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耕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一书,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界研究历史观问题的新的力作。
在马克思的思想历程中,历史观始终是其关注的焦点。历史观不仅仅是马克思全部学说的一个领域或一个组成部分,而是其全部学说的核心和关怀所在。马克思的全部思想学说中都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不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缔造者,而且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富有成就的应用者。马克思的全部着作,从短小的政治评论到伟大的着作《资本论》,我们都可以发现这个特点。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历史观的根本变革,由于它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具有基本理论和方法论的价值,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始终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毛泽东,再到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都极其关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和在实践中的应用。历史证明,能否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能否坚持或在何种程度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都与如何对待历史唯物主义密不可分。在第二国际后期某些领导人的理论错误中,根本的一条就是不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与第二国际后期某些领导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机械论的解读不同,以卢卡奇为肇始者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注意到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的重要性和辩证性,并着力从主体性和能动性方面开拓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足和失误,恰恰也是因为没能准确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相统一的本质。
经过最近叁十多年的研究和探索,我们都知道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历史观,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最重要内容。从马克思主义世界中排除历史唯物主义,就会倒退到旧唯物主义的水平。不仅如此,历史唯物主义还包含极其丰富的政治观、伦理观等多重因素,可以从多角度进行研究。应该说,从总体上把握历史唯物主义我们目前做得还不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在这一方面做了可贵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深度、广度和力度上都值得赞赏。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有叁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一是直面各种理论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抱持明确的、明朗的态度。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丛书“总序”阐述的叁个统一的原则,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高度统一,是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高度统一,是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以这叁个统一为导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理论立场和理论追求。
二是关注当代社会、思想和理论的前沿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做出较为系统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以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出发点范畴,把历史本体论和历史认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双重职能,从而对“社会的自然与自然的社会”“社会的个人与个人的社会”的论述体现出辩证的思想态度。对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叁者内在的融合与统一,社会的本质、结构和有机体的特征,历史规律的形成与特征,意识与意识形态批判,实践反思与“从后思索”,科学抽象与思维建构,都做出了自己的论证和阐发。熟悉当代思潮的读者不难觉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中包含着对“微观史学”中的某些理论倾向的不同看法。
叁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现实性和政治性。近年来,一些论着往往片面强调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性,不愿多谈甚至避而不谈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和政治性,这显然是错误的。没有现实性的马克思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并不在于它能够直接回答哪个具体问题,而在于它为解决现实重大问题提供的基本理论、科学方法和和政治智慧。如果从马克思主义中剥离它的现实性和政治性,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为无害的偶像。该书以“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为最后一章,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马克思主义所思考的重心,就是人类何以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本身正是这一个历程的旗帜和路标。《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积极引导和推动读者朝这个方向前进。
由杨耕的书,我想起了一些往事。从我写作《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历史观研究》至今,差不多30年过去了。杨耕是我的学生,曾经跟我攻读博士学位,也一直从事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他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和我的《马克思历史观研究》在书名上就息息相关。我的那部着作的主要任务是回溯、追溯,着力于恢复马克思历史观的本来面目;他的这部着作则不再局限于马克思,而是扩展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关涉到现代西方历史哲学,并力图建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当代形态。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拓展。对此,我非常欣慰。
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学术着作更是如此。学术着作是极其个性化的,它是从作者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思想。“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时代在发展,思想在进步。我从不用自己的思想束缚我的学生,我举起双手欢迎、赞同和支持我的学生用创造性思维进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以至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