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撰稿会议简报

2013年04月22日15:31

会议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六卷撰稿会议

时 间:2012年12月22日

地 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泉楼经济学院会议室

主 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项目组

出 席:项目首席专家苏少之,子课题负责人赵凌云、瞿商、宋士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六卷各章节撰稿者等23人。

主 持 人:苏少之

记 录 人:何苗

会议由项目首席专家苏少之教授主持。苏少之教授首先对与会专家和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然后提出了本次会议的目的、内容及其要求。项目子课题负责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六卷主编赵凌云教授,子课题负责人、第六卷副主编瞿商教授就第六卷初稿提出了修改建议。苏少之教授进行了总结。各章节作者对这些修改建议进行热烈的讨论之后,一致认为本次会议提出的第六卷的主题、主线与分期和具体修改建议,是合理可行的,为第六卷的进一步修改完善明确了方向和标尺。最后,经过讨论,拟出了新的章节次序。会议纪要如下:

一、赵凌云教授的发言

赵凌云教授首先肯定了各位作者前一阶段的成绩,认为初稿资料详实,内容全面,较好地贯彻了“转轨-摩擦”相互动这一主线,为第六卷进一步修改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后,赵凌云教授进一步明确了第六卷的基本脉络、主题、主线与体例。

(一)第六卷的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主题与主线

1.基本脉络

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中央进行了全面、全方位的改革,改革涉及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经济管理部门以及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财税、金融、外贸等领域。同时,进一步扩大开放,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2.主题

定向:即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3.主线

体制转轨过程中势必出现摩擦,转轨与摩擦的互动是第六卷的主线。第六卷所含时段是追求速度与规模的时期,也是摩擦比较剧烈的时期。剧烈摩擦导致所有的问题在这个时期集中爆发:民生问题、区域经济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等。摩擦的根源主要有四个:(1)体制与结构的摩擦。(2)国内与国际的摩擦。要关注入世前后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通过入世这一外在标准推进金融体制、财税体制等方面的改革。(3)经济与社会的摩擦。经济在发展,但社会发展滞后,老社会没有了但新社会还未出现,社会保障问题突出。(4)市场与政府的摩擦。一方面是市场经济,另一方面政府要进行宏观调控。如何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是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体例问题

1、注释问题。统一使用脚注,每页重新编号,符号为①……。

2、标题问题。在标题设计上,建议统一使用陈述句,不加修饰语,但在二、叁级子目标题上要突出特点,要尽量提炼出问题。如,第九章第四节第四目标题,第十七章第二节子目的标题,第十八章第一节第叁目的标题。

3、年份问题。涉及数据问题,原则上,上限年份为1992年,下限年份为2001年。

4、章节编排问题。章节与子目编排统一使用办法如下:

第一章……

第一节……

一、……

(一)……

1. ……

(1)……

第一,……

5、字数问题。每章字数控制在2.5万字左右。

6、叙述顺序问题。统一使用顺叙方法,每章结尾部分进行总结,以便为第七卷书稿的写作提供铺垫。

7、图表格式问题。统一使用左右开口的表格。图标题应置于图下方。

(叁)第六卷书稿写作的注意事项

第一,要瞻前顾后。“瞻前”体现在要明确1978年到1991年是打破计划经济并开始市场经济的准备阶段,真正进入市场化是从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开始的,所以,要和前面的准备阶段相联系。“顾后”体现在本阶段积累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在本阶段解决了,但仍有些问题还没有解决,而在下个阶段爆发,故需分析好本阶段的问题。例如,收入差距问题,生态恶化等问题,在本阶段已经凸显,但在下个阶段才成为重点治理的问题。另外,要站在市场化的高度,要能够将市场经济进程前后贯穿并使其具有连续性。

第二,2013年6月前交最后正式稿。

二、瞿商教授的发言

对于各章节具体修改建议

1、原第四章“国民经济计划”,单设一节,与原第二章第二节合并为一章,变为第叁章: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与运行,下设两节,第一节:国民经济规划;第二节:宏观调控与经济运行;第二章(宏观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与第十一章(财政体制改革与政策变迁)都涉及财政政策方面的内容,建议主要在第二章论述。

2、原第二章变为“经济建设指导思想与战略”,第一节保持不变,增加第二节:经济发展战略(新叁步走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要指出的是,第一节在撰写上需要做出调整,不讲叁个代表,重点突出经济建设指导思想上的邓小平理论和十叁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并突出这一理论的含义和时代背景。

