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研究”2010年第二期工作简报

2013年04月23日17:14来源:

根据全国社科规划办立项通知的要求,经过项目的开题论证,采纳专家的建议,我们将研究的重心主要放在抢救与整理方面,主要工作是完成“中华吟诵的调研与采录”和“中华吟诵资料库建设”两个子课题,同时根据本项目的具体情况,保留中华吟诵教育研究的子课题。本课题的主要任务,是对现存的中华吟诵传人进行大规模的系统采录,以抽样普查的性质对全国的吟诵状况进行调研,并对采录得到的录像、录音、采访记录等进行切分、整理、分类,同时对古今吟诵文献也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整理,最终建立一个比较全面、比较细致、比较深入的中华吟诵的影音、文献、图片等的资料库,为今后全国乃至海外的中华吟诵研究、传承和发展工作奠定坚实的材料基础。此外,将组织一些教师和学校进行吟诵教育的实践和研究。

本课题的首席专家是首都师范大学赵敏俐教授。叁个子课题的负责人分别是赵敏俐教授、韩经太教授和徐健顺副教授。采录小组的核心成员有北京语言大学的博士生朱立侠,中华吟诵学会的海珍、龚昊、刘奶景、宋振锟等。

本课题对全国吟诵传人进行的系统采录,内容主要包括采访和采录两大部分。采访的内容包括:学习吟诵的经历,做过的吟诵工作,对吟诵的看法,自己的吟诵特点、规律等;采录的内容包括吟诵传人所会的各种文体的吟诵,每种文体至少两首(篇)。采录形式有录音、录像和照片等。录音均使用颁翱翱尝贰顿滨罢软件,背极电容话筒,于密闭安静环境采录,控制音强在6分贝以下,达到进行语音分析的要求;全程录像,录像画面质量要求达到电视播出水平;高清晰拍照;采访内容将整理成文字稿;录音、录像均切分成每篇单独的文件。同时搜集相关文献和文物。

调研工作除了做采录之外,还将对每个地区的吟诵传承情况进行梳理,撰写调研报告。最终制成全国中华传统吟诵传人信息表和全国中华传统吟诵调研报告。全国中华传统吟诵传人信息表的内容包括吟诵传人的小传、身份信息、吟诵历程、吟诵工作、吟诵规律、近照等。全国中华传统吟诵调研报告的内容是对一个地区的吟诵的历史、现状、传人、特点等进行概述和分析。

本课题的完成需要6年时间。2011年—2014年,工作以采录为主。2011年7月,我们在首都师范大学组织了一个吟诵调研采录人员培训班,对调研采录人员进行吟诵和语言学、文学、音乐学调研的多方面培训,保证调研采录人员的专业性。我们目前成立了3个采录小组,每个小组3—4人,分别负责录音、录像、采访等工作。调研采录工作一般是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进行,采录小组奔赴一个地区,集中采录当地多人后返回。两次采录中间的时间用来联系吟诵传人,为采录做准备,同时做上一次采录的初步切分、标记和编辑工作。

2011年春天我们正式开始采录,并优先采录年纪较大、吟诵规范和学养深厚的吟诵传人。从2011年1月到11月初,我们一共采录了121位吟诵传人,获得2000余首(篇)作品的吟诵。其中包括周有光、张杰叁、庞存周、姚奠中、周定一、朱季海、周退密、南怀瑾、沉蘅仲、俞伯荪、霍松林、徐续、张文渤、叶嘉莹、熊鉴、屠岸、陈以鸿、苏民、史鹏、戴逸、王运熙、唐作藩、朱帆、程毅中、周笃文、钱明锵、林冠夫、林东海等着名学者和诗人。现将所采吟诵传人的分布情况简述于此(详情请参阅附件):从籍贯来看,一共采录了14个省市,其具体人数为:云南28人,湖南19人,江苏19人,福建17人,内蒙古10人,山东3人,广东10人,浙江6人,山西3人,香港1人,北京2人,重庆1人,四川1人,甘肃1人。其中男性119人,女性10人。所采录吟诵传人的年龄构成大概为:100岁以上近10位,90岁以上20余位,80岁以上近40位,70岁以上30余位。

目前,我们的采录也遇到了几个困难。

第一,吟诵传人难寻。寻找吟诵传人是采录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但传统吟诵是一种读书和修身的方式,并不用于表演,所以谁会吟诵,在当地并非家喻户晓,甚至吟诵传人的邻居都不知道。我们曾采录过几个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知道父亲会吟诵的传人。由于很多吟诵传人都会作诗,所以我们跟中华诗词学会合作,找到了一部分吟诵传人,然而,数量也还十分有限,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渠道进行宣传,使知情人士多提供线索,呼吁大家共同抢救吟诵这一即将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吟诵质量不齐。对吟诵传人的吟诵进行判断是下一个难题。由于已经是最后一批吟诵传人,他们学习吟诵是因为在别人都上新学堂的时候他们去读了私塾的缘故,他们中的很多人在私塾学习的时间不长,没有学到完整系统的吟诵。加上后来朗诵、歌唱的影响,又加上年事已高,嗓音不好,记忆力衰退等原因,很多吟诵的质量是难以保证的。所以面对吟诵传人,首先要判断其吟诵的正统性如何,这对于如何进行采录,采录后怎样选择编辑进资料库,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采录完之前,往往无法判断。甚至采录后也很难判断。判断一个吟诵传人的吟诵质量,除了依靠吟诵的普遍规律进行判断外,还需要对比同一地区其他吟诵传人的吟诵,而后一点往往是造成判断困难的原因所在,因为很多时候同一地区吟诵传人太少,可对比的材料不足。为此,我们决定在采录地区的选择上,尽量倾向于吟诵传人多的地区,尽量多采录,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经费。

第叁,经费不足。本课题的调研对象是中华吟诵传人,范围包括中国大陆所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计划采录1000人以上,得到1万首以上的吟诵影音。目前,我们才采录了14个省市,且只有5个省超过了10人,还有将近20个省市尚未采录。这与我们的预期目标——对中华吟诵进行全国性的系统调研和采录工作,相去甚远,所以,我们希望能追加经费,以保证采录的完全。目前,我们刚刚进行了一年的吟诵采录工作,实际支出已经超出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下拨的经费。另外,在设备硬件方面,还远远不够。目前我们的设备只有一套,只能由一个小组使用,而吟诵的抢救迫不及待,最好是几个小组同时工作,所以,我们还需要经费再添置一些专业设备,尤其是扩建吟诵专用的录音棚,这样不但可以大大减少采录费用,而且吟诵的采录要求和一般录音棚不一样,还可以得到专业的录音效果。采录样本将满足科研和传承、推广工作的专业需要,具有更高的文献保存价值。本课题的采录工作是专业设备、专业技术的,获得的样本是高质量和系统性的。因此,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经费支持。

“中华吟诵教育研究”子课题已经开过一次小规模的研讨会,现在有很多学校和教育机构愿意参加,包括中学语文教育研究会。我们将在明年初正式组织进行这个子课题的研究。

(项目组供稿)

(责编: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