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土司制度史料编纂整理与研究》课题组于2012年12月20日、21日召开项目开题及第一次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马大正,应邀论证的专家,以及《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媒体和出版界的同志。项目子课题负责人与部分成员也参加了会议。
与会专家的发言中,对本项目的设计及运作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从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和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从事并完成本项目。
马大正和清史专家、吉林社科院研究员李治亭对项目的设计给予高度评价。他们从不同角度指出,历史上的土司制度实施于中国的边疆地区,边政事关国家的统一,本项目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现实的史鉴价值。应该站在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来领会课题招标的意义,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从事本项目研究。李治亭指出,从事本项目的研究要站得高一点,要有边疆危机的意识。回顾、研究推行土司制度这段历史,是为今天治边提供借鉴。改土归流的核心是统一问题,真正的统一,不是形式的统一,总的来说是成功的,要肯定。此后西南边疆地区相对比较稳定,与此有很大关系。
李世愉对此深有同感,他强调指出,近年来境外学者有一种“殖民论”,认为中国历史上实施的土司制度就是“殖民化”,将当时中国的西南边疆地区看成是中央王朝的殖民地。这些“学术观点”不仅有悖历史实际,而且混淆视听。对此,我们应该保持高度警惕,在项目实施中密切注意这方面的动向,收集有关信息,及时向领导部门汇报,并以本项目的学术成果驳正诸如此类的谬论。
第二、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对土司制度的基本概念进行科学界定,合理评价其历史作用,防止对土司制度的泛化和美化。
当前土司制度研究方兴未艾,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关注中国的土司制度,土司制度研究正在成为一门显学。对于学科发展而言,这是件好事;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有些同志急功近利,对土司制度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在一些论述中出现将土司制度泛化的现象;有些论者、特别是某些地方行政部门,受某种局部利益驱动,有意无意地美化历史上的土司制度。马大正指出,本项目是学术研究,一定要实事求是,要防止在这一问题上的两种倾向,无论是泛化还是美化,都是不科学的,甚至是有害的。将历史上封建王朝的边疆政策、民族政策与当前国家的相关政策挂钩,不恰当地进行类比,实际上混淆了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课题组要针对上述倾向,加强对土司制度资料的全面收集和整理,在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有所突破,以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令人信服地纠正上述偏向。
第叁、科学运作,力求创新,有所突破。
与会专家指出,土司制度研究是个老课题,但在今天形势下进行设计和研究,一定要注入新的生机,要有时代感。
历史所的清史专家张捷夫四十年前就从事土司制度的研究,并有专文发表。他从学术史的角度指出,要重视相关的基础性研究,对土司、土司制度一些基本概念进行科学的界定,以免混淆。在项目运作中, 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要求运作,重在创新,不要贪大。李治亭希望本项目有所突破,不要像过去那样,简单地排比史料就算完事。马大正在肯定项目设计的同时也指出,在土司资料的收集方面,以前也做了些工作,但仍有薄弱环节乃至空白,要注意家谱和地方档案的收集整理,要注意遵照项目设计目标和程序进行运作,不要贪大,有些问题这次解决不了,可以留待后续。另外,资料编纂与研究论著两者如何配套、协调,在具体操作时也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索。李世愉在介绍情况时也谈到,业已面世的土司制度资料,由于条件所限,在基本史料,特别是档案资料方面多有缺失,这次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台湾故宫博物院协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第四、加强团队管理,科学调配学术资源。
在项目实际运作层面,专家们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切合实际的建议。马大正认为:项目的总体设计是合理的,但六个子课题齐头并进,量可能大了一点,在具体按排时,要考虑时间和经费等方面的限定,对研究力量要进行合理配置,特别是主持人,往往身兼数职,要处理好与其他工作和课题的关系,保证从事本项目研究的时间不致流失。历史所的清史专家赫治清曾主持国家交付的重点课题,他依据自身的经验指出,项目的框架设计很好,参与此事的学者水平也很高。但国家级重点项目的实施牵涉到方方面面,如何把握进度,合理调配资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最终成果的产出和质量,一定要精心组织,全程管控,及时调整,形成合力。否则,误人误事,后患无穷。这方面的经验不少,教训也不少,主持其事的首席专家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李世愉对此深有同感。他回应:大型项目在进度掌控方面要有计划性,更要有预见性,对长达五年的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要正确应对,及时调整,这样才能出精品,不负国家的重托。
第五、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制度和规定,与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汇报项目运作的情况和存在问题。
社科院对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项目十分重视,对每一个项目都会单独建档,实行全程跟踪和监控。在经费的管理方面也有完善的制度和规定,并定时邀请专门机构进行审计,涉外经费需要事先报批,项目负责人和全体成员一定要严格遵守这方面的规定。有关项目的进展情况、年检,项目组要随时和定期向有关部门汇报,并且加强与《光明日报》等媒体的互动。卜宪群所长强调,由于项目的级别和特具的史鉴意义,项目组一定要重视向上级部门的汇报工作,不仅要有简报,使有关部门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而且要精心撰写“要报”,让中央有关部门及时了解与项目有关的敏感信息和动态。
此外,本项目子课题的负责人方铁、商传、李国荣、邹建达也先后发言,对参与这一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招标课题感到十分荣幸,并感谢与会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研部主任李国荣还特别提到了该单位领导对本项目的大力支持,该馆已将本项目列入近几年的重点研究计划,他表示一定不负重托,在项目首席专家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圆满完成本项目。
上海人民出版社文史编辑室主任许仲毅同志表示,社方十分看重本项目,已决定纳入该社出版计划,并对项目设计和资源配置也感到满意,今后将从各方面协助本项目的出版,希望加强协作,及时沟通。
开题会于20日上午结束。当天下午和次日,李世愉又主持了项目组内部的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子课题的负责人。会议对开题会涉及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吸纳,对今后项目的开展进行了详细讨论。决定在近期抓紧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各子课题在一个月内拟定资料收集的体例和范围,拟出细目;二是学术资源和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鉴于云南方面人手较多,决定将地方志中的云南、四川部分划归方铁先生负责;叁是阶段工作的安排,本课题要求在2013年底完成史料收集工作的50%以上。
最后,大家一致表示,五年之内一定保质保量完成本课题。如有可能,尽量提前完成,以满足研究者及社会各方面之需求。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