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和平教授为首席专家的2010年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现代伦理学诸理论形态”,举办课题研讨与会议论坛。
樊和平教授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最近思路和进展,以此作为课题启动之后的又一次开题。根据最近研究进展,课题将理论贡献定位于叁方面:1)提出并建构对于伦理学研究的“形态观”,重点突破现有对于伦理学的学派、思潮等诸理念和诸理论;2)整理和研究现代西方伦理学的几种重要理论形态;3)面向叁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问题”与“中国经验”,探讨现代中国伦理学理论需要建构的重要理论形态,如精神哲学形态,法哲学形态,历史哲学形态等。
与会专家肯定了课题的进展,针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万俊人教授肯定了“现代伦理学诸理论形态研究”课题非常具有学术价值,在伦理学界普遍去理论化的国际背景下,能够在形而上学的意义上有所理论建树是非常难得的。他进一步指出课题的关键在于“形态”和“形态学”这两个概念的界定,但是一个新的概念的引入需要极大的理论努力。形态这一概念较为复杂,把握起来需要极大的勇气。杨国荣教授指出构建新的理论体系应当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以及现实意义,即有理论关注和现实关切。这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由哲学史的梳理推导出理论的特性,其次在现实上提炼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理论增长点。余涌研究员认为这一题目具有恢弘的理论气势,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在课题推进的过程中应秉持独特的价值立场,理论的建构应当有价值观的指导。与会的其他专家也就现代伦理形态这一核心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这些真知灼见丰富了课题的内容、拓展了课题组的视野,对于课题开题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极有助益。
在论坛举办期间,围绕“现代伦理形态”这一主题,与会专家为我校师生举办了八场高水平的讲座。其中,面向全校本科生举办了叁场大讲堂,面向全校研究生举办五场伦理学研究学科进展专题讲座。包括:英国约克大学哲学系迈克尔?比尼教授的“创造性的诸概念以及西方哲学史上的一次重要的创造活动”;万俊人教授的“何谓幸福?”;杨国荣教授的“‘公’与‘正’及其‘公正’观念”;甘绍平研究员的“人权:道德冲突的视角”;杨通进研究员的“人道主义干预的伦理基础”;王延光研究员的“生命伦理与遗传研究”等。另外,针对伦理学学科新前沿,孙春晨研究员、龚颖研究员为伦理学专业研究生开设了学术讲座。这些讲座开拓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对培育人文学养,提升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价值。
这次“现代伦理形态国际名家论坛”的成功举办,推进了“现代伦理学诸理论形态”课题研究并提升了课题组的研究水平。此次活动是将重大项目的前沿研究与学科建设、研究生专业教学及学科交流、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形成教学—科研良性循环学术生态的一次具有创新意义的尝试。
(项目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