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北京:2012年度研究基地验收工作圆满结束

2013年01月30日10:17

近日,市社科规划办联合市教委聘请专家组对2012年度符合验收条件的11个研究基地进行了全面的考核验收。11个研究基地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首都高校党建研究基地、北京知识产权研究基地、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北京知识管理研究基地、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北京市政治文明建设研究中心、北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基地、北京市经济社会数据分析与监测评价研究基地。此次考核验收,设计了相关指标,形成了《总结报告书》和自评报告,在此基础上由专家组对每个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综合评议。

从整个考核验收情况来看,经过叁年的建设,11个研究基地的内部建设、科研条件都有了较大的改善,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也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在争取国家级项目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各研究基地借助依托单位的学科优势,整合学术资源,搭建科研平台,开展重大课题研究,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获得了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励,同时,为政府和社会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承担各类科研项目总计达108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0项、省部级项目314项、基地其他项目707项。

2.科研经费达5554万元,其中市教委与市社科规划办资助1622万元,单位配套经费644万元,自筹到位经费3288万元。

3.科研成果丰硕,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739篇,出版专着173部,获得了省部级以上奖励64项。

4.提升了社会服务水平,出版咨询(调研)报告592部,向有关部门提交成果351项,成果被采纳113项。

5.学术交流丰富。举办了112次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研讨会,来京和出访进行交流275人次。

6.汇聚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研究基地学术骨干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共有141位,通过基地培养博士189人。

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1.依托单位领导高度重视。依托单位领导亲自挂帅,积极筹划并支持研究基地的建设,为研究基地建设提供了物力和财力支持,同时,根据研究基地的研究方向,调动单位骨干力量充实研究队伍,使得研究基地建设起步良好、发展迅速、成果丰硕。2.基地定位准确,服务方向明确。研究基地立足北京,整合本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实现集体攻关,瞄准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并注重加强与北京市各委办局等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将服务触角向社会基层组织和公司延伸,构筑了以学术研究为核心、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创新平台。3.规范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研究基地的管理制度较为健全,每个研究基地都建立了学术委员会,并形成与依托单位管理特点相适应的研究基地运行机制,如学校领导直接管理、学校与学院共同建设、学术委员会负责制、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直接介入科研管理等,还有的单独设编制,有专职研究人员。这些管理办法和措施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考核验收中我们也发现,虽然研究基地建设总体情况良好,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1.研究基地的研究方向需要进一步凝练。有的研究基地的研究领域设置比较宽泛,研究方向还比较发散,在突出特色研究方面还有欠缺;研究成果数量虽然较多,但紧密结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和现实服务的作用发挥还不明显;个别研究基地对开展持续性研究和深度研究挖掘还不够,缺乏开创性、前瞻性研究。2.研究基地的信息平台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丰富。研究基地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均衡;资料的搜集、积累还欠缺,缺乏本研究领域的权威数据;在扩大研究基地的影响、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上缺乏有效的途径和平台。

来源:北京社科规划办网站

(责编: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