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0日下午,《李达全集》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校行政大楼第一会议室召开。编委会主任陶德麟教授和顾海良教授,副主任骆郁廷教授、谢红星教授和汪信砚教授,以及其他编委会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共40多人与会。
武汉大学副校长谢红星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谢校长首先介绍了会议的目的与安排、学校为编辑出版李达全集的准备情况,并宣读了学校成立编委会的文件及编委会名单。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李达全集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汪信砚教授就课题的申报、课题研究构想、前期研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需要学校帮助解决的困难等四个方面内容进行了详细汇报。汪教授强调:李达是中国少有的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真正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整体性研究与综合性理论创新的学者,李达论着是武汉大学乃至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此不相称的是,李达的很多论着(如《法理学大纲》)、手稿、书信、笔记等却因各种原因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存,现在若不进行“抢救性”的整理和研究,就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他还指出,课题最为困难的地方就在于如何搜集到李达的全部论着,其次是如何对复杂的文献进行研究、合理分类以及编辑成卷。
编委会主任、教育部党组成员顾海良教授强调,李达全集要成为一个精品,就必须将全集的出版定位为科学版和考据版,即为科学研究提供原始资料、尽可能保持文献的原貌。他还提出,《李达全集》应按论文、着作、书信、手稿和札记四大类总体编排,分期分批陆续出版;在对李达思想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每年应召开一次对于李达思想的学术研讨会。此外,他还就编委会与课题的关系、办公用房、人员配备、网站建设与工作简报等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编委会主任、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陶德麟先生突出强调了这项工作的困难性。他指出,这项工作的困难,既体现在资料搜集方面,也体现在如何正确对待李达在特殊历史时期下所作的着述。同时,他还提出,应注意李达着作的版本问题,应保持李达论着的本来面目。
编委会的其他成员也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分析,并就编辑出版李达全集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议。例如,校党委副书记骆郁廷教授表示,学校将大力支持课题研究。他还提出,搜集资料可以以学科为主,纵横结合,即先按年代搜集,再进行学科分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宋镜明教授建议,在编辑李达全集时,应按学科分类、适当兼顾时序,以便于人们研究。哲学学院朱传棨教授建议,应通过访问校内外与李达有关的重要人物、到李达故乡作调查访问等方法搜集文献。哲学学院李维武教授认为,这项工作既具有重大意义又面临很多困难,其中一个困难就是如何甄别李达的笔名问题。李教授还建议,可以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分类方式编排李达全集;学校应考虑建设一座李达纪念馆。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丁俊萍教授认为,要对老一辈相关专家和人员进行采访,实现对李达文献的“抢救性”发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沉壮海教授表示,学校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将在经费、办公用房、宣传等方面进行协调,提供大力支持,并就李达陈列馆及网站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设想。
(项目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