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东欧各国冷战时期档案收集和整理”开题会议举行

2013年05月02日11:13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2013年1月7日上午,由我校沉志华教授主持的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欧各国冷战时期档案收集和整理”开题会在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举行。会议邀请了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张椿年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刘新成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曹树基教授、南京大学历史系陈谦平教授、复旦大学历史系吴景平教授等五位专家,副校长朱自强、校长助理许红珍、社科处处长顾红亮出席了会议。

朱自强副校长在致辞中表达了对各位评审专家的衷心感谢,他提到华东师范大学在2012年国家级重大项目申报中取得了较大进步,获批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有6项,重点项目有7项,在全国高校中均位于前列。这些项目无论是对提升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还是推动高校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首席专家沉志华教授做了开题报告。首先,他认为这次课题准备很充分。从时间而言,两年之前就已对东欧各国亲自进行考察;从材料方面,搜集东欧各国档案的国际团队早已建立,这些为项目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接下来,他向专家组成员详细介绍了项目进展的构想。由于该项目需要精通东欧各国语言的历史专业人才,而这方面的力量恰恰最为薄弱,因此结合专家组评审时的意见,该课题的预期目标需要做出调整,打破原有的按照时间顺序的设想,集中搜集和整理东欧档案,以可收集到的论文集、原始档案复印件为档案来源,以东德、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八个主要国家和语种分工,以英文、俄文和中文档案文献作为补充,按照统一的目录规范制作所有档案的目录,最终形成一个供相关研究者检索、查阅的多卷本档案文献目录集。对于项目进展,由于目前统计到的东欧档案集共叁百部左右,因此将这些档案集的搜集工作需在第一年内完成,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开始按照统一的模板对其编目。第二年和第叁年需要在档案集搜集整理工作完成之后,继续寻找相关原始档案加以补充,负责各东欧国家的子课题负责人对相关专题进行划分并撰写包括专题背景和档案介绍在内的提要。各子课题的负责人需要在第四年内完成任务,以便能在第五年内进行系统汇总、撰写导言,最终编订出版。因此,东欧档案搜集和整理课题不同于一般学术作品,其中期成果主要以编目为主,并撰写东欧档案的现状及价值的有关论文。

之后,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匈牙利科学院人文历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王俊逸(Peter Vamos)发言。他首先强调了掌握档案资料对了解历史真相的重要性,也是思考东欧剧变的重要基础。其后他还重点介绍了负责搜集和整理东欧国家档案的国际团队的组成,指出这是一支来自东欧各国一流的历史学家的团队,例如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等国档案搜集的负责人均是本国科学院研究中心的主任。第三,他指出这种国际学术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东欧剧变之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档案均已开放,一时间各东欧国家历史档案馆中活跃着历史学家的身影,但主要是美国、西欧等国家进行了比较大的投入。而这一次是中国首次参与,是国际学术界东欧研究的一个新现象,表明中国学者正在积极争取自己的“话语”权利。

项目首席专家和负责人在对课题进行介绍后,各位评审专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曹树基教授肯定该项目在历史档案收集领域的重要性后,在档案版权、课题进展和经费支持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吴景平教授主要对档案的编目排版提出问题。张椿年研究员补充说,档案文件内容不需再翻译,可以采用提要式目录。陈谦平教授认为中期成果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不必拘于在某个时间提交某种成果,重要的是课题能够顺利完成。刘新成教授主要对专题的定位提出问题。

最后,专家组组长张椿年进行总结,他强调东欧各国冷战时期档案收集和整理不仅在国内而且国外的学术界都具有重要意义,主持过《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的沉志华教授带领其东欧研究团队一定能够保证该项目高质量地完成。华东师大校长助理许红珍教授表示,开题会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了课题的重大意义,特别是课题组有一个庞大的国际学术网络和团队,学校会在包括经费在内的各个方面配合项目的开展,支持沉志华教授主持的这个重大课题的完成。沉志华教授对各位专家提供的无论是项目的具体操作方面还是管理方面的建议都深表感谢,表示一定会努力交出一份满意的成果。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网站

(责编: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