍产蝉辫;(当年为0.434)逐年上升,到2008年已达到0.496(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社会蓝皮书),而且,从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曲线看这一系数仍将呈继续扩大的趋势。
目前,我国人均骋顿笔已达到4000美元。按国际发展经验,在这一时期,若不能有效调整个人收入差距,极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目标也很难顺利实现。展开“调整个人收入差距与促进社会公平”研究,把个人收入差距与社会公平联系起来,有助于从理性的高度深化对收入差距的认识,拓宽新时期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新途径,为促进我国收入差距由扩大变为缩小提供新的理论和政策依据。
这项成果以调整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为研究对象,从我国当前收入现状、影响及原因分析入手,把我国居民划分为“高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叁大群体,重点研究有效调节过高收入,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意义和途径,最后,上升到社会公平理性高度,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
这项成果分为:上、中、下叁篇,一个附录,共10章内容,&苍产蝉辫;21万字。
(一)上篇——收入差距。包括叁章,内容主要为收入差距现状及影响、收入差距的双重原因分析、收入差距的形成历史及对策思路。
严重的收入差距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作者认为造成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有合理因素和不合理因素两种类型,其中不合理因素是导致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一方面,充分调动了公司和生产者、劳动者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收入差距,客观上形成了“高、中、低”叁大收入群体,呈现“金字塔”或“倒丁字”型收入分配结构,对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收入差距,必须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一要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要注重公平。通过“提低、扩中、调高、打非”,逐步形成“橄榄形”的收入分配结构。
(二)中篇——调整对策。包括四、五、六、七四章内容,主要讲述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有效调节高收入和严厉打击非法非正常收入。
1.中等收入群体构成、现状及扩大途径。这项成果把“扩中”放在“提低”和“调高”前面进行分析。主要是因为,中低收入群体是社会结构的中层,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也是收入分配改革要重点发展和扩大的阶层,把中等收入阶层的界定搞清楚了,低收入和高收入的界定也就清楚了。在研究中,作者重点分析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意义,中等收入者的界定、现状,并且着重从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城市化率,提高劳动者素质,鼓励自主创业,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等几方面,探索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途径。
2.低收入群体构成、现状及提高途径。低收入者是我国收入差距扩大中的弱势群体。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群体的收入水平,是扩大中等收入者队伍,维持社会稳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促进社会公平的客观要求。在研究中,作者着重从提高在业劳动者劳动报酬水平,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充分就业,建设新农村促进农民增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改善低收入群体现状的对策。
3.高收入群体的构成、现状及调整途径。有效调节高收入群体收入是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前提,但高收入意味着高效率,因此弄清楚高收入群体的构成及现状是很有必要的事情。这项成果通过对高收入群体构成和现状的考察,深入研究了如何完善收入调节机制,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加大税收调节作用,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等,以提高对高收入群体过高收入调节的针对性。
4.不合理收入与非法收入的现状及调整。不合理收入和非法收入的存在是我国分配秩序混乱、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这项成果着重探讨了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不合理收入的监管和加大对非法收入的打击力度。
(叁)下篇——促进公平。这一篇,作者把调整收入差距上升到促进社会公平的理性高度。主要内容包括第八章“社会公平的内涵与地位”和第九章“更加注重和促进社会公平”。
正确认识社会公平的内涵与地位,从理性的高度展开对调整个人收入差距的研究,是我国新时期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在这一部分,这项成果首先系统分析了社会公平的内涵、特征、测度、保障体系及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为在调整收入差距中促进社会公平,在促进社会公平中提高经济效率,提供基本的理论和政策依据。
(四)附录——阶段成果。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还取得了一些重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其中,最主要的是阶段性成果“提高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若干政策建议”,发表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要报》2006年41期,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重视社会公平,增加就业,完善工资形成机制,强化再分配功能等六个方面,就如何提高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咨政建议。此外,还有10余篇成果在《理论动态》、《红旗文稿》、《学术交流》、《咨询研究择要》、《党政干部学刊》等发表。
这项成果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和效益,并显示了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其附录中的成果“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获得了2006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叁等奖;“提高城镇低收入困难群体收入水平的若干政策建议”&苍产蝉辫;受到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且给予重要批示。
(责编:秦华)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