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唯物史观: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石

于&苍产蝉辫;&苍产蝉辫;沛2013年04月11日08:11来源: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习近平同志形象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那么,为什么一些党员、干部会出现理想信念不坚定的情况?原因固然很多,但没有牢固树立唯物史观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唯物史观终于揭开了“历史之谜”

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理想和目标是建立在人类历史矛盾运动规律的坚实基础上的。

马克思主义诞生前,唯心史观在社会历史领域占统治地位。那时,许多学者对社会历史问题进行过多方面的探索。18世纪的意大利思想家、历史哲学家维科,19世纪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基佐、梯也里、米涅,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等,都力图揭开社会历史发展的秘密。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决定了他们无法完成这个历史性任务。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其墓前发表的讲话曾深刻指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正是这两个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在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的前提,现实的个人是历史的、具体的人,不同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个人;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不同时代的物质实践条件决定了不同的思想观念;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的最主要方面,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社会经济基础;等等。“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历史哲学发展的全部积极成果,终于使“过去在历史观和政治观方面占支配地位的那种混乱和随意性,被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这种科学理论说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如何从一种社会生活结构中发展出另一种更高级的结构,终于揭开了“历史之谜”。

如果说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那么,剩余价值学说则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全部秘密。马克思指出,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是一种雇佣劳动关系。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一部分价值,劳动是价值的创造来源。资本对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是资本主义独特的剥削形式,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规律。这一基本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无法逾越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恩格斯在谈及剩余价值学说时指出:“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着作的划时代的功绩。它使明亮的阳光照进了经济学领域,而在这个领域中,从前社会主义者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样曾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科学的社会主义就是以此为起点,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符合人类历史发展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人类社会是在社会矛盾运动中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形态的依次更迭,可以理解成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为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人类终将走向共产主义。这是人类历史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最和谐、最美好、最高级的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理想与其他抽象理想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空想,而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之上的,符合人类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具有历史的、客观的必然性。以往一切剥削阶级的社会理想都只代表了少数人的利益,而共产主义理想代表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长远利益和共同利益。实现共产主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个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对立和“叁大差别”最终消失,全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人人都可以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正是共产主义这一崇高的理想,激励着千千万万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前仆后继、英勇奋斗。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一天起,就明确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中国共产党诞生时只有几十个人,现在成长为拥有82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转变,重回世界舞台的中心,如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支撑这一伟业的,首先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力量。在革命斗争中,无数先烈为共产主义理想流尽最后一滴血。1928年3月,革命烈士夏明翰为了崇高的理想,从容赴死。他临刑前写下了《就义诗》:&苍产蝉辫;“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为了&苍产蝉辫;“只要主义真”,多少人矢志不渝、舍生取义。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中有名可查的烈士就有370万人。

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是共产主义。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源泉,也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今天,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就是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这种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首先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崇高理想的坚定信念上。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永远保持清醒头脑,在任何情况下理想信念都不动摇,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责编:张湘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