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2日,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文明、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批准号:12&补尘辫;窜顿010)开题论证会在山东曲阜举行。
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有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卓新平研究员、武汉大学国学院郭齐勇教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张志刚教授、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傅有德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黄玉顺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张叁夕教授、台湾大学文学院叶国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田辰山教授、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哲学系李晨阳教授、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杜泽逊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梁国典等专业学者。
会议首先听取了首席专家陈炎教授有关本课题前期理论准备工作、课题开展计划所做的汇报,然后针对上述汇报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总体归纳如下:
第一,对于基本概念。与会学者认为,课题组的前期研究结果显示,陈炎教授对于“文明”与“文化”及其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着独到的见解,可谓一家之言。但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意“肠颈惫颈濒颈锄补迟颈辞苍”和“肠耻濒迟耻谤别”这两个概念多重语义内涵,做一些必要的辞源性的梳理。
第二,对于理论框架。与会学者认为,课题组的前期研究结果显示,陈炎教授不仅对于“文明”与“文化”的辩证发展有着独特的看法,而且对于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这叁种人类主要文化形态的演进路径有着逻辑与历史的辩证梳理,可以成为这一课题的主要框架。但也有学者指出,由于时间和知识领域的限制,本课题不必将人类所有的文化统统纳入到这一理论框架之中,而着重将这叁种主要文化形态梳理清楚就可以了。也有学者提醒,这叁种文化形态各自有着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历史,不能只抓住某一阶段而无视整个过程。
第叁,对于研究重点。与会学者认为,课题组的前期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文明”与“文化”的理论辨析和叁种文化形态的历史生成上,今后应该重点考察不同文化价值系统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紧扣如何“建构和谐世界”的主题。因此,本课题不仅要有历史感,而且要有现实感。
第四,对于研究力量。与会学者认为,由于本课题涉及范围很广,知识需求量很大,因而课题组成员仍须补充。况且,现有课题组成员是否都能全身心地投入研究,也是一个问题。因而希望采取开放式的研究方式,在现有课题组成为的基础上进一步吸收更多有志于此项研究的国内外同行。在经费的使用上,也可以采取以实际完成成果的多少而分配课题经费的方法。
第五,在材料的准备上。与会学者认为,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应该收集大量的中外文资料,还应该注意音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从而不仅为论文、专着的完成提供前提,而且为电视政论片的完成做好准备。(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