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工作简报(二)

2013年04月22日16:10来源:

成果内容介绍

一、篇章结构、基本观点:

论文标题是:“哲学的人性自觉及其意义——中西马哲学会通的一个内在性平面”

自黑格尔之后,一种致力于构建可包罗万象的大全式的体系化的哲学工作已无可能,但是正如马克思所揭示的,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其时代精神的精华,要构建当今时代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哲学,或者说要构建真正有中国特色的可以走向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那么,中、西、马哲学的会通问题就是一个不可规避的问题。本文尝试从人性自觉的维度或者用德勒兹式的话说,从人性自觉这样一个内在性的平面切入中西马哲学会通这样一个等同于哲学自身的“混沌”,让思想沿着这个切面飞掠,希望从中寻找创造新概念、构建新哲学的灵感。

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标题是:“西方古典哲学的理性自觉”。西方哲学诞生在古希腊,一直到今天,人们公认希腊哲学是欧洲文化的摇篮。按照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说法,普遍的希腊理性精神是欧洲文明的根本,是欧洲文明的标志。这表明在古爱琴海那样一些小岛屿上,一些小的城邦国家,诞生了影响数千年,甚而影响到我们今天当下中国的希腊哲学。那么,希腊哲学到底有什么特点能够对人类文明产生如此重大的根本性的影响?从这个追问出发,文章概览整个西方古典哲学,主要考察从苏格拉底到黑格尔这段哲学史。正是由苏格拉底所明确标示的理性精神引领了整个西方哲学史。西方古典哲学把理性视为人性的内在规定性。不仅如此,至黑格尔理性甚至被视为世界、宇宙、历史的内在规定性。历史证明,正是源自古希腊的这种纯粹的普遍的理性精神,创生出了西方的科学和民主精神,从而成为现代欧洲文明的母体。两千年以来的西方古典哲学的这种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粹理性精神毕竟以路标或范例的形式表征出人类的精神可能达到的高度,这也是为我们留下的最为宝贵的精神遗产。

第二部分标题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德性自觉”。两千年的西方哲学,作为一种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粹理论,或者说纯粹理论态度的思维,纯粹思想,实际它表达着一种对人性的理解和自觉。这种人性的理解和自觉在希腊哲学家看来,人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有理性思维,所以去充分实现人的理性思维能力的理论生活就是理想的人生,这就是纯粹理论生活的理想。与此相对的,文章认为,中国传统哲学把德性视为人性的内在规定性。对德性的自觉是作为人而成为人的主要标示。从而希腊哲学家们看到人区别于动物是人有理性,中国哲学家们看到的人区别于动物是人有德性。我们认为这是中西哲学起点上的差异,由此也带来了两种不同的文化。与古希腊“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粹理性导致一种关注语言、逻各斯进而关注“纯思”的进路不同,在对人性德性的自觉的界定下,中国哲学一开始就采用了一种所谓切己体察的哲学进路。传统儒家甚至对人性的德性理解中,得出一种理想的社会秩序,并且形成了达成这种理想社会秩序的教育途径。总之,文章认为,中国哲学对于人性的德性自觉向我们标示出人类的德性可能达到的力量和高度;体验之思作为一种可能的形上之思在现代与后现代纠缠的语境中可能会为我们打开新的视域;德性的生活范式也会为我们今天追问生活意义问题提供某种生存论意义上的解答。

第叁部分标题是:“马克思和后现代主义的社会性自觉”。文章认为,西方哲学到黑格尔达致顶峰,黑格尔把希腊哲学所开启的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粹理论态度推向了极致。他把既不是为实用的功利目的的思想,也不是包含感性经验的纯粹思想,加以思辨逻辑的把握,这可以看作是希腊哲学的完成。从解释世界来看,黑格尔哲学已经尽善尽美,穷尽了能够想到的方方面面。但仅仅用思想来把握世界,不管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如何准确,如何深奥,但是终究不能影响人们的现实生活,要让哲学影响人们的现实生活就必须让黑格尔哲学成为现实,也就是改变世界。为什么要改变世界呢?因为马克思已经有了对人的人性的新的理论自觉,这就是《对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的那一段话,“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扩展开说,到马克思以至到今天的西方的各种后现代主义哲学,他们对人的理解:人确实是有惊讶好奇、有理论思维能力,也得承认人有区别于动物的道德能力,这些都是对人的基本规定。但是马克思已经看到,人的理性、人的德性首先是社会性,是历史性的。没有一个纯粹的脱离历史、脱离社会的纯粹理性,也没有一个脱离历史脱离社会的纯粹德性。道德理性也好,理论理性也好,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马克思的这样一个看法,后来引向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只有通过改变世界改变现存的社会关系才能做到。所以对人性的自觉,并不再是一个纯粹理性能力的实现,也不再是纯粹德性的培育和发展,而是社会批判。文章认为,正是基于对人性的如此理解,福柯着重批判了无处不在的各种微观权力,特别是社会文化中所形成的那种无形的文化建构所带来的这种权威和权力。德里达则发展了一种非常精巧的拆解主义,他拆解一切指向意义统一性的源头。德里达藉此看到了一种语言的这种暴力,德勒兹看到现代工业化社会对人们的欲望的控制和配置。后形而上学,或后现代主义哲学教给我们的是对这种控制,对这样一种规训的敏感和反思批判。

第四部分是结语。文章认为,在今天这个据说是后形而上学时代,我们仍要对哲学和哲学史保持敬意。西方古典哲学对人性的理性自觉,中国传统哲学对人性的德性自觉,马克思和后现代哲学对人性的社会性自觉,等等,既都有自然人性的客观依据,也都是自觉判断,规划和引导人类文明的希望和理想。从一种文化演进和文化教养的观点看,充满异质性、对抗性的各派哲学百川归海,共同指向人类更好生活的理想。从马克思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说,自觉到理论理性的神奇和高贵,我们就有可能成为配得上人间高上之物的思想家;自觉到道德理性的纯洁和高尚,我们就有可能真诚地践履笃行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自觉到社会性的强制和压抑,我们就有可能成为敏锐的批判家、革命家。总之,哲学是人性的自觉,哲学引导我们更深刻地体验我们的本性,更全面地发展我们丰富的人性。

二、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主要在于,一是,在人性自觉这样一个视角下充分肯定了传统哲学的价值意义,使人们在今天这个据说是后形而上学时代,仍要对哲学和哲学史(无论是西方哲学史还是中国哲学史)保持敬意,也打开了理解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一个新的视角。二是,为中西马哲学的会通找到了人性自觉这样一个内在性平面。无论是中国哲学、西方哲学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说到底都是对人自身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人之应是”的终极的理想。在人性自觉这一层面,中西马哲学可以展开充分的对话,为人们带来了自我理解的观念框架。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的哲学,它的人性理解也引导和规范各民族文化达到崇高的地步

叁、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等

本文自在《长白学刊》2011年第1期发表以来受到学界广泛的关注和相应的好评。先后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11年第5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11年第12期全文转载。

(责编: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