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档案事业史”学术座谈会
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召开
2012年12月1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档案事业史”年学术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举行。此次会议,课题组特邀原国家档案局副局长刘国能先生、原国家档案局综合科教司司长王景高先生、原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秦国经先生、原青海省档案局局长牛创平先生、原中国档案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德俊先生等项目顾问出席会议。项目首席专家周雪恒教授及在京课题组成员近20人参加了座谈。
这次会主要讨论五个问题。第一是对于“凡例”的修订,根据10月份会议与会专家、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再次讨论修订旧的“凡例”,在本次会后拿出“凡例”定稿。第二是对于“大纲”的修订,根据10月份会议与会专家、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再次讨论修订旧的“大纲”,在本次会后,督促部分成员拿出未竟大纲,以便把握全局。第叁是讨论“知识库”中馆藏档案(图片)部分的收集范围及收集渠道问题。第四是讨论“叁史”的写作进度问题,确定初稿交稿时间。第五是讨论2013年举办“档案事业与中华文明”大会的相关事宜。
对于“凡例”及体例问题。刘国能认为:中国档案史、中国档案学史、中国档案管理史这叁部分中,档案学史和档案管理史部分以时代划分,这样很好。但是对于“叁卷一库”的叫法,特别专题研究部分是不是存在些许问题。档案管理史不能概括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行政工作。档案管理史从狭义上讲,就是档案管理,包括不了档案事业管理。中国有自己的特色,是从上管到下,行政管理相一致。是叫档案管理还是档案工作?总之要涵盖其中才行。档案工作史、档案事业管理史都行。对于档案工作,还应该包括库房、建筑方面。再就是对于大题目的确定,应该叫什么?中国档案事业史,然后下面分卷,分别叫做档案史卷、档案学史卷、档案事业史卷、专题卷。牛创平认为:不能叫卷,就叫书,每部书下面还有几册没关系,就叫做“叁书一库”。何庄提出疑问:每个朝代都有其突出特点,但是每个朝代相互之间肯定又有重复,而且在档案史部分讲了之后,在档案学史部分也可能存在重复,怎么解决这个重复问题,哪部分应该重点写?邹爱莲认为:不应该在主题之外再加专题。在叁史之外放不进去的再放在专题部分,凡是官方出现的都要放在叁史里面,专题史部分主要写叁史纳不进去的,主要是民间的,如契约、家书等。我不同意专题史太大,应该压缩专题史。对于体例,不应该有太大的变化,如果真的必须做出变动,如增加、减少等情况应该提前说,以防结项时不好说。统稿人无法统稿,最后交上的部分大家都不愿意压缩自己的部分,因为都是下了功夫写出来的,但是最后又只能保一个。所以要防止体例交叉问题。王德俊认为:对于叁史和两个专题问题,从逻辑学上说,专题和叁史不应该并列。秦国经认为:叁史一库是可以的,不要变动。对于细节问题,分几本书,几卷也是可以的。在档案史部分这是一部书,然后分卷,然后再下面分章节,这样很好。应用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方法也很好。凡例上的规模、制度也是可以的。王景高认为:少数民族档案部分,例如元代就要多写蒙古族的,清代写满族,涉及哪个少数民族朝代那个朝代的就要相对多讲一些,如果从通史中抽出来就不好办了。对于西南少数民族的档案史部分,可以考虑在通史中搞个目录索引。
对于“大纲”问题。刘国能认为:大纲关系到课题的实现,写作大纲指导写作,它是指导思想,指导寻找资料。只有进去之后才能写出好的大纲,大纲应该按照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经过这样几个回合才能最终完成大纲。大纲要解决两个问题:1.写什么,2.不写什么。这个项目绝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社科项目,是一个集体完成。大纲要协调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1.三卷的协调, 2.朝代的协调,3.章节的协调。牛创平认为:对于大纲中的纲目问题,对于中国档案事业史通史纲目,每一节都有历史概说、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的变迁等,不应该过多的涉及。对于商、西周的第一节题目:国家机器与档案的产生、商代行政运转与档案产生。汉代第一节:社会发展与档案产生,第三节:汉代国家管理与档案产生。对于这部分的纲目逻辑上不能这样。中国档案史没有提档案名称,只提到了档案的种类,名称、用途、撰稿、格式可说的很多,对于档案的内容应该做出相应的介绍,不要轻视。档案管理史几个朝代第一节是政治制度,应该去掉。西夏、辽、金都在宋朝,他们不能成为一代,可以放到宋朝去。注意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档案史与抗日战争档案关系的处理问题。再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写成三国魏晋南北朝。
对于“知识库”中馆藏档案(图片)部分的收集范围及收集渠道问题。安清福说:我们没有对于全国档案做实体的收集,这样做也是不可能的。对于库,我们只是把档案的电子版(公开出版的部分汇总集中,主要以电子版的方式),把发表过的主要是电子版,是图片形式而不是原件。这部分工作该如何做?邹爱莲认为:对于清史资料库要收集文献、档案、写书时的各种资料、图片以及外文文献。所有修史的人都应该可以浏览。对于资料收集主要集中在各档案馆的出版物的收集。因为利用档案馆的馆藏要先给钱才能使用,这样会遇到资金问题。对与库名的确定,应该有扩展的余地,更好的为课题服务。周雪恒认为:应该先对课题服务,然后在对社会和教学服务。各个作者、成员、用的全部史料、收集的资料应该入库。整个项目组成员搜集哪些资料、我们在写各部分时要提供哪些资料,档案馆中资料利用问题、在写作过程中需要用的史料应该怎么得到的问题应该考虑。因为应用档案是需要资金的,所以应该定位为档案馆的公开出版物。档案利用有些困难,一史馆、二史馆均只能利用出版部分、公开部分。所以要处理好文书史、档案史与各个朝代的关系、在各个朝代中要着重些什么。
对于写作进度问题。刘国能认为:目前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人还没有交大纲,项目参与人员手头还有别的工作,说是把工作完成之后才开始这些任务。有的人把任务分给学生,用层层承包的方法,这样会有质量问题。所以写就要指定人写,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忙,怎么办?那样就要做出调整,吸收更多的专家或者老师,他们更有专业底蕴。这个事情,不是使劲就行,还要有基础才可以。所以要调整力量、吸收力量。这个事情不是儿戏,是国家的任务,要对国家负责,对历史负责,把写作的人确定好。把精力要集中到这里来。要抓进度,抓质量,围着课题服务,这方面办公室要做好相关工作。秦国经认为:课题已经启动两年了,为了保质保量的按期完成,应该列出计划。计划要有可行性,并且要符合实际,要定期对所做工作进行检查。 要对时间进行规划,留出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统稿,要注意文风。这个是国家项目,代表国家、官方。一方面通过开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再就是增加其他的渠道,例如出版刊物、网站等,这样可以节省资金。希望这次会议之后,主编可以定夺,定下计划并定期检查,以防草草收尾。
对于2013年举办“档案事业与中华文明”学术会议。经讨论,拟于2013年4月13日举行,议题有:“档案事业与中华文明起源”、“档案事业与中华文明传承”、“档案事业与中华文明特质”。会议地点及参会人员待进一步商定。
经过一天的座谈交流,与会顾问和代表就一些问题达成了共识。本次座谈会之后将凡例整理定稿发布;2013年3月1日之前,所有项目成员须将所承担部分的大纲提交项目办公室,大纲收齐之后再召开一次座谈会确定;2014年12月31日之前,所有项目成员交初稿;2015年6月底定稿。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