3、原第八章(农业)需要加入这一阶段的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改革,尤其是要突出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对整体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的影响,目的在于说明后一阶段中央为什么要把解决叁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这一章在强调成就的同时,更要突出叁农问题。改革不全面,从家庭联产承包到流通到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叁个过程要体现。第八章(农业)与第十一章(财政体制改革与政策变迁)都涉及农业税费改革的内容,建议主要在第八章论述,第十一章中主要论述农业税费改革后财政收支的变化。

4、原第十叁章应为第十四章;原第十四章放在人口这一章之后,即为第十六章;原第十六章,应为第十五章。

5、第九章(商业与市场),第二节与第五节置前,第叁节与第四节置后;要突出买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适当增加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关系方面的内容,尤其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第六节并入第八章(农业)。

6、第十章(中国贸易政策与贸易结构演进),可增加或独立出外贸改革一节;建议增加技术引进和市场换技术战略内容。

7、第十二章(金融)要突出金融市场化正处于起步阶段,金融风险、金融风波等国际问题凸显。

8、第十叁章(能源发展的改革与能源战略的优化),第一节内容与标题联系不够紧密,若能源发展指导思想未有明显变化,可将第一节的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和政策)揉入第二节和第叁节;将第一节将第四节(能源安全)并入第二节(能源生产与供应)。建议该章只设计两节,一节谈能源生产与供给,一节谈能源消费和能源价格。第二节(能源生产与供应)需增加能源生产和供给的市场化的内容。另外,要体现部门性和高能耗特征。因为高能耗在此阶段爆发,高能耗的发展方式要重点突出。要充实能源价格和节能措施方面的内容。

9、第十四章(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建议结构调整为:第一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是各种生态环境保护举措(包括环保管理体制)及其特点(可将本期的环保视为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措施;请注意市场化改革、对外开放扩大等经济因素对环保的影响);第叁节,生态环境保护成效与环保中存在的问题;第四节,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形势与问题。包括生态环境状况的变(恶)化及经济后果,工业结构的重化工化,西部大开发,农业面源污染开始凸显等等。

10、第十五章(科技教育),教育的商业化在这个时期要体现出来。

11、第十六章(人口就业与城市化),就业问题要突出;人口发展过程、数量、结构要反映出来;第一节第一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特点与基本情况)建议采取人口发展过程的叙述;第叁节第一目中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应置于最后一目,以为第七卷埋下伏笔;第叁节应增加城市化量化指标的变化及阶段性、城市化战略和重大政策的演变。

12、第十八章与第十九章都有对于西部大开发的内容,建议主要在第十八章论述。在第十九章中作为背景简单提示一下即可。

13、第二十一章第一节(1992年以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可适当精简,使用粗线条描述。

叁、苏少之教授的发言

第六卷启动很早,但进展不平衡,要抓紧时间杀青,初稿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应尽快修改。

1、处理好国民经济各部门、各方面与国民经济总体的关系

本卷的十年,是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的十年,是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争取“入世”的十年,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十年,是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门槛的十年,是初步建成小康的十年。十年中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显现和积累。各个章节要体现国民经济发展的特点,要从国民经济各个方面把这一时期的特点论述清楚。如法制化建设和行政体制的改革,都要围绕市场化进程来写。

2、体例与文风的统一

由于众手成书,要尽量做到体例和文风的一致性。

标题、表格、注释的形式与各章的字数要统一。

在统计数据来源的选择上,能用《中国统计年鉴》的尽量用《中国统计年鉴》,其中没有的数据,再用专业年鉴。2003年全国经济普查后,大量数据被调整,要注意2003年、2004年和2005年的统计年鉴的区别。

表格形式要统一,要有表头、表目,要注明单位和资料来源。

小章字数要在15000字左右,大章字数要在25000字以内。

行文的叙述要以纵向描述为主,夹叙夹议与总结要有机结合。

3、这一阶段的距今已经十年,要运用沉淀论去分析,站在今天的高度去回顾那段历史,要反映出那个阶段的问题。

四、新目录次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经济发展指导思想与经济发展战略

第三章 宏观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

第四章 投资体制改革和固定资产投资

第五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结构调整

第六章 工业经济主体的改革与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第七章 商业与市场

第八章 外贸政策与外贸结构演进

第九章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的改革与快速发展

第十章 能源经济的发展与能源战略的优化

第十一章 人口、就业与城市化

第十二章 人民生活的显著改善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第十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十四章 财税体制改革

第十五章 金融市场化改革的起步与波折

第十六章 科技、教育改革与发展

第十七章 从非均衡到协调的区域发展

第十八章 以开放促发展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第十九章 港澳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二十章 政府与行政体制改革

第二十一章 市场化导向的经济法制建设

第二十二章 十年发展的总结与反思

(课题组供稿)

(责编: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