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4-20日,中华世纪坛举办“永远的雷锋”大型主题展览。记者 吴文康/摄
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是由目标性价值观、基础性价值观、理想性价值观和动力性价值观组成的。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体视角看,在理论和实践意义上强化动力性价值观的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推进。总的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机制体现在以下叁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的文化凝聚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意识形态的高度概括,具有权威性和统合性,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有利于统一人们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共同的社会理想。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文化纽带的作用,增强着社会成员间的相互认同与内在联系。
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示了中国人民的价值信念。这种信念是现代社会广泛价值共识的凝练。它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又很好地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既吸收了世界优秀文化遗产,又深深扎根于中国特有的社会土壤。它不仅进一步明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目标,更为重要的是表达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心声,成为凝聚和激励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现实的价值诉求。有学者曾对公民认同度进行了实证调查,结果显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平等、自由等价值观在群众中拥有极高的认同度,而恰恰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这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植根现实生活的,并客观、准确地反映了当前社会的价值诉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现了长远的价值目标。回溯我国近现代历史,独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价值观念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前进发展过程,是中华儿女不懈奋斗的内在动力源泉,并且已内化为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明确的定向发展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规定性的角色。它的文化内涵及其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引领着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并且在社会发展方式的选择中形成了有力的内在规定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我国的发展方向。在国家的发展中,最根本的问题是:为什么发展?走哪条道路,向何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地表达了我国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社会基本价值诉求,并规定了我国的发展方向和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范畴,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发展必然要依托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在马克思主义系统理论和我国社会中,民主、平等、公正等价值观念具有独特的内涵和意义。如果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从原子式的个人看待平等与自由,从而保持他们的发展形态与价值观念的一致性。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站在人与社会的这一高度来认识和理解此类价值观念。因此,我们所追求的价值观念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论域与视角上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我们不应盲目跟从西方发展的脚步,必须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定我国的发展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层面清晰表达了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处于短缺经济时代,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如何通过生产力的提高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要求。今天我们身处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充分保障公民权利,在社会发展中公平分配利益,实现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享受社会进步的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价值框架。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选择正确的社会发展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现实问题,促进社会健康发展,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发展方式选择中规定性力量的重要来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道德进取机制
在多元文化交织的时代里,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层次、多维度的特点,如果缺乏正确的价值引导和统一的道德标准,那么就会引起社会道德失范、造成社会失序。近年来,从“地沟油”到“瘦肉精”所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究其根源就是金钱价值泛滥、商业道德缺失、社会价值失序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在现实中,社会文化结构越复杂,人们的道德观就要面对更多的挑战,因此建立健全全社会统一、正确、高尚的道德观势在必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下的高尚道德价值追求,这不仅有利于社会的繁荣稳定,也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从传统与现代的道德观比较来看,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大都强调对个体欲望的压抑,这样一种单纯强调个体约束的道德观在以个性解放为特征的当代社会,显然有些不合时宜。社会主义道德观始终坚持人类解放的终极价值标准,在从人类的普遍道德诉求出发,在汲取传统道德观优良品质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与时代相符合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道德观,为当下中国社会发展注入了科学的时代精神。
对于公民个体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本着诚信、友善的态度进入公共生活,培育人们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道德文化帮助人们摆脱私利的束缚、超越狭隘的个体局限,从国家公民的角度理解、履行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成为具有公益精神的好公民。
对于社会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共道德建设中扮演着引领者和推动者的角色。处于社会文化核心地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有天然的公共性,这种公共性特征也鲜明地体现在其所提倡的道德价值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仅属于个人美德范畴,更是社会道德中的重要概念。我国的社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流动性日益增强,社会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公共领域的拓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增进和谐的社会关系、维持健康的社会秩序,有赖于社会成员之间建立互信互惠的公民合作体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责任,是人们进入社会生活必须持守的道德原则,同时也是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确把握并充分显现了我国现代社会新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要求,在道德文化层面促进社会生活的有序展开。这些价值观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入于我国的传统习惯、风俗礼仪等隐性社会规则之中,对社会行为进行规制,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文化大变革中发挥着引领和助力功能。
(作者为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构建与践行研究”首席专家、中南